近日,在乌拉特前旗新安镇的千亩小麦种植现场,几台播种机在平整的土地上来回穿梭,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一气呵成。
“今年我们连片种植的是1000亩小麦,播种这一块采用北斗无人驾驶导航播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采用新技术手段,今年我们的目标产量是1200斤。”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和义说。
新安镇属于黄灌区,过去农业灌溉一直采用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随着“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给这里的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节水增效双丰收。“传统的漫灌小麦,一般浇两水,基本上用水近600立方米,但是我们采取黄河套区滴灌小麦种植这种方式,用水量减少,去年我们每亩用水用186立方米,每亩地节水将近420立方米。”王和义说。
黄河水通过蓄水池与智能过滤系统滤去泥沙、注入田间密布的滴灌管网,便能实现水、肥、药的精准配比与定时定量输送,这种颠覆传统的灌溉方式,让水肥利用达到极致。新安镇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共建设了大有公村、庆华村、新华村三片引黄滴灌项目区,面积覆盖近3万亩土地。
“黄河水澄清滴灌这个技术和传统灌溉方式比起来能省一半水,通过滴灌带可以用上实时水、实时肥,确保农作物要比传统灌溉农作物长得好。以玉米为例,亩产基本上能提高200斤左右。”新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泽亮说。如今,新安镇积极探索节水新路径,打好增效“组合拳”,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工业发展转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力量。
“下一步,新安镇计划在长胜村利用废弃砖窑,因地制宜把土坑改造成引黄滴灌的蓄水池,计划在长胜村再建造一个大型蓄水池,能覆盖2万亩左右的土地,算下来我们四片的话就有5万亩。”王泽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