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升高,3月底,全市530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这也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我市各地正抢抓农时,加强田间管理,夯实小麦稳定增收根基。
走进永年区西苏乡前六星村的麦田,记者看到由河北可利尔种业有限公司统一种植的小麦生长健壮,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小麦滴灌作业,再有三五天就能完成全部1000多亩小麦的灌溉工作。 当前小麦正处于拔节关键时期,我们公司现在正在进行浇灌施肥管理,公司采用的是滴灌的浇灌方式,水肥一体化进行施肥。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化肥的成本,也为下一步小麦增产增收奠定一定基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小麦拔节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田间管理应以“保穗数、增粒数、防病虫”为重点。因此,科学的水肥管理至关重要。 大部分地块都正在进行浇水追肥,像有些地块返青以后浇过一次水,目前墒情已经不足了,要交第二水。如果没浇过水的,现在进入拔节期以后,应该抓紧浇水追肥。浇水的同时,追施氮肥,以氮肥为主,一般就是尿素15公斤左右,这样保证小麦拔节、整个孕穗期间的营养和水分的需求生长。 此外,小麦拔节后抗低温能力下降,如遇“倒春寒”低温天气过程,可在降温前及时灌水,调节地表小气候,“倒春寒”天气过程结束后可通过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生长调节剂降低危害。同时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拔节期以后我们进入孕穗期也叫抽穗期,后边的叶部病害,像锈病、白粉还有蚜虫这些病害逐步要上升来,有可能就要发生,所以我们要及时做好这些病害的预防和防治。 据介绍,目前全市小麦群体充足、有效茎多,壮苗面积大,一二类苗面积占比超过93%,个体健壮,病虫害发生轻,苗情好于常年。根据当前苗情特点,市农业部门制定了今年我市小麦拔节期管理技术措施,要求各地小麦管理应结合实际、因苗制宜,将田间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上一篇:6万亩小麦喝上“增产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