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新疆小麦“优等生”的跨时代接力
创始人
2025-04-15 15:04:10
0

  进入4月,又到了一年中冬小麦返青拔节的时节。在南疆地区的广袤农田中,一样的是满眼新绿的喜人景象,不一样的是冬小麦品种已悄然发生改变。

  今年,在南疆地区推广使用近30年的明星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正式“退休”了。接替它的新冬60号种植面积较上一年实现翻倍,达到300万亩,超过新冬20号,成为南疆历史上推广面积最大的自育粮食品种。自此南疆地区两代冬小麦主栽品种完成历史交接,开启一个粮食增产增收的新纪元。

  自1998年正式推广到2025年光荣“退休”,新冬20号以其远超普通小麦品种两倍以上的寿命周期,见证了南疆粮食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凭借自身高产、早熟、优质、耐旱的特性,新冬20号有效应对了新疆多样复杂生态环境的考验,得到了南疆农民的长期认可,为人多地少的南疆端稳粮食饭碗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冬20号的“退休”换代,背后不仅仅是更高的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更有新疆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发展体系,长期坚持以种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探索与努力。

  品种接力

  小麦单产节节高

  新冬20号与新冬60号最直观的相似之处,就是以“新冬”来命名。这是在新疆通过审定冬小麦品种的统一命名方法。

  虽然都是“新疆籍”,但一个出生疆外、长在疆内,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新疆品种。

  1991年,南疆地区急需找到优质小麦品种,提升单产水平。但受条件所限,当时的新疆缺乏育种材料,新疆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决定从河北省引进适宜南疆地区环境的早熟小麦品系,通过“引进+本地改良”的办法,快速为南疆地区更新小麦品种。经过7年努力,1998年该品种通过审定并命名为新冬20号,推广使用至今。

  新冬20号的推广显著提高了南疆小麦单产水平。推广之初单产水平达到300公斤/亩左右,后经不断改良配套技术,单产稳定在450公斤/亩以上,较传统品种增产20%。这不仅彻底解决了南疆居民“吃饱饭”的问题,还节约出土地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奠定了南疆农业生产基础格局。

  科研人员并未止步不前。就在新冬20号通过审定一年后,1999年,新冬60号的选育工作“压茬”启动。

  “量身定做,提高品种质量和适应性。”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新冬60号选育团队负责人黄天荣说,随着科研条件改善,科研人员希望将选育工作完全本地化,使新品种更加贴合新疆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谁也没想到,这一步走了将近20年。2016年,科研团队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后,新冬60号作为新品种终于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20年潜心选育的新冬60号推广使用后一路“开挂”。2019年、2021年、2023年分别以731.3公斤/亩、740.8公斤/亩、771.88公斤/亩的水平刷新新疆早熟冬小麦高产纪录,亩均单产比新冬20号高出100公斤左右。同时,新冬60号品质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填补南疆地区这一品质类型小麦生产空白,为南疆提升面粉加工业水平奠定了基础。

  “550公斤打底。”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巴格万村农民阿卜杜热西提·图尔荪在2024年种植新冬60号后开心地说,南疆小麦有这样的产能,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推广发力

  种出新品种的价值

  从时间线上看,新冬60号与新冬20号是“压茬”选育的。但在2016年审定推广后,新冬60号仍用了近10年时间才成为南疆最大主栽品种,其中似乎有一段时间被人忽视了。

  “选育不是一朝一夕,推广也绝非一蹴而就。”黄天荣直言,即便拥有优异成绩,新冬60号的成长之路走得依旧艰辛,两个优秀的品种更替,不是一件简单事。

  “老品种用起来放心,方法也熟悉,新品种种不好咋办?”疏勒县牙甫泉镇硝尔鲁克村村民艾合麦提·麦海提一句简单的提问,道破了品种更新带来的复杂问题。

  种子非小事,如果因为品种更新造成粮食种不好减了产,少则农民收入受影响,严重了会造成一个地区粮食产能受到冲击。这需要有关部门从农业发展全局层面进行规划,为更换品种提供充分的保障。

  新冬20号与新冬60号的成功接力,正是得益于新疆现代种业发展体系构建起的保障机制。近年来,新疆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紧密配合,组建育种联合体,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优势,有效解决了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如何把试验田产量转变为农民大田产量,是我们种业公司要解决的‘脱节’问题。”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贵说,企业深度参与新冬60号选育工作,与新疆农科院、地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配合,组建起一支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服务团队。团队成员以示范田为依托开展高产创建,带着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看禾选种”,及时梳理示范田发现的技术难题,改良新冬60号高产栽培标准化技术模式,帮助农民拿到好种子、学到好技术,把优质品种的价值“种”出来。

  喀什地区农业农村部门也制定了科学的规划方案,就技术推广、良种繁育等相关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指导各地循序渐进开展品种更替,让农民放心选种、放心种粮。

  “有技术人员帮忙,我们合理加大了小麦种植密度,单产有望突破600公斤/亩。”艾合麦提说,自己种植新冬60号3年来,单产水平连续提高,灌溉成本亩均还下降30多元,现在不仅没了曾经的顾虑,冲击高产的信心也更足了。

  技术得力

  粮食生产能力全面提升

  当前,新疆正在积极建设国家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多新疆贡献。要实现这一目标,优良品种与栽培技术、不同作物品种之间的配合需更加密切。

  新冬20号与新冬60号的“接力”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最近3年,新冬60号推广面积实现较快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南疆玉米免耕复播技术的普及推广。

  该技术的核心是小麦收割后不翻地直接播种玉米,省去了浇水造墒等环节,结合滴灌技术,可提前播种期10天、提高夏季光热资源利用率10%左右,将光热资源尽可能多留给玉米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一技术与新冬60号的推广形成了互相促进的效果。”黄天荣介绍,免耕复播与新冬60号稳产早熟特性相结合,解决了南疆地区玉米小麦抢时间的难题,南疆玉米生产积温不足、品质不高的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也让该区域“冬小麦+复播玉米”一年两熟粮食生产模式发挥出真正优势。

  目前,南疆“一年两熟”粮食生产模式示范田周年亩产已突破1300公斤。新的技术模式让过去只能追求小麦增产向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转变。

  张贵说,科企合作的领域还在进一步延伸。科研人员正在根据新冬60号的品种特性,不断组装改进适应的栽培技术,让新冬60号适配更多技术模式,根据不同生态区域设计特定技术方案,为南疆粮食增产丰收作出更大贡献。

  南疆粮食生产方式的变化是新疆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直接反映。近年来,新疆发挥35个产粮大县提升产能的关键作用,依托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农业农村领域专家与粮农一起梳理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成熟经验及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出了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形成了“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格局,为新疆粮食产能提升培植了“沃土”。

  可以预见,新冬20号与新冬60号的接力,标志着优良品种“单兵突进”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品种将作为技术模式的核心,在均衡增产中发挥“协同攻坚”的作用。新冬20号“退休”了,但它开创的增产之路仍在延续。

相关内容

江苏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
  四月春光好,万物生长时。沛县沛城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田块平...
2025-04-16 11:04:32
北京发布大风后农业复产指导...
  4月13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全市农业农村大风后恢复生产指...
2025-04-16 11:04:31
兵团按下春播工作“快进键”
  随着天气迅速回暖,兵团春耕春播工作由南到北按下“快进键”,田间...
2025-04-16 11:04:30
今年我省与北京合作新建蔬菜...
  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5年,我省将推动菜蛋肉奶等“菜篮子”...
2025-04-16 11:04:30
签约总额近70亿元 热带特...
  作为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4-16 11:04:29
全市530万亩小麦进入拔节...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3月底,全市530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这...
2025-04-15 15:04:11
6万亩小麦喝上“增产水”
  日前,在海州区岗埠农场王沟生产区,两台搭载智能传感系统的机械喷...
2025-04-15 15:04:11
两个新疆小麦“优等生”的跨...
  进入4月,又到了一年中冬小麦返青拔节的时节。在南疆地区的广袤农...
2025-04-15 15:04:10
科技赋能 春耕跑出“加速度...
  暖阳播撒,春意正浓,巴渝大地一派春耕热潮。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
2025-04-15 12:02:52

热门资讯

6万亩小麦喝上“增产水”   日前,在海州区岗埠农场王沟生产区,两台搭载智能传感系统的机械喷浇机正高效运转——长达50米的喷臂...
全市530万亩小麦进入拔节期 ...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3月底,全市530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这也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我市各地正...
两个新疆小麦“优等生”的跨时代...   进入4月,又到了一年中冬小麦返青拔节的时节。在南疆地区的广袤农田中,一样的是满眼新绿的喜人景象,...
永昌:小麦种植有新技 增产增收...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时下,永昌县的田间地头处处机鸣人忙。在永昌县城关镇的麦田里,大型播种机正...
小麦喝饱水 孕穗保丰收   4月11日,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新村村的麦田里,麦秆挺拔、麦苗碧绿,获嘉县好收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甘肃天水:北斗导航+无人驾驶 ...   日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计划种植的22.4万亩地膜玉米(2388, 9.00, 0.38%)覆膜...
尼勒克:小麦返青吐新绿 田间管...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新疆尼勒克县6万亩冬小麦陆续返青“吐”绿,尼勒克县农户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地进行...
兰州新区禾尚头小麦开播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黄金期,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抓住气温回升、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抢播禾尚头小麦...
为小麦披上“防护衣”   4月9日,在庐江县同大镇新河村小麦种植基地,农机手正采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庐江县今年...
武宣百亩小麦喜获丰收   4月9日,武宣县黄茆镇新贵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百亩冬小麦迎来收割。种植户正忙碌在麦田,指挥着机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