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制服不再穿裙子,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开始。过去,民航制服中裙子的存在虽有其美感,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如行动受限、安全隐患等。如今摒弃裙子,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新的制服设计更加贴合飞行工作的需求,让空乘人员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行动,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一改变体现了民航行业对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视,也向外界展示了民航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的态度,是行业发展的积极举措。
又一家民航的空姐制服不强制穿裙子了。
近日,山东航空推出新制服,女空乘不仅可自选裤装或过膝裙,而且轻便的平底鞋代替了以往的高跟鞋。事实上,这一年来,不少国内民航的制服都有新变化。湖南航空2024年8月1日起,就全面推行乘务员穿平底鞋执飞航班。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也都纷纷抛弃了高跟鞋。2024年,民航局发布的《客舱运行管理》,有细则也提到,“在飞机滑行开始至飞机到达目的地旅客下机结束,客舱乘务员不应穿高跟鞋”。
一度以高跟鞋、包臀裙、丝袜为代表性服装的空乘行业,能有如此变化,恐怕离不开民间越来越强烈的呼声。这段时间,民航空乘人员的制服问题屡屡引发公共讨论,不少乘客也会要来意见卡,呼吁给空乘服务人员更便于行动、更能保障安全的制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空姐这一职业被心照不宣地赋予了温和柔美的形象。在过去的不少电影里,一个空姐角色的出现,常常和美貌等元素挂钩,所体现的功能,也往往脱离空中服务的专业范围。
但如果细究起来,高跟鞋、裙装等需求,似乎没那么合理:高跟鞋不仅不便于行动,久站还可能带来职业损伤;裙装步幅受限,不仅不便于空中服务,在应急情况下很可能也影响行动。
但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变化未必就能发生。一个空乘行业忽视了几十年的问题,就这样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化,往更符合劳动者权益、更积极的方向前进了一步,这是一种令人乐见的消费者与行业的良性互动。
有人可能会说,太阳不是鸡叫出来的。但消费者们在观念和行动上的改变,有时候会真真切切带动整体的意识水位,“用脚投票”的含义,不正是在此吗?
而且,变化不只是在民航业发生。不少人同样关注到了工作环境近似的铁路部门,也有地方铁路局及时有所反应,在为乘务员推出的新制服中,加入了裤装。
以此来看,生活中恐怕还有不少行业的职业装扮,比如需要推动病人的护士等,都有可以做出调整的空间。而这样看似小的职业装调整,于细微处,昭显的其实是对职业专业性、劳动者身体权益的与时俱进的关注和尊重。
说到底,既然名为职业装,在符合外界对职业的想象之前,首先应该是为职业的专业要求服务的。职业装束的本质应是高效作业的保障,而非视觉消费的载体。甚至,职业装有时恰恰影响着外界对职业想象的界定。这样的改变,能传递出一个更积极的信号,让公众也更容易用更尊重和平视的眼光,去看待服务行业。
这一变化,离不开整体观念和需求的变化。而用新的眼光,让职业更回归人作为劳动者的存在,职业装的变化,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