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余晖
政知君从最高法获悉,8月19日至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率领调研组赴贵州法院,与三级法院干警同商共议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举措。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维护公正的重要职能。
7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发布。党中央专门就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印发《意见》,规格之高、内容之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该《意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审判工作最重要的顶层设计文件。《意见》从“坚持和加强党对审判工作的领导”“以严格公正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审判工作支撑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
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
什么是相对薄弱基层法院?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人民法院来说,审判工作质效好不好,关键要看基层。人民法院80%左右的干警工作在基层,85%以上的案件化解在基层。
近年来,全国法院积极推动人员、编制、培训、基础设施等资源持续向基层倾斜,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一些基层法院在多个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造成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领导班子长期配备不齐、战斗力不强;地处偏远地区,工作条件艰苦,“招人难、留人难”等。
2024年2月,最高法印发《关于加强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的实施办法》,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工作。
《办法》提出,政治建设、业务工作、队伍素能、管理水平、保障水平等方面相对较弱、总体滞后的基层法院,可确定为薄弱法院。要求高级法院要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在班子选配、队伍建设、业务指导、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针对性帮扶措施等。
数据显示,最高法审核确定的首批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共106家,今年2月的消息显示,84家薄弱法院实现一年脱薄出列,同时按照原则上“脱一补一”的要求增补,第二批相对薄弱法院共100家。
近段时间以来,最高法调研组多次调研“脱薄”工作。5月、6月和7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率调研组先后前往宁夏、重庆、青海、河北、江苏调研,期间都对“脱薄”工作提出了要求。
张军指出,薄弱是相对不是绝对,脱薄是挑战更是机遇,薄弱法院要脱薄更要争先。要抓住领导班子这一关键,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要抓强管理这一根本,以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促质效提升。
此次在贵州调研,最高法调研组前往贵州铜仁万山区法院,同薄弱法院共同分析致薄原因,交流脱薄举措。
张军指出,脱薄要抓“关键少数”,压实“一把手”、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法官的责任,把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落到实处。
“要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从政治上看案件审理中的问题、结合案件审理把政治要求具体化。身处薄弱更要奋力争先,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求其上’,奋力实现‘得其上’。”
在贵州,调研组还召开了座谈会。
张军提出三点要求,分别是结合实际把《意见》各项部署具体落实;努力全面提升审判质效;持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铁军。
他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审判工作的领导,不仅坚决落实具体部署,更要通过审判工作促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相关领域、环节落实。
评价审判质效,指标是一个方面,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更重要的方面。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不断弥合自身工作与人民群众评价之间的差距,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一体抓实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引导广大法官把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做实做好。要压实全面从严管党治院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不断扎紧制度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