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8月4日,辽宁的彭先生向记者反映称,他17岁的女儿小彤(化名)于3个月前在校外遭受多名外校学生霸凌,霸凌者竟然开直播分享打人经历,还通过网络以6.6元的价格售卖小彤被殴打的现场视频,扬言“未满14岁不予处罚”。
彭先生说,这些人太猖狂了。目前已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希望霸凌者受到应有处罚。
8月5日,沈阳铁西警方回应浪潮新闻记者称,警方已处置4月21日小彤遭受霸凌一事,涉事人员均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后续发生的开直播、卖视频等情况,警方已进一步取证,一有进展将向社会公布。
未满14岁的青少年参与霸凌17岁的少女,还开直播炫耀自己的恶劣行径,将殴打他人的视频在网上售卖,这种对伤害极度热衷,对他人痛苦极度冷漠的态度,令人脊背发凉。将暴力娱乐化、商业化,不仅是对受害者身体与精神的二次伤害,更在网络空间传播戾气与恶意,严重破坏社会公序良俗,挑战法律与道德底线。
沈阳铁西警方回应已处置此事,涉事人员均受处罚,可究竟是怎样的处罚?如果是依法对未满14岁的霸凌者免予执行处罚,那是否应有诸如家庭教育指导、矫治教育等其他惩治措施?这些关键信息不该成为”不能说的秘密”。公众需要看到更加具体翔实,行之有效的处理结果,才能相信受害者得到了保护,正义得到了伸张。
而且,从霸凌者直播炫耀、贩卖暴力视频的行为来看,所谓的”处罚”显然没有起到任何震慑作用,既没能约束其行为,也没有促使其改过,反而让其更加肆无忌惮地继续实施伤害行为。那么,警方免予处罚之后,家长和学校是否对这些实施霸凌的年轻人进行了管教和约束?答案和效果恐怕也不容乐观。
此前,事发江西万载县的一段未成年人霸凌视频中,八九个同龄人对一名男孩轮流扇耳光、踢踹,还堂而皇之地叫嚣“我没16岁,欢迎你报警!”“报警拿你开刀。”近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江油14岁少女被欺凌殴打事件中,霸凌者也同样有类似肆无忌惮的叫嚣。这些看上去涉世未深的孩子,同理心和道德感之欠缺,法治意识之淡薄,令人气愤之余,更感担忧。
从类似诸多案例来看,部分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差,易滋生盲目狭隘的暴戾之气,如同脱缰野马,不受道德与理智的约束,做事根本不在乎后果。而且,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而是将伤害他人当成一种“乐趣”,将暴力当成满足虚荣、博取存在感的手段。若对其欺凌行为不加以惩治和约束,纵容恶念,对这种盲目的恶念不及时遏制和正确引导,必将积累成严重的社会隐患,让更多青少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给他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也会毁了他们自己的未来。
当施暴者感受不到代价,暴力就会变本加厉;当受害者看不到正义,痛苦就会不断蔓延。防治欺凌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一环,对实施严重欺凌行为、触及法律底线的未成年人,绝不能“一放了之”。警方应当详细公布处罚结果,让公众看到公平正义;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不能对校园暴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长必须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不能以“孩子小”为由放任不管。特别对那些因年龄免于刑责的施暴者,更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
同时,实施霸凌的青少年的父母,需要向被害者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和相关部门如果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让每个责任主体,都切实地履责担当,才能避免无辜的孩子再度受到伤害,才能阻止”小恶魔”们继续滑向堕落的深渊。
恶性的未成年人霸凌案件频频发生,除了要在每个个案处理时,充分彰显公平正义,更需要各地公安机关、相关部门以案为鉴,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分级干预机制,让每个孩子都明白:年龄不是暴力的护身符,任何恶行都要付出代价。这才是对未成年人真正的保护,也是对社会未来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