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事件引发关注。一名大学生的室友因电瓶燃爆,导致其全身 90%烧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该大学生勇敢地选择起诉 8 名被告。这不仅是对室友的负责,更是对自身权益的捍卫。电瓶燃爆本是意外,但背后可能涉及诸多责任问题。大学生以法律为武器,试图还原事件真相,追究相关方的责任,为自己和室友争取应有的赔偿与公正。这一行动彰显了他的担当与勇气,也让人们看到了在面对重大伤害时,法律的力量与价值。
2024年7月9日凌晨,因兼职时的合租室友李某某拿进房间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突发爆燃,武汉城市学院大三学生杜均浩全身90%面积遭受烧伤,一度被下达了病危通知。
事发后,李某某因过失致人重伤被刑事拘留,后被建议量刑一年八个月。
据了解,李某某系为兼职跑外卖租用的电动车。该电动车配备可拆卸电瓶,他曾多次将电瓶拆卸后带至室内充电。对此,杜均浩曾予以劝阻。
事发时监控视频截图
事发时,杜均浩才21岁,他顽强地挺了过来。然而,接踵而至的巨额医疗费用,让其本就不易的家庭不知所措。杜均浩的父亲杜保兵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在住院的8个月里,杜均浩接受了12次植皮手术,累计医疗费用约300万元。而事发后,李某某家赔付了1万元,一位房东给了2万元。
据报道,作为事件第一责任人的李某某,因家庭经济困难陷入赔偿能力不足的困境。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杜均浩家属将6名被告,包括室友李某某、二手电动车租赁商、房东、二房东和三房东等人告上法庭,案由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诉求是让上述被告承担已产生的医疗费用。
烧伤前及烧伤后的杜均浩。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各方于2025年4月11日进行诉前调解,过程持续了近5个小时,参与方就责任及赔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其他相关方不太愿意配合担责。就拿电动车商家来说,他们表示车子是以每天10元的价格出租的,觉得不该承担多大责任,还强调电瓶本身就明确禁止在房间内充电。” 一名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8月1日下午,这起民事诉讼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据杜保兵介绍,他们主张的金额在300万元左右。在此前6名被告的基础上,此次开庭又追加了2名被告——拆迁办和外包公司,因涉事出租屋为拆迁房。
杜保兵表示,庭审持续了约三个半小时,现场分歧较大,未当庭宣判,不排除继续调解可能。
目前,杜均浩仍在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病情已经稳定下来。“气温正常的情况下,他自己可以独立走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杜均浩家属说。
作者:陈威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