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眼下正值水稻丰收季,贵州省罗甸县11.42万亩水稻已全面进入集中收割期。为帮助农户抢抓农时完成收割,罗甸通过提前备足收割机械、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措施,全方位保障水稻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助力群众实现稳产增收。目前,全县收割作业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连日来,在罗甸县沫阳镇红星村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稻秆,清甜的稻香在乡村田野间萦绕。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阵阵轰鸣开展收割作业;村民们紧随收割机后,有条不紊地将收割好的稻谷装袋、打包、转运,田间地头的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天收这一亩多的田,总共收了24袋米。用机械收割比以前人工快太多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完了,又快又方便,心里特别高兴。”沫阳镇红星村村民周纯刚看着稻谷不断流进袋子,脸上满是笑容。
在红星村水稻收割现场,农机测产人员同步开展产量监测工作。测产人员通过实地抽样、数据统计等方式,详细记录水稻生长情况与产量相关数据,不仅为精准掌握今年全县水稻实际产量、科学评估各品种种植表现提供了第一手依据,也为明年筛选推广更优质的水稻品种、进一步助力农户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今天到红星村,主要是对水稻进行现场测产。首先会测算理论产量,先实地监测每亩的稻株数量,再取样回去统计每株稻穗的籽粒数,这样就能得出理论产量。”罗甸县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光谋介绍道,除理论测产外,他们还会结合大田实际收割情况开展实测,待收割机完成一片稻田收割后,直接对收获的稻谷进行称重,先按80%的折率初步估算,目前来看,每亩产量约650公斤;后续还需将抽样稻谷晒干、再次称重,最终确定实际产量。
红星村常年气候湿润、光照资源充足,是“羊场大米”的核心主产区。近年来,红星村通过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同时,村里还推广水稻集中育苗技术、采用绿色防控措施,逐步实现水稻绿色标准化种植,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今年,红星村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既帮助农户降低种粮成本,又加快了抢收进度,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今年水稻收割季,村里专门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时为农户补贴40%的收割费用。原本每亩收割费是150元,补贴后农户只需付90元,大大降低了种粮成本,也让抢收进度快了不少。”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德信介绍,除了农机补贴,近年来,村里还持续推行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和稻草还田模式,推动水稻种植向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此外,村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0.5元/斤的价格收购农户粮食,既让群众增加了收入,也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种粮积极性。
据了解,2025年,罗甸县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工作首位,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通过强化示范基地带动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强田间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水稻良种良法;严格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在水稻主产区重点推广高产、抗病、优质的水稻品种,持续提升全县优良品种覆盖率,推动粮食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不断提升机械化耕作与收割水平,确保水稻收割环节“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全力助力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2025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1.42万亩,预计总产量达4.75万吨。”据罗甸县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远航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水稻收割9600余亩,收获产量达3950吨以上;按照当前进度,今年预计9月底可全面完成全县水稻收割工作,切实保障粮食稳产增收目标实现。
上一篇:新疆和静县“水稻旱种”试验获成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