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养”奏响“绿色”致富曲
创始人
2024-12-24 15:10:59
0

   八月,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800多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合作社理事长龙长江积极组织社员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地做好收割工作,确保稻谷“颗粒归仓”。记者行走在田埂上,只见稻穗低垂,随风摇曳,机声轰鸣,农户们正忙着收割、搬运稻谷,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今年水稻亩产能达到600余千克,按照2.7元每千克的收购价,一亩地收入能达到近2000元。但水稻仅仅是我们效益的一部分,你看这片田前天刚收割完,我们现在在晒田,7天后就可以放水养殖小龙虾了,等到明年1月份平均一亩能产150余千克的小龙虾,平均销售价格能达到50元每千克,比市场普通价格高出2元每千克,那个效益才叫好。”龙长江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喜滋滋地说。

  在荣昌稻虾种养圈子里,“90”后新农人龙长江的名气可谓是尽人皆知。他自2018年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发展稻虾循环农业,坚持采用生态稻虾养殖技术,进行科学种植养殖和田间管理,实现了农药零投入,其种植的水稻、养殖的小龙虾2024年7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其中小龙虾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属于全重庆市唯一一个。龙长江也因此被评为重庆市“荣昌区致富带头人”。

  放弃高薪,回乡创业养龙虾遭遇失败

  龙长江的老家在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父母都是本分老实的农民。2006年,中专毕业后的他经人介绍去广东打工,在厨具电器制造企业做技术学徒,这份工作干了3年。“那个时候嘛,没考上高中家里就喊去读中专学门技术,我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一出社会就找的相关行业工作。”龙长江说。

  但在异乡漂泊,心中那一抹浓浓的思乡之情,如藤蔓般紧紧缠绕在龙长江心上,从未消散。2009年,他选择回到了家乡重庆。之后他凭借在广东积累的经验,顺利入职一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担任模具部钳工组长,2016年因能力突出升为项目经理,月薪过万元。

  在外人看来,有这么一份体面又高薪的工作是多么幸运。但当时的龙长江,个性自由洒脱,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要出去创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18年,龙长江在和几个朋友聚会时谈起了创业的想法,没想到几个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一拍即合,怀着共有的乡村情结,他们决定一起投身农业。

  为了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龙长江和几个朋友先后在长寿、大足、合川等周边区县考察,并结合荣昌农业生产条件情况,最终决定养殖小龙虾。“我们川渝人夜宵就爱吃小龙虾,市场需求量大,前景还是很好。再加上当时也考虑到水产养殖相对来说见效快,荣昌这边气候各方面也适合养殖小龙虾,风险小点。”提起当时的创业想法,龙长江说。

  同年,龙长江和几个朋友便在三奇村承包了100亩土地,并建好养殖基地,之后从大足区引进了小龙虾虾苗,正式踏上了乡村创业之路。但谁曾想,由于缺乏技术,没有在虾塘安装增氧设备,导致价值20万元的虾苗在夏季因为缺氧全部死亡,这给龙长江沉重一击,其他的几个合伙人见小龙虾养殖并不容易,也纷纷撤出。

  “稻虾种养”模式实现“一水双收”

  然而,真正的强者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2019年,龙长江痛定思痛,他告诉自己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为了不断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龙长江不仅前往湖北学习水产养殖技术,还在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的推荐下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 在培训中他了解到“稻虾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产出的稻米和小龙虾无污染、品质高,实现“一田双收、种养双赢”,于是当即决定要探索“稻虾种养循环农业”,并以合作社的模式规模化发展。

  不久,龙长江便在仁义镇瑶山社区以5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200亩土地,并注册成立了重庆市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之后,他按照绿色种养模式,保证水稻和龙虾的品质。“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我一开始就是朝着生态种养的方向发展,想着以后要让我的大米和龙虾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打出品牌。”龙长江告诉记者,他坚持施用有机肥和菌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促进小龙虾及水稻健康生长,从而提高虾、米品质。除此之外,他还在稻虾田里安装独立排水系统、独立进水系统,有效解决了水质污染的问题。

  小龙虾养殖对人工劳动力需求较大,而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养殖户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如何解决请人难、请人贵的问题,从而降低小龙虾的养殖成本、提高效益,成为许多养殖户面临的瓶颈。“200亩虾塘就需要10个工人进行投料,一个人一天的工资最少也得100元,而且这项工作非常辛苦,也很难监管。容易出现投料不均匀,导致小龙虾吃不饱甚至吃不到食,这样小龙虾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最终长不好,品质差,产量低,就很恼火。”龙长江说。

  针对行业难题,龙长江一有时间就在网上查找各种相关信息,并自己结合实践思考探索,最终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自主研发出自动化投料机。这项发明,使日常生产各道工序逐渐向智能化、机械化靠近,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还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综合实力。

  在现场,说起自动化投料机带来的优势,龙长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合作社使用自主发明的全自动投料机进行生产,800多亩基地一年能节省人工费用近30万元。

  这几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水稻品质和产量,龙长江还在仁义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引进抗倒、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伍两优钰占”。“这个品种熟期适中,抗稻瘟病,有效穗多,结实率高,耐热性强,稻米品质优,在荣昌地区种植整精米率能达到66%,市场反响较好。”仁义镇农服中心农业技术人员李才友介绍。

  目前,合作社的水稻亩产量稳定在500~600千克,龙虾的产量也达到150千克/亩,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双水双绿色”。

  当好群众致富“领路人”

  近几年来,在龙长江的努力下,合作社的小龙虾质量稳定、品质上乘,市场口碑好,在荣昌本地和毗邻区县颇有名气,广受市场欢迎。重庆市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3年,合作社还作为“荣昌区首届稻虾节”的活动基地,吸引了来自全区各镇(街)的100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龙虾盛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龙长江还以“合作社+ 公司+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仁义镇、昌州街道、河包镇、盘龙镇等地相继流转土地共1100余亩,其中建成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基地885亩,吸纳社员132户,合作社全年收入达到350万元。目前,龙长江累计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发展稻虾种养5000余亩,平均每户增收2万元。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的初心就是要带领周围的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这是龙长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为了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虾稻种养殖,他常年免费向周边种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现场教学,并成立了“仁义镇农技推广农民夜校培训点”,组织培训提升“新手们”的综合发展能力,并为他们免费发放小龙虾苗1500余千克。不仅如此,他还通过“租金+薪金”的收益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土地租金就是60多万元,人工支出有85万元,季节性用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多人,人均日收入在120元到150元。”龙长江说。

  廖维珍是瑶山社区的一位留守妇女,今年57岁的她由于文化程度低一直在家务农。丈夫在荣昌做货物搬运工,但由于长期搬运过重的物品,导致软骨磨损降解,引起关节内炎症,诱发膝盖疼痛,这几年夫妻俩主要收入靠在家种地。2022年,自从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瑶山社区发展稻虾种养产业,廖维珍就把家里的2亩多土地承包给龙长江,每年土地流转费就有1100多。为了增加她的收入,龙长江还雇佣廖大姐在合作社务工,并为她购买了意外保险,每个月的工资有3500元。“感谢龙总给我提供就业机会,只要合作社不嫌弃我年纪大,我就准备长期继续在合作社干,不仅能照顾到家里,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现在我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希望了。”廖维珍激动地说道。

  龙长江说,未来,他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扩大种养规模,探索“傲蕾稻虾米”“傲蕾小龙虾”深加工产品,开发胚芽米、虾球、虾粉、虾青素及其衍生品等,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使稻虾产业真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相关内容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体检结果...
极目新闻记者 刘孝斌湖南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战赛备受网友关注。1...
2025-11-11 20:43:49
首次以中央名义开展!中央考...
撰文 | ‍‍余晖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正陆续进驻地方。据《甘肃...
2025-11-11 20:24:32
鸠山由纪夫驳斥高市早苗:台...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问时称,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出动军舰并...
2025-11-11 20:06:34
医生坦白局:是的,我们降薪...
多位受访医生认为,降薪是经济大环境、医保控费、医院大修大建这三大因...
2025-11-11 19:45:47
高市搞事,在国际舆论场上炸...
最近,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妄谈台海局势的过火言论,在国际舆论场上炸...
2025-11-11 19:22:23
哈马斯称已完成加沙停火协议...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官员奥萨马·哈姆丹11日表示,...
2025-11-11 18:43:51
又见残害未成年人的“成长基...
要从原来的“各管一段”转化为协作执法、共享监管信息,坚决彻底铲除这...
2025-11-11 18:25:08
印度汽车爆炸案涉事车主身份...
当地时间11日上午,印度新德里警方消息人士称,10日晚间在新德里发...
2025-11-11 17:46:19
12岁女孩被虐死案二审宣判...
11月11日,福建省高院对莆田12岁女孩被虐死案作出二审判决,维持...
2025-11-11 17:26:24

热门资讯

平凉市创新冬小麦展示示范机制 ...   去年以来,我市以优化冬小麦品种布局为重点,创新机制模式,严格标准要求,建设冬小麦集中展示示范基地...
我区全力推进冬小麦播种   金秋十月,北方地区进入冬小麦播种“黄金窗口期”。在我区,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播种,区农业农村局...
小麦精量条播技术首次“落种”南...   近日,位于南湖区凤桥镇星火村的北兴家庭农场田野里,一台拖拉机牵引着高精度气吸式电控播种机驶过田垄...
抚宁区留守营镇水稻喜获丰收   近日,抚宁区留守营镇官庄村水稻种植基地的水稻喜获丰收。看着“满田金黄”,种植大户姚大光脸上洋溢着...
安徽庐江脆杆水稻: 秸秆变饲料...   11月3日,白山镇600亩脆杆水稻“科辐粳7号”示范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伴随着收割机的...
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六成 冬油菜...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8日,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六成,冬油菜播种过九成。  黄淮海地区小...
连云港:376.45万亩冬小麦...   金秋时节,连云港376.45万亩冬小麦播种正火热进行。田间地头,大型播种机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声奏...
多个粮食主产区全力推进冬小麦播...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眼下,各地抢抓农时、...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全力以赴抓好...   11月5日,副省长李酌赴平顶山市调研腾茬整地和小麦播种情况。  李酌深入宝丰县石桥镇大牛庄村,郏...
获嘉:精细化气象服务 助力冬小...   11月3日,获嘉县气象局组织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深入太山镇、位庄乡等乡镇,开展冬小麦播种精细化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