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小摊贩小店主的疯狂流量榨取,未尝不是对底层谋生者的另一种敲骨吸髓。
文 | 佘宗明
前些年,王朔有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把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来愚弄底层人。
在「赞美苦难」的洗脑把戏屡试让人不爽后,不少人又习得了另一种无耻阴险歹毒的赞美,那就是把那些倔强求生的底层人导入「流量跳楼机」里去利用他们。
当下网络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哥」走红,就是直观印证。
这里的「××」,可以是拉面、炒面、糖水、鸡排等。
此处的「哥」,也可替换成姐、叔、爷爷、奶奶等。
最新的例子,是今天登上热搜的「面筋爷爷」。
鉴于「面筋爷爷」目前还没遭遇「鸡排哥」那样被多方疯狂炒作的境况,我想先提个醒:
将流量围猎之手伸向小人物,是可耻的。
对这些人的攫取式炒作,本质上是猎巫游戏的船新版本——猎「无」游戏,毕竟它瞄准的是小摊贩小店主这类N无人群。
01
都是草根(多是贩夫走卒)
都属于良心商家(坚持低价)
都很适合被玩梗(表情或肖像可以被制作成梗图)
「拉面哥」「理发师晓华」「鸡排哥」们为什么会成为被刮中的流量彩票?
这些共性特征显然无法被忽略。
虽说时下的网络出圈门槛已被卷到「穷要穷得有特色,惨要惨得有亮点」的地步,但不是无规律可循。
而这些醒目特点合成的,就是新型草根网红生产流水线的通用模板。
按照这套模板,那些造神俱乐部的玩家们再发掘出什么烙饼哥、红薯姐、板栗叔、鸡架爷爷、馒头奶奶,也难言奇怪。
现在「面筋爷爷」被流量推手推出来,就让他们的「草根网红全宇宙」计划愈发成型了。
看上去,「面筋爷爷」身上也有着跟各种「××哥」一样的爆款潜质:
长相酷似袁隆平
赠食假装求职碰壁的博主
面筋5元5串,10年未涨价
几个标签叠加,简直是为那些前天跑到湖南怀化打卡晓华理发店、昨天跑到江西景德镇拔草鸡排哥摊位的人量身定做。
▲「面筋爷爷」占据了多个热搜。
这下,这些被网络热点牵着鼻子的人有新目的地了:山西祁县。
无论是「拉面哥」,还是「鸡排哥」,抑或是「面筋爷爷」,他们的见素抱朴、温热善良,都配得上某些赞许。
但该说不说,动辄将流量围猎之手伸向他们,也挺让人烦的。
不是审美疲劳,大家不嫌「××哥」多,而是审丑倦怠,大家嫌的是炒作「××哥」的人多。
这碗「新式鸡汤」喝多了,真的叫人腻。
02
头上长着摄像头
喜欢拿「身上没钱,能不能免费吃个饭」去考验「老板」
仔细看「鸡排哥」「面筋爷爷」们背后的造神party操盘手,不难发现,他们的猎「无」手法很相似。
就差把「起号」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所以「真实-好玩-刚好拍下来了」的不可能三角(曹林老师语),在他们那相当于「宇称守恒定律」。
假装「没钱吃饭」的无聊人性测试,对他们也是制造「钩子」途径。
不能说「这世上本没有聊斋,所谓网红多了,也就有了牛鬼蛇神」。
但又不得不说,在追腥逐臭好炒作方面,起号党的节操低于网络均值。
他们将李俊永(鸡排哥本名)、宁保林(面筋爷爷本名)等素人导入「比特化」内容制作流程后,其他多方又用追捧姿态为其充上了「抖+」、加上了「粉条」。
这条链条上的涉事各方就如同水蛭,靠吸那些底层求生者的血来填饱自己的胃。
所以「鸡排哥」没把鸡排煎糊,他们快把「鸡排哥」煎糊了。
某种程度上,「鸡排哥」就是这群人的鸡排。
他们将其炸熟,然后就着流量收益的灵魂汁子吃掉咽下。
03
这,未尝不是对那群被推上网红烤架的底层谋生者的另一种敲骨吸髓。
就问个简单的问题:鸡排哥、面筋爷爷们走红后,谁是受益者?
是蹭流量的博主?
是赚流量的平台?
还是可以承接泼天流量的地方文旅?
都是,但不会是这些小摊贩小店主自己。
看上去,走红意味着解决了引流难题、省了获客成本。
但,这些小摊贩小店主需要洪流过境般的流量吗?
不需要。泼天流量无法转化为他们的财富裂变式增长,只会变为他们的身心负荷过载。
鸡排哥再火,每天能炸的鸡排也有限。就算爆火时每天多卖出1000份,营收也就多个6000元,考虑到是微利生意,利润相当有限。
别忘了,这是以透支身体为代价获得的。
▲「鸡排哥」此前曾表示,他被求合影的顾客堵到快窒息了。
鸡排哥们有没有将走红变成暴富机会的可能?
理论上有,至少有两个法子:1,鸡排涨价;2,直播带货。
前者能让他们用价格杠杆调节客流,将单位效益最大化;后者能让他们在流量最大化变现中,实现财富脉冲式增长。
可现实中没有,因为无数人不允许。
他们一涨价,会被喷死,毕竟托起他们良心商家评价的支点,就是「N年不涨价」。
他们一带货,也会被骂死,毕竟许多网友是「又怕他们过得苦,又怕他们开路虎」。
因而,走红后的被围观,对他们来说,其实是消耗。
蜂拥而至的顾客一旦超出他们的客流承载量阈值,会让他们身体吃不消。
伴随出名而来的外界审视,会让他们精神吃不消。
「糖水爷爷」 谢永安因「2元无限续杯、老人小孩免费」 招牌走红后,被编造出「卫生不达标」「子女不孝」 等谣言,最终被逼得放弃经营了17年的摊位,回到老家。
「鸡排哥」被要求合影的顾客堵到缺氧,还要承受「红了就要承受代价」的苛责,被编排出「日进斗金」「购置多套房产」的流言,还得捂着鼻子去幽默回应「还没(赚)到1个亿」。
这本不是他们该承受的。
但他们没得选。
可以说,他们走红的利好,主要被那些流量攫夺者揽下了。
他们走红的代价,却是让他们自己承受,也让社会舆论耐受度消化。
04
也许有人会说:捧红这些小摊贩小店主,人家推手愿意、平台乐意、地方也有意,他们自己都没出来说不,轮到你这大聪明来反对?
也许还有人会说:这些小摊贩小店主的走红,连着深层社会心理土壤——他们承载了社会对真诚、公平、匠心和非功利主义的期许,是高度商业化世界里人们向往返璞归真情结、希望去套路化心理的投射。
要我说,别扯了。
它充其量表明了两点:1,太多人就是欺负那些小摊贩小店主没有网络话语权。
2,这社会,满是「空心人」。
被吃干抹净的小摊贩小店主,从头到尾都是围绕「造神-毁神」的大型社会实验的试验品。
他们在被剥夺「不想红」的选择权时,就只能被迫吞下走红的那些无形后果。
试想一下,假如「拉面哥」把15年未涨价的拉面从3块涨到15块,会怎样?
假如「鸡排哥」以后只卖6元鸡排不附赠价值60元的情绪价值,会怎样?
假如「面筋爷爷」无法再回应「两个爷爷(另一个是袁隆平)都不会让人饿肚子」的网梗,又会怎样?
杂文家刀尔登说:那些鼓励性的伦理信条被不正确地逆推后,很容易产生压迫性的道德环境。
这些被裹挟着走红的小摊贩小店主,也会处在「压迫性的道德环境」之中——因为称赞「N年不涨价」「提供情绪价值」的另一面,就是反市场规律的导向:你随行就市地涨价了,你不提供情绪价值了,你就有问题。
而将「拉面哥」「鸡排哥」「面筋爷爷」们的走红归为社会需要,也是对问题核心症结的转嫁:「造神运动」其实不是因为社会需要那些「神」,而是那些需要「神」的人缺乏本自具足的丰盈精神世界与坚实价值内核。
倘若一个社会需要被硬造出的「神」来完成精神填补,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空心人」太多了。
正如曹林老师所说,他从「鸡排哥」被疯狂炒作中看到的,不是什么「烟火气」「活人感」,而是一种价值空心和精神空虚,一种把硬造出来的凡人流量吃干榨尽的贪婪,一种用流量去造神并操纵议题的自负,一种在鸡毛蒜皮中造神捧神、营造虚幻满足的空洞。
05
作为评论员,按照以往评论写作套路,我的评论落点似乎理应是:
呼吁炒作者走出「造神-弑神」的怪圈+平台优化推荐机制+舆论放过更多的「鸡排哥」「面筋爷爷」
但我知道,这是不切实际的痴人呓语。
哪有这么简单,哪有那么容易?
很多荒谬的事情对应的结构,都是荒诞但真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世界就是建立在荒谬之上,没有荒谬,世上的一切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了。
但如果可以,我仍想表达两点不切实际的期望。
一个是希望地方文旅放弃「一个人带火一座城」的幻想。
相信我,「鸡排哥」「面筋爷爷」们吸引的10万客流里,可能有1万是自媒体博主,还有8万是来穷游打卡的。
他们未必能贡献多少旅游收入(即便是淄博天水哈尔滨,都没吃到太多走红的GDP增量红利),却会因流量潮汐效应误导地方在旅游基建上过度投资。
二是希望那些有坚守的媒体、有追求的自媒体能不被牵着鼻子走。
不是所有热点都值得追,不是什么话题都值得跟。
要知道,对那些小摊贩小店主的流量榨取,是一种病态行为。
在他们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将他们推进漩涡,就如《上帝保佑美国》中那句台词所说——
我们在社会中寻找最弱势的人,把他们推上舞台加以嘲弄(利用),把嘲笑(消遣)他们变成我们的运动和娱乐。
这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