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发表胜选感言。图源:联合早报
编者按
10月18日晚,郑丽文胜选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引发台湾政坛与两岸舆论的广泛关注。她以“我是中国人”的鲜明立场与“世代接棒”的形象,打破了蓝营长期的权力结构,也折射出岛内民意与认同的微妙转向。
郑丽文的当选,将意味着蓝营的“世代交替”还是“路线革命”?她所高喊的“我是中国人”,是否折射出台湾社会潜藏的认同回潮?在“抗中保台”声浪渐疲、两岸情势微妙之际,国民党能否重新定义和平与现实?《凤凰大参考》特约台湾资深媒体人张钧凯深度解读。
核心提要
1. 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竞争激烈,郑丽文以“草根女将”姿态击败了郝龙斌等五位劲敌,展现出蓝营世代交替与路线转变的趋势。她凭借犀利辩才与“党外在野大联盟”的组织,整合多方力量一举成功。此次胜选,不仅是个人政治能量的爆发,更意味着国民党正在经历意识形态与领导阶层的深层重组。
2. 在赖清德政府强化“敌国论”、收紧两岸交流的背景下,台湾社会出了“物极必反”的民意变化。多项民调显示,岛内广义“中华认同”攀升至七成,对美国的不信任创下新高。尽管“抗中保台”仍早主导舆论,但经济与文化层面的大陆需求持续增长,年轻世代的“反绿情绪”扩散。郑丽文以“我是中国人”的竞选主轴,精准捕捉了这一身份认同与两岸思潮的转变。
3. 台湾岛内部“小气候”的变化与全球“大气候”息息相关,岛内“疑美、和中”心理逐渐浮现。郑丽文的当选,既是民意趋势的产物,也为国民党带来了路线再定位的挑战。她上任后需面对党内“亲美派”与“统派”的分裂风险,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混乱正预示着台湾政治格局与两岸关系的重新定位。
《凤凰大参考》特约作者丨 张钧凯
台湾时事评论员、资深媒体人
编辑丨屈功泽
国民党主席选举于10月18日晚间落幕,现任党主席朱立伦的一声恭喜,确定郑丽文大获全胜,将在11月1日正式就任国民党下届主席。
郑丽文的胜出,在投票前一晚,基本已大势底定。一来各家台湾媒体所做的民调,除了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出现郝龙斌超越郑丽文的结果之外,清一色都是郑丽文稳居龙头宝座的趋势。二来,两位国民党重量级人物最后一刻的力挺,前主席洪秀柱在大批媒体的见证下与郑丽文会面,以及马英九亲笔挥毫“世代接棒,同行致远”题字赠予郑丽文,“弃保效应”启动,郑丽文可说是吃了大补丸。
▎马英九题字赠予郑丽文。图源:中国评论新闻
史上最激烈!国民党是“起死回生”还是“回光返照”?
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可谓是该党史上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共有6人参选。参选人来头都不小,除了当选的前“立委”郑丽文“之外,还有郝柏村之子、前台北市长郝龙斌,“立委”、马英九子弟兵罗智强,前次党主席选举“险输”朱立伦的张亚中,以及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前“国大代表”蔡志弘等人。选战开跑以来即话题不断,包括政见会、辩论会的交锋喧嚣,都让外界跌破眼镜:一个暮气沉沉的百年大党,究竟是“起死回生”,还是“回光返照”?
▎左起张亚中、罗智强、蔡志弘、郝龙斌、郑丽文。图源:中天新闻
6人的对阵,到选战最后阶段,非常明显形成了“郑郝对决”的态势。郝龙斌得到了党内建制派,以及媒体大亨赵少康的支持,选前三天又有明星光环的台北市长蒋万安表态相挺,再加上其父亲传承下来的部分军系大佬支持。不过其最大的硬伤,就是与国民党散发出来的“老态龙钟”形象不谋而合,73岁的年纪是6人中最年长者,幕后操盘的也偏属高龄,当支持者期待国民党“世代交替”的呼声此起彼落之际,2020年国民党主席落败于中生代江启臣的郝龙斌,更坐实了“老人政治”的标签。
55岁的郑丽文,在6位参选人中年纪第二年轻,比罗智强年长约莫半岁。其窜起之路确实令人惊奇,今年1月她卸下国民党不分区“立委”职务后,既无党职亦无公职,以一介平民之姿,穿梭于各个政论节目,靠着辩才无碍、伶牙俐齿,痛批民进党执政。而转捩点在于今年6月11日,郑丽文领衔成立“党外在野大联盟”,发起人皆为一时之选,两岸知名评论人郭正亮、“中研院”院士陈培哲,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网红“馆长”陈之汉、北一女教师区桂芝,以及多位带着显明“左翼”或“统派”立场的学者。
▎郑丽文发起“党外在野大联盟”。图源:中时新闻网
“党外在野大联盟”的成立,目的看似反制当时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大罢免”,不过几位参与人士私下透露,完全看得出来郑丽文已经展现出目标国民党主席的强烈企图。值得注意的是,该联盟的组成表面上虽然是亲蓝反绿的大集结,但仔细推敲名单,可以发现参与者几乎都主张两岸积极交流,冲破目前民进党拉起的封锁线,不少人更是靠着亲身实践而声名鹊起。
厚重“反中”封锁线下,岛内民众“大陆需求”不减反增
换言之,郑丽文的政治生涯起步于民进党,20年前又曾随同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展开和平破冰之旅,再到现在组织在野大联盟抗衡“绿色恐怖”,郑丽文在两岸关系风向转变的敏锐度格外异于常人。竞选期间,在她“我是中国人”的登高一呼下,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主轴被其拉高到两岸路线之争,以及身份认同的投票,其他候选人不约而同都跟进“中国人”的表述,差别在于“中国人”的内涵认知,是传统深蓝的反共保守、维持现状?还是摆脱内战包袱、扬弃两岸对立壁垒意识?
代表后者的郑丽文,嗅到了台湾社会内部正在微妙发生的变化。在赖清德执政下,绿营刻意营造对大陆的敌对与仇恨情绪,赖清德甚至直接定调对岸为“境外敌对意识”,从“两国论”正式走向“敌国论”。一位台湾德高望重的资深媒体前辈告诉笔者,在他看来,两岸关系不只倒退到马英九时期之前,更是倒退到两蒋的所谓“动员戡乱”时期,也就是对两岸往来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任何人都可能因为两岸交流而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法办。
▎赖清德。图源:香港01
在此情形下,许多两岸交流转为“地下化”,不仅不敢公开宣传,还形成了寒蝉效应,过去热衷于往来两岸的台湾人士,有的干脆选择暂时不跑大陆。而在台湾的舆论场上,在绿营台派支持者及“青鸟”(指支持绿营的年轻人)垄断话权之下,所谓“抗中保台”当然还是主旋律。不过,如同一句名言“事情正在起变化”,就算民进党“仇中”“反中”“抗中”至此,台北松山机场、桃园机场飞往大陆各城市的航班仍然班班客满,先不论认同情感,至少台湾的“大陆需求”是不容小觑的。而且岛内的政治情绪向来有着“物极必反”的特征,民进党对两岸大门关得愈紧,民众的反弹心理也就愈强。
▎台媒9月21日发布的年度两岸关系大调查。图源:联合报
民进党两轮“大罢免”的重挫,正是台湾选民给赖清德的巨大教训与警讯,尤其是年轻群体“反绿”蔚为流行,支持民进党还可能遭到同侪的唾弃。台湾社会的“两岸窗纸”由此正在一层又一层被撕下或捅破,例如台媒《联合报》9月21日发布的年度两岸关系大调查,对赖清德两岸政策不满的比例高达63%,不信任美国或怀疑美国“保台”决心更创下史上新高的49%。最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台湾更应倾向大陆而非美国的比例也在增加。
除此之外,亲绿的《美丽岛电子报》9月民调显示,广义“中华认同”攀升到七成之高,赖清德执政以来成长了10%左右。在美国与绿营“中国威胁论”的宣传下,大陆“九三阅兵”过后,台湾“财团法人民主文教基金会”发布民调,多数台湾民众表示大陆军力强盛、但并未转移为威胁台湾的感受。简言之,台湾社会无论是“大陆需求”或“两岸情结”都在发生润物无声的变化,朝着民进党不愿看到的方向前进。这也是何以民进党“立委”王义川要求当局查尽“小红书”的原因所在,看似疯狂,其实内心相当明白民心所向。
大小气候都在起变化,国民党分裂与全新民意于焉成形
平心而论,台湾内部“小气候”的变化,事实上也是受到全球格局与秩序“大气候”变迁的影响。战后台湾一向在政治、军事上高度“亲美”“倚美”,可是换来的却是特朗普2.0对台湾吃肉还不吐骨头,赖清德执政团队“滑倒式跪美”,反而让台湾社会看不下去。相对于此,大陆面对美国的挺直腰杆,背后的政治、经济与科技底气,台湾民众也看在眼里。站在宏观角度来看,美国不只在衰退,更显得堕落,与中国崛起的稳定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而烽火四起的世界,都能看到美国霸权引火而非灭火的身影。美国的自我摧毁,客观上在台湾也起到了“美国观感”的崩盘效果,“疑美论”逐渐成为主流。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郑丽文的出线,基本上就是前述总体态势下的产物,而她也看到了变局的苗头。并不是由于民进党的走弱,致使国民党支持度上升,而是国民党也受到大小气候变化的影响,“没有人是局外人”。国民党中央长期由保守“亲美”的建派派掌权,与基层完全脱节,很大一部分的支持者或党员早就想“造反”:2016年洪秀柱选上党主席,2018年韩国瑜的“韩流”席卷,2021年党主席选举张亚中险些扳倒朱立伦,都能看出不满党中央在重要议题上和稀泥的蓝营支持者,不断在寻找新的寄托对象。2025年10月18日晚上当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正是这股“气”的积累成果。
由此可见,郝龙斌仰仗的策士赵少康,在选前最后阶段,竟然声称大陆“介入选举”,声称陆方派出网军攻击郝龙斌,以拉抬郑丽文的声势,如此打法成为郝龙斌的最大败笔。因为绿营长期以来的“抹红”手法,以不实信息制造岛内对大陆的矛盾心理,所有政敌都被打成“中共同路人”,台湾民众对此都已经快要“免疫”了,没想到郝、赵阵营竟自甘于“小绿”,一方面学起了绿营的作风,另一方面还给绿营制造了一面大箭靶,竟跟着民进党使用攻击大陆的词汇。国民党内“亲美”的“维持现状”派,急着要反扑郑丽文的崛起,却体现了自甘堕落与脱离群众。
▎赵少康。图源:联合报
可以预见,郑丽文的当选,国民党内恐怕将陷入分裂局面,“台湾国民党”于焉成形,对抗“中国国民党”。而没有派系基础的郑丽文,如何在2026年地方县市长选举,以及2028年大选成功进行整合,势必成为郑主席最大的挑战与难题。然而,作为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局外观察者,应该要体察到,国民党内的混乱,恐怕是两岸变局来临前的征兆,民进党虽然更好操作“抗中保台”主攻郑丽文带领下的国民党,但这张牌还能打多久,令人质疑。中国人认同的回温回归,两岸和平与和解乃至开创新局面的民意酝酿,才是郑丽文脱颖而出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