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百色靖西市新甲乡大进村的大进屯,天空已然放晴数日,但整个村子依旧深陷洪水之中,部分瓦房仅尖尖的屋顶露出水面,在浑浊的洪水里若隐若现。这个拥有百余户居民的小村庄,已经被洪水围困长达半个月之久。
9月下旬至10月初的短短十几天里,百色市接连遭受“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轮台风的袭击。风雨交加,江河水位暴涨,城乡内涝越发严重。
自9月30日起,大进屯逐渐与外界断了联系。洪水淹没了电线杆上的变压器,夜晚陷入一片黑暗,通信信号也变得时断时续。竹筏成了这个屯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交通工具。
在百色,被洪水长时间围困的村镇不止一处,多个村子和大进一样至今泡在深水之中。
10月12日,随着大进屯洪水上涨,大部分村民转移至屯外,目前仍有20多人留守 受访者供图
10月13日,百色市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针对今年第20号台风“博罗依”和第21号台风“麦德姆”造成的灾情,决定于10月13日凌晨1时将百色市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按照预案要求做好救灾救助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洪水长时间浸泡村庄的情况并非第一次在广西出现。2024年,广西就有多个村庄被洪水长时间围困,有的房屋甚至持续数月被浸泡。
房屋和农作物全泡水里
“(今天)水位降了些,大概降了70公分。”10月14日晚,大进村村委会主任陆丰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目前,洪水仍漫至居民楼一楼窗户的上方位置。
受台风“桦加沙”影响,9月24日晚至25日早上,百色大部地区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陆丰告诉记者,过去百年,大进屯从未遭遇如此严重的洪水。基于经验,村民普遍认为水位不会涨得过高,故未提前撤离,不过当时也提醒了大家注意安全。
随着洪水上涨,大部分村民转移至屯外,目前仍有20多人留守。
大进屯村民王燕妮(化名)便是留守的村民之一。10月12日上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视频采访时,她站在家中二楼的阳台上,眼前是一片汪洋,水面达到一楼窗台的顶部。
9月30日早上,广西百色水文中心靖西水文中心站发布洪水橙色预警。王燕妮收到预警却未在意。当天7时许,洪水开始淹没道路,并漫至她家门前,直到傍晚她才感受到危机。当时她正在厨房做饭,转身发现客厅地板冒水,洪水迅速上涨,冰箱、电视、沙发全被淹没。
王燕妮回忆,洪水先淹没田地,接着是村道,最后是自家一楼,人员进出受阻。幸好她提前准备了食物,当地政府部门也送来了救灾物资。
洪水切断了退路和电力。10月1日左右,大进屯内电线杆上的变压器被淹,全屯断电。王燕妮和家人把电瓶带到竹筏上,划到未被淹的隔壁村充电,为手机和照明设备供电。
没有电力,通信信号时断时续。直到10月14日,全屯仍未通电。10月15日,百色市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洪水隐患,部分受灾区域已临时断电以确保安全。
视频采访中,记者看到,像王燕妮家这样被淹至一楼窗户顶端的情况有数十家。一些瓦房水位漫至屋顶,屋顶上停着几只鸭子。
10月12日的大进屯水位 受访者供图
类似的场景,在百色多地村庄均有出现。据广西当地媒体报道,德保县那甲镇多睦村多目屯、靖西市禄峒镇凌准村念者屯、靖西市安德镇孔造村、田东县巴立村等多个村庄均被洪水包围,有的村庄内涝最深达20米。10月12日,靖西市禄峒镇凌准村念者屯部分房屋积水仍漫至二层。
10月13日,靖西市新甲乡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此次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一些村庄和街道区域。其中,大进屯等村落由于地势较低,受灾情况较重。
相比以上村庄,靖西市安德镇马拔村的洪水水位相对较低,并未出现房屋被淹情况,目前洪水已经消退。但马拔村委会主任黄云丽告诉记者,该村共有600多户,村民种植的玉米、红薯和板蓝根在洪水中“浸泡了两天两夜”。
而在部分村庄,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村民们正于洪水中争分夺秒地抢收甘蔗等农作物。与此同时,为解决孩子上学等交通不便的问题,村民们自发搭建起了一座桥。
据陆丰介绍,在洪水中,大进屯的鸡鸭等牲畜只能转移到屯外安全地带。但在有些村庄,部分牲畜尚未转移出来。上述百色市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白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政府会组织人员协助村民返回村中照料牲畜。
当前百色受灾地区的水位正持续下降。百色市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当地政府正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将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靖西市新甲乡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水位开始逐步下降,在一些灾情没有大进屯严重的地方,之前被洪水淹没的部分道路,如今已恢复基本通行。
百色市应急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百色全市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五倍以上,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全市16.8万人受灾。全市累计转移群众近万人。
“只能等待洪水自然消退”?
像大进屯这样洪涝长时间不退的情况,在百色乃至广西都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有的地方去年就曾被洪水围困数月。
以百色为例,这两年来,当地连续遭遇了洪涝灾情。2024年6月8日起,受强降雨天气影响,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德保县、靖西市、那坡县、田林县、西林县共54个乡镇出现洪涝灾情,部分村庄遭受严重洪水侵袭,洪水水位已涨至电线杆的变压器位置,一些村庄的瓦房被洪水完全淹没。截至当年6月18日18时统计,全市共67134人受灾。
受今年台风影响,广西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洪水,10月8日邕江南宁市区河段水位不断上涨 新华社图
与2024年相比,今年百色遭遇的洪涝灾害形势更为严峻,其直接原因是台风带来的集中强降雨。据“广西发布”10月12日消息,此次灾情是受台风强降雨影响,河道自然汇流水位上涨所致。自9月23日以来,台风“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相继影响广西,带来持续强降雨,导致左江、右江、郁江等主要江河水位迅猛上涨,郁江流域全线出现超警洪水,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其中,9月30日12时,百色水利枢纽入库流量从当日0时的1200立方米每秒迅速攀升,最大增至8600立方米每秒,创工程投运以来的极值,是历史最大入库流量的两倍。
百色的地形条件,无疑为洪水的消退增添了难度。“受地形影响,百色市区四面山峰环抱,是一个典型的小盆地城市。”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高玉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上游的洪水在这里汇集,但下游的河道排泄能力有限,造成“上游来得快,中间装不下,下游走得慢”的局面,洪水在盆地内滞留、反复浸泡,导致洪水至今还没排出。
百色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庄,现场并未采用抽水机进行排水作业。他解释称,百色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些受灾村庄由于周边区域水位较高,积水实际上是从山洞和地下暗河涨上来的,即使使用抽水机也难以有效降低水位,因此目前只能等待洪水自然消退。
另有受访者称,大面积水淹区域用抽水机排水无异于杯水车薪,且部分受灾区域地势低洼,缺乏排水去处。
上述百色市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地质勘探专家此前已抵达灾区现场展开全面勘察。
高玉琴向记者表示,百色农村地区的排水系统和防洪标准确实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窘境。农村沟渠排涝标准一般为5至10年一遇,根据气象数据本次百色部分区域的降雨强度远超这一标准。当远超设计标准的洪水袭来,现有的田间沟渠、河道不仅无法有效排水,反而可能因为堵塞、漫溢加重洪涝灾害。
此外,高玉琴补充说,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百色的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地表土层浅薄,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有限,地表渗漏有限,大部分雨水只能通过地表径流快速汇入沟河,进一步放大了洪峰流量,对本就标准不高的排水系统造成了毁灭性冲击。
而在城区方面,2020年,百色市当地媒体《右江日报》曾刊发一篇题为《百色中心城区“逢大雨必内涝”问题如何破解?》的报道。报道中,百色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相关负责人曾分析了“百色中心城区逢大雨就会出现内涝”的原因。一是雨水井设计有缺陷,雨水排放不畅造成;二是降雨量超出管网设计承载能力造成;三是由于设计及建设时序等原因,部分路段的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四是城市建设破坏了自然调蓄系统。
上述负责人还称,城市建设侵占雨水通道和雨洪调蓄空间,河流行洪能力减弱,城市地面硬化也加速原有绿地、地表“渗、滞、蓄”功能丧失,部分新规划的水系尚未建成,影响雨水正常排放和行洪。
百色市应急指挥中心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针对长期受洪涝灾害困扰的村庄,当地政府也曾研究过整体搬迁方案。但他没有告知研究之后的情况。
综合防治如何实现
刘良是广西国仁农村扶贫与发展中心(下称“广西国仁”)秘书长,多年研究广西喀斯特地貌。谈及百色多个村庄洪涝长久不退,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百色许多村庄四周皆山、山势陡峭,森林及灌木草丛少,无法有效蓄水,雨水迅速流下。
他说,大进屯此次积水半个月,或因排水系统有问题。喀斯特地貌中,水本可借与地下溶洞相连的通道自然下渗,但土地板结(因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多)、塑料垃圾增多堵住消水口、地面硬化等因素,影响了水的下渗。此外,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孩子无力清理溶洞垃圾;部分风水塘因自来水普及、建房占用、年久失修,失去蓄水功能;一些山塘消失或功能异常,都加剧了内涝。“我们在南宁市隆安县的一个村子进行调研时就发现这样的情况,后来动员了整个村子的人去清理消水溶洞的垃圾。”
刘良调研发现,广西不少村子有从山顶到山底分布的山塘,兼具灌溉、饮用、洗涤和蓄水功能,若这些山塘还在且功能正常,内涝情况或不会这么严重。
他多次调研的崇左市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龙元屯,与百色相邻,地形地貌相似,今年也遭台风暴雨袭击,但洪涝灾害相对较轻,这与龙元屯重视排水系统建设有关。龙元屯属桂西南喀斯特地貌,5~10月集中全年80%以上降雨,易发内涝,几乎每3~5年就有一次内涝淹没部分房屋,2019年“5·28”水灾尤为严重,洪水甚至淹没了二楼,全屯80%以上农户受灾。这背后的原因,包括连续暴雨和原有排洪沟被机耕路填埋。灾后村民挖的排洪沟很快又被填平,雨季低处住户仍提心吊胆。
2024年12月,广西国仁与村民共同回顾近40年来重大水旱灾害发现,自2000年起,每次内涝水位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通过分析,大家认识到内涝成因包括:峰丛洼地的特殊地形,暴雨强度大、历时长,地下河水涌出,排水口与排洪沟堵塞等。其中自然因素虽无法改变但可降低风险,人为因素如排洪沟堵塞则可通过集体行动改善。最终,大家一致认为最紧迫的任务是在机耕路下修建一条下埋式排洪沟,将水引至另一有消水洞的山弄。当月,排洪沟项目动工。
但刘良表示,发挥排洪沟作用,不能仅靠排洪沟本身。尽管龙元屯房屋密集、道路狭窄,但仍在路边预留明沟暗渠,暴雨时可迅速排出屯内积水。屯中小广场旁设有一处氧化塘,除日常排污外,暴雨时也能蓄水下渗,减轻内涝压力。此外,全屯100多个家庭水柜可蓄雨约8000立方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涝。
“屯内的明沟暗渠、氧化塘和屯尾的排洪沟,构成了一套人工排水系统;而地下河、消水溶洞和泄洪山弄,则构成自然的排水机制。龙元屯村民将二者有机结合,串联成互联、有机的排水系统,以应对日益极端的暴雨与洪涝。”刘良说。
“面对百色市这样的洪涝困境,我认为需要建立一个‘上蓄、中疏、下排、严管’的综合防治体系。”高玉琴向记者表示,上蓄即在上游山区中小支流建小型水库等拦蓄来水,恢复植被提升涵养力;中疏即在中游盆地低洼地退出还河,给河空间,严禁行洪通道建房,加固村镇堤防;下排即清淤疏浚下游河道,拓挖卡口河段,提升城乡排水管网和泵站标准;严管即利用现代技术实现预警精准化、调度智能化,落实河长制,清理行洪障碍,加强防汛演练与物资储备。
“百色的洪涝治理,必须从整个流域的生命体出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构筑一道立体的防灾减灾网。”高玉琴说。
下一篇:持续阴雨,河南秋粮怎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