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的陆战之王,中美坦克的发展正呈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15日美国“战区”网站报道称,下一代艾布拉姆斯坦克的首辆原型车计划于今年年底交付美国陆军,届时美军将开启更多测试工作。
说到美国陆军的下一代坦克,肯定会有人想起我国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公开展示的100式主战坦克和99B坦克,并与之进行对比。
下一代艾布拉姆斯的概念样车
事实上,关于坦克未来应该在陆战中扮演哪种角色,中美已经给出了不一样的答卷。
简单来说,美军的艾布拉姆斯(M1E3)虽然号称是“下一代的重新设计”,但实际上仍是在艾布拉姆斯车体基础上的升级;而中国的100式坦克则选择了“推倒重来”的创新思路。
在设计上,美军下一代艾布拉姆斯的原型车继续沿用120毫米主炮,但量产型可能会改用更大口径主炮,坚持传统的坦克突击框架,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防护与数字化作战能力上。
比如,面对现代战场日益严峻的无人机威胁,美军艾布拉姆斯采用了综合防护的思路,既配备了类似于以色列“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又为坦克加装了增强型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套件。
原型车交付后,美军肯定会进行修改
此外,下一代艾布拉姆斯还将采用全新的电子开放式架构与模块化设计,便于未来的软硬件升级和新技术集成,同时加装自动装弹机,使坦克乘员从4人削减到3人。
从这些设计就能看出中美对陆战的认识区别。
下一代艾布拉姆斯的设计,包括综合防护思路、大口径火炮、人工智能感知与开放系统架构,以及未来可能加装的巡飞弹发射器,都反映出美国陆军虽然没有放弃传统的甲弹对抗路线,但也认识到信火一体才是未来。
然而,美军却希望将上述所有先进能力都集成到一辆坦克上,这就造成下一代艾布拉姆斯略显“臃肿”:即使经过“减肥”后,新艾布拉姆斯依然是一辆60吨级的重型坦克。
中国走了一条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相比之下,我国在9·3阅兵式上展出的坦克集群则表明,我们已经跳出了传统的陆战思维框架:100式坦克不再追求更厚的装甲、更大口径的火炮,而是作为战场的信息节点,坦克防护主要依靠由主动防御系统与软硬杀伤手段组成的综合防御体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彻底放弃了甲弹对抗的思路,阅兵式上出现的、更高大威猛的99B坦克将继续担任这一任务定位。
也就是说,与美军下一代艾布拉姆斯对甲弹对抗和信火一体的“既要又要”、一辆坦克“包打天下”的思路相比,我国将这两种作战概念进行了拆分:
智能化是坦克发展的必经之路
100式坦克虽然负责战场的前沿态势感知,但即使实现“先敌发现”,105毫米的坦克炮显然不足以对抗敌方重装甲或坚固掩体目标,此时就需要99B坦克、无人机甚至是后方火力单位弥补100式坦克的打击能力不足。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艾布拉姆斯攀错了科技树,如果非要打个比方的话,美军下一代艾布拉姆斯像是一位单打独斗的重装骑士,配备了更厚重的装甲、更锋利的武器;
而中国的100式坦克与支援车,以及99B坦克则像是一支精诚合作的团队,未来的陆战可能不会再出现坦克分队和支援分队的区别,而是由“指挥”坦克、“僚车”组成的合成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