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董鑫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次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这不仅是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光荣传统的传承,更折射出“精打细算”背后的民生温度。
但一些人把“过紧日子”与苦日子、懒日子等同起来,把“过紧日子”与好日子对立起来,认为“过紧日子”会影响工作效能。如何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以好制度涵养好作风?
10月13日,《人民日报》对话6名基层干部,谈“精打细算”的考量。
“过紧日子”是否意味着削减日常开支、降低基层干部薪酬?
江西省鹰潭市信江新区夏埠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主任李虎啸表示,“过紧日子”强调的是削减那些日常铺张浪费、虚浮无效的支出,而不是降低干部的合理收入和待遇保障。
海南省东方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陈丽姬说,国家规定的干部薪酬待遇是干部依法应得的报酬,是保持队伍稳定性和积极性的基础。“过紧日子”绝不是要克扣干部合法工资,而是要坚决砍掉那些违规的津贴补贴、超标的福利待遇和“隐性腐败”的支出。
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哪些钱该省,哪些钱该花?
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党工委书记盛慧娟认为,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要算清“省”与“花”的平衡账。紧的是公用经费、“三公”支出,会议能合并就不单独开,能线上就不线下。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千伟表示,脱离实际的“虚耗钱”要减掉,服务发展、赋能干部的“实效钱”要保障。
比如,他们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村(社区)干部开展业务培训,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实地指导。“这些钱花得值、花得有意义,是必要投入。”任千伟说。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凌波认为,干部合理薪酬、效能提升、风险化解、生态保护等,是该花的钱。公务接待、庆典活动等则是该省则省,特别是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问题更要杜绝。
“过紧日子”的同时,如何激发干部工作效能?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霞表示,领导干部要从小事小节上养成习惯,把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落到实处;在大是大非上保持清醒,坚决摒弃“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另外,要探索将厉行节约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