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李白铁粉,要求全家人用筷子吃饭】瑞典文学院宣布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
拉斯洛与中国很有缘分,他非常崇拜李白。早在1991年,他就曾以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回去后写了一部散文体游记《乌兰巴托的囚徒》。按其中文译者、翻译家余泽民的说法,拉斯洛在华期间得到了周到、完美的安排,“他的文字和他看到的面孔一样带着笑容。”
那次旅行,让拉斯洛从中国回来就向家人宣布:“从今天开始咱们改用筷子!”“家人听了莫名其妙,以为他在发神经,殊不知,拉斯洛真的染上了‘病’,一场持续了多年的‘中国病’。”余泽民有这样的回忆,“从那之后,不管他走到哪儿,都不忘搜集与中国有关的各种书籍,关心与中国有关的消息和新闻。在外吃中餐,在家听京剧,不管跟谁闲聊,开口闭口都离不开中国。他尤其迷恋古代中国,崇拜诗仙李白,他自称在他的文字也染上了一股‘中国味道’。”>>详情
【奥马尔·亚吉:从“牛棚”里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2025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公告,美籍约旦裔化学家奥马尔·M·亚吉(Omar M. Yaghi)因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共同斩获诺贝尔化学奖。亚吉在机场转机时接到了这通来自瑞典的电话,周遭都是行色匆匆的旅客,获得诺奖的通知让他感到非常意外:“这种感觉实在太特别了,我很惊讶。”
1965年,亚吉出生在约旦首都安曼的巴勒斯坦难民聚居区,家中9个孩子挤在一间没有通电的土坯房里,房间的另一半还得留给维持生计的牲畜。对他而言,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有两个:一是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供水日”,二是图书馆里那张神奇的分子结构图。
亚吉15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移居美国。不懂英语的他凭借艰苦努力,20岁就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35岁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化学科研领域一路精进,获得众多奖项。亚吉目前是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高学术头衔的大学教授,也是现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沙特阿拉伯国王颁布皇家法令,授予亚吉沙特公民身份。>>详情
【手撕偏见、不怕被骂“伪科学”,今年的诺奖得主堪比热血漫主人公】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发现T细胞的过程并不容易。当初,坂口针对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长期被学术界排斥、否定,甚至免疫学领域的权威还直斥其论述为“伪科学”。在前半生,坂口大多时候都要顶着“异端”的标签往前走。这场关于调节性T细胞的漫长研究,成为他看似温吞、顺从的人生里一次绝不妥协的反抗。>>详情
舆论场
【西贝风波一月后,预制菜仍是中国餐饮业的宿命】食品安全博士兼科普作者云无心认为,“预制菜”是一个失败的术语。不但消费者和从业者自说自话,就连中国烹饪协会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预制菜”的定义都在相互打架。基于这个概念造成的混乱,消费者和从业者的认知分歧已经形成。
因此他表示:如何消弭有关“预制菜”的信息鸿沟,推动行业走向透明、诚信和高品质,这或许才是这场全民大讨论,最有价值所在。>>详情
【如何避免鸡排哥成为下一个拉面哥?】汹涌而至的流量,都没有成为“留量”,网络的一时喧嚣,就像洪水经过,留下一片狼藉。一度被流量加身的草根网红,最后没有被流量反噬以至于遍体鳞伤就值得庆幸了。他们可能获得了一些,但也失去了一些,或许失去的东西对他们的人生更宝贵,但他们都回不到过去了。>>详情
【记者给王世坚看了爆红抖音的《没出息》,本尊也被逗乐,连声说: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