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贺立
法律学者
据媒体报道,9月15日,上海多所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被发现有臭味而被紧急撤换。午餐供应商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绿捷公司”)回应称,因为“虾仁中有细沙”。这一回应令人不安,“有细沙”本身就是加工环节的疏忽,况且还散发臭味,这意味着午餐的食材安全亮了红灯。
公开资料显示,绿捷公司为上海市规模较大的学生营养餐供应企业之一,已成立20余年。今年8月以来,绿捷中标了上海20余所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的供餐服务或食堂餐饮服务项目。在社交媒体上,众多上海学生和家长反映,由该公司配送的餐食问题不少,包括但不限于菜品质量差、油炸食品过多,导致学生在校吃不饱、吃不好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且家长们反馈、投诉后,并无明显改善。
上海家长在社交媒体对学生餐表达不满 图源:小红书
这一次,绿捷公司又老调重弹,表示公司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并深刻反思。同日,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表态将积极开展调查。
从法律追责角度,以下责任规定得很清晰:对于企业,如果问题出在食品质量上,比如食材过期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那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企业可能会面临罚款、吊销许可证、停产停业整改等行政责任;若行为情节特别严重,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则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3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对于学校,作为采购方在招标或者管理过程中若有过失,也可能被追究责任。另外,学校也可以追究供餐企业的责任,要求其赔偿损失,包括医疗费用等。
不过,这事儿也许走不到那一步,毕竟不是有毒有害食品,只是“有味儿”的食品,且尚未入口。与2025年7月甘肃天水发生的幼儿园铅中毒事件,以及2025年9月12日山东济宁“一民办学校师生逾百人因腹痛呕吐住院留观”事件相比,此次事件在情节和后果上确实相对幸运。
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中,涉事幼儿园园长为提高招生吸引力,授意厨师购买不可食用的含铅彩绘颜料制作食品,导致233名幼儿血铅异常,涉事多人均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
山东济宁民办学校师生呕吐事件中,逾百名师生因腹痛、呕吐住院留观,有家长反映疑似食用校外配送的汉堡导致。该起事件究竟是食物中毒还是病毒感染所致,仍待官方公布调查结果。
而此次上海校园午餐事件,没有出现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状况,从波及范围来看,影响也局限在较小范围内。但是,是否就因此可以对绿捷公司微微警示、轻轻放过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放过无疑是对校园食品安全红线的漠视,会导致供应商心存侥幸,类似的问题不会禁绝。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在刚刚过去的西贝危机中,上海不少家长“力挺”西贝。在多个家长社群中,出现了类似言论:“现在的学校餐,连西贝的预制菜都不如。”“至少西贝的儿童餐是公开配方、有标准流程的。”这些家长批评的学校餐,就是绿捷公司提供的。
许多上海家长在朋友圈请愿“呼唤西贝进校园”,乍看荒诞不经,结果没过几天,9月15日绿捷公司就自行贡献了这盘“虾仁炒蛋”。这哪里是荒诞戏剧,这就是真实的校园餐饮的困境——学校供餐外包管理、食材采购渠道等环节都暴露出监管漏洞,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比较西贝与绿捷,二者似乎在危机应对上,态度大不相同。
西贝在预制菜事件被曝光后,为了挽回消费者信任,进行了颇有诚意的整改,尤其是儿童餐,比如儿童餐牛肉焖饭的牛肉酱,调整为门店现炒;儿童餐牛肉饼,调整为门店现做牛肉饼;儿童餐鳕鱼条,调整为门店原切大黄鱼、现炸现烤等等。这种整改就是市场投票的结果。
而绿捷公司处在“半市场化”的领域,虽然是竞标入选,但一旦成为校园供应商,这种合同通常有效期三五年,中间难以更换。而且,家长的投诉不构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因此,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机制无法对绿捷起作用。从外部施加监督,又涉及多个部门和复杂的利益关系,难度和阻力更大。
从西贝事件来看,市场化竞争让消费者的好恶直接作用于企业,迫使企业必须正视问题、主动整改,这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作用。可校园午餐因服务对象特殊、采购模式相对封闭,容易形成“垄断”“监督盲区”。
家长们请愿“西贝入校园”,并非觉得预制菜好,而是希望借西贝这一品牌打破绿捷的半垄断局面,引入竞争,从而提高校园餐的质量。如今本文再提西贝,也并非西贝的整改多么完美。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西贝和其他众多品牌可以和绿捷充分竞争。无论谁进校园,持续起作用的,应该是强有力的监督。
为了保障一张小小饭桌的安全,北京今年出台了三项学校食堂的地方标准,设计了“中央厨房和微厨房”的供餐模式,通过智慧监管实现食材溯源全透明、供餐流程全监控。除此之外,校长陪餐加上家长监督,以及媒体介入曝光违规操作,多方监督形成合力。这些措施值得上海学习。
上海是最讲市场的地方,在孩子的饭桌问题上,理应用竞争选出高效、贴合需求的供应商;再加上政府和家校的监督,就可以确保市场竞争虽逐利,但不致利欲熏心、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
无论西贝这样的头部企业,还是校园午餐背后的绿捷公司,都应当知道,竞争和监管是生存的天条。
“法治理想国”由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陈碧、赵宏、李红勃、罗翔共同发起,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栏目。
主编|萧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