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今年4月28日的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以色列时报》)
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近两年。
其间,以色列一度“七线作战”,每天战争花费巨大。
然而,在此背景下,以色列股市却屡创新高,在全球市场表现亮眼。
这也引发了“战争与市场脱钩”的舆论讨论。
今天,博观工作室就来讲讲,以色列如何维持这种“战时经济繁荣”的表象,以及其如何将一场场战事转化为可销售的金融产品。
博观工作室出品
文丨环球时报驻以色列特约记者 张灏
环球时报记者 唐亚
1
以色列股市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外界对以色列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军事行动上,很少有人关注其经济背景。
令人惊讶的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关于犹太人擅长理财的“刻板印象”在股市得到了印证。
以媒称,2024年以色列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上涨最快的股票市场,以美元计算全年飙升近30%。而今年以来,该交易所基准TA-135指数累计上涨34.6%,跻身全球前五。
美媒说,以色列股市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而这得益于大量外国投资以及今年6月,以色列与伊朗爆发的12日冲突。
更可怕的是,这并非单一事件。
以媒梳理了2000年后历次以色列-加沙冲突以及2006年以色列-黎巴嫩冲突中TA-125指数的表现,发现每次冲突初期,TA-125指数会明显下跌,但很快就会反弹,甚至迎来大幅上涨。
资料图。(《以色列时报》)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智库中东研究所执行所长朱兆一告诉博观工作室,需要注意的是,以色列社会对冲突高度适应,且金融市场也具备一定“战争容忍度”。
投资者认为战争虽造成短期冲击,但不会摧毁科技、金融等核心板块,因此出现技术性反弹。
此外,一些吃到“战争红利”的军工企业和网络安全公司掩盖了整体经济压力。
朱兆一说,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央行在冲突其间的政策性“托底”压制了股市波动,外资短线投机资本趁机入场套利。
在朱兆一看来,虽然以色列股市短期表现稳定甚至上涨,但不代表实体经济无忧。
他说,以色列所经历的结构性失业、财政失衡、民间投资下降等问题可能在未来两年累积为“经济次生灾难”。
学术界普遍认为,除非冲突有实质缓和,否则这种“市场繁荣幻觉”难以长期维系。
2
金融资本为战争“续命”
反观经济的另一面,以色列每天的战争消耗巨大,每一秒都是真金白银。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初期,以色列国防部在48小时内征召30万名预备役军人,此后又迅速补招6万预备役。
根据以媒看到的政府内部文件,这30多万预备役军人每日光是薪资和食宿支出便超过1亿新谢克尔(1新谢克尔约合0.3美元),加上战损等间接成本以及装备、弹药和作战行动等花费,每天总支出约为10亿新谢克尔。
截至2024年年底,光是在加沙和黎巴嫩战线,以色列的直接和间接支出达到2500亿新谢克尔。
8月,以军坦克在加沙边境做准备。(法新社)
这里要说一下,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以色列2024年的GDP约为54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财政赤字明显增加。
以政府债务从2022年底的1.04万亿新谢克尔增至2024年中期的1.25万亿新谢克尔,外债占GDP比重首次逼近70%。
尽管如此,以色列军费预算仍持续上调:2023年为600亿新谢克尔,2025年预计增至1180亿。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以色列的军费预算和其实际战争支出存在巨大缺口。
那么,以色列是如何支付如此高昂的战争账单的?
据朱兆一介绍,以色列的战时财政支出主要由三大渠道构成:本国财政与国债发行;美国官方援助;海外犹太人团体与私人捐赠。
土耳其《每日晨报》刊登的漫画
据美国独立媒体“揭露真相”披露,在战时财政支出中,以色列发行的“战争债券”起到了关键作用。
“战争债券”是外界对以色列战时主权债券的非正式称呼,是以财政部面向国际市场发行的常规国债,但其资金用途主要用于战时支出。
国际金融研究机构的追踪显示,从2023年10月7日至2025年1月,以色列共发行主权债券总额达194亿美元,而一些国际投资银行为其提供承销服务。
美国是此类债券的最大买家。
公开道显示,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从美国公共和私人投资者手中获得的融资高达50亿美元,这些融资主要通过购买“以色列债券”实现。
此外,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至今年4月,近30个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以色列债券的投资,总金额约为17亿美元,涵盖地方退休基金、教育基金、州政府养老金等。
3
“每一颗子弹都来自全球融资体系”
正如“揭露真相”评论的那样,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与其经济息息相关,“每一颗子弹都来自全球融资体系”。
“这个国家把冲突转化为利润,把战争变成了股票数据。以色列的真正实力不仅来自军队,还来自利用每一次冲突转移资本的能力。”
以色列的“战争债券”融资模式也引发巨大争议,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以及公司选择与以色列资本“割席”,以色列面临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8月26日,要求加沙停火并换回被扣押人员的以色列民众封锁了洛德市附近的一条主要道路。(《以色列时报》)
本月18日,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决定移除对6家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局势有关联以色列企业的投资。
据多家媒体推断,以色列规模最大的5家银行可能在撤资名单上。
路透社对相关文件的分析显示,欧洲几家最大的金融机构也已切断与以色列公司或与以色列有关联的公司的联系。
《巴勒斯坦纪事报》主编拉姆齐・巴鲁德的最新撰文指出,来自美国的援助填补了以色列的资金缺口,以色列的军工产业不仅依靠美国援助得以存续,还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战争机器得以持续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