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吸烟版画前进行禁烟表达,和部分游客到墙画前做点烟手势,其实是一体两面。现代控烟文化与经典艺术形象,不必割裂也不用非此即彼
鲁迅可能想不到,有一天他要承担“控烟大使”的使命。
据上游新闻报道,在绍兴市的鲁迅纪念馆,有一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部分游客会到这面墙点燃打火机或香烟,拍一张“给先生点支烟”的打卡照。近日,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该墙画不妥,对其进行了投诉,建议换成鲁迅握拳的画面。对此,纪念馆工作人员称,已反馈给领导,已经在处理了。
↑图据上游新闻
孙女士称自己是控烟志愿者,平时经常关注公共场所禁烟的话题。她最近看到了一个帖子,在鲁迅吸烟版画前女生双手交叉的禁烟图,才知有“这么大一幅室外广告版吸烟图”。将此图直接定义为“室外广告版吸烟图”,是否武断?墙画选择的是符合多数人认知的艺术形象,并非生造,且在鲁迅纪念馆,认为是广告实在牵强。
提起鲁迅,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匕首和投枪”,想到反抗的“狂人”,带有悲剧色彩的理想主义,但永远进击的战斗形象。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哪怕目睹他身伏书案手夹烟卷,可能也会想到风雨如磐、血荐轩辕,而不会只盯着“抽烟原图烟纹更小”等问题吧。
吸烟有害健康,鲁迅也不例外,这个常识人尽皆知。纪念鲁迅,不是为了学习烟不离手,抽烟艺术形象也是尊重脱胎于真实的历史。鲁迅非完人,鲁迅研究者钱理群教授曾在书中写道,他在北大给学生讲鲁迅,课程结束后,有学生描述心中的鲁迅人性自然、自由与自如:他并不和大多数名人一样改变自己,打躬作揖,衣冠楚楚,道貌岸然起来。鲁迅比起其他名人、伟人更像凡人,是凡人的伟大,伟大的凡人。
鲁迅的形象可以是生动的,也可以是多面的,不必只有“握拳”一种刻板形象。如果鲁迅为人们思想之解放奋斗一生,故去多年后被个别人建议去掉“夹烟”画面,以他的性格或许才真想“握拳”相向吧。
正所谓见贤思齐,不能一“烟”障目不见其余。控烟当然重要,孙女士看到的有人在吸烟版画前进行禁烟表达,和部分游客到墙画前做点烟手势,其实是一体两面。现代控烟文化与经典艺术形象,不必割裂也不用非此即彼。既是网红打卡点,不妨像包容年轻人给李白敬酒、给曹操送布洛芬一样,对“点烟式玩梗”不必上纲上线。剥离历史语境、以今律古的尴尬,可以少一点,否则会有些焚琴煮鹤的味道。
当然,孙女士的投诉有其理由,比如认为原画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纪念馆墙画去掉了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同时还会误导青少年。对此,馆方回应已经在处理。那么如何“处理”,不妨听听民意,兼听则明。从目前相关新闻评论区来看,对鲁迅夹烟墙画的投诉,可谓是戳到了不少网友的反骨。反方声音提出,“有些话不听也罢,希望能有点担当魄力”“真要学坏,看啥都能当‘教材’。与其苛责墙画,不如先反思自身引导与教育的缺位”“鲁迅的烟和郁达夫的酒被称民国文坛二绝。鲁迅吸烟和李白斗酒诗百篇差不多意思”……
真理越辩越明,我们要相信公众智力和教育魅力,日常控烟执行到位,一幅墙画就不用担此不能承受之重。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上一篇:郑艺任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下一篇:赖清德进退失据,朱立伦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