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严峻挑战。当前,我区大面积粳稻正处于拔节长穗期,部分早熟籼稻已进入破口阶段,对高温的敏感度显著上升。为有效应对高温热害,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夯实秋粮丰收基础,区农业部门迅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科学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全力减轻高温影响。
在东坝街道红松村的连片稻田上空,一驾植保无人机正平稳穿梭在翠绿的稻苗间。随着旋翼高速旋转,叶面肥化作细密的雾滴,均匀地覆盖在稻叶上。
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君伟介绍:“我们承包了2500亩土地,当前早稻正处在破口的关键时期。按照区植保站的技术要求,我们在做好‘三病三虫’常规防控的基础上,特别添加了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和有机硅等叶面肥料,旨在提高结实率,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为后续丰产打下基础。”
高温天气下,水稻关键生长期的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拨开稻穗仔细查看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墒情,并向农户详细讲解水层管理、肥料运筹等高温应对关键技术。
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农艺师许梦视建议:加强水分管理,建议田间保持5厘米左右水层,有条件的可采取“日灌夜排”方式;合理施用氮肥,一般亩追施氮肥2—3公斤,对叶龄余数不足1叶的水稻可不追肥,但需做好水层调控;开展叶面喷施,通过喷施硅肥、二氢卟吩铁、芸苔素内酯等调节剂和叶面肥,增强水稻抗高温能力,作业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段,选择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
上一篇:为盐碱地小麦装上“耐盐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