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泽连斯基似乎展现出了独特的姿态。不顾欧盟的警告,他毅然决然地开始清算那些被视为西方傀儡的势力。欧美“棋子”们曾在过去的局势中扮演着特定角色,但如今,泽连斯基似乎想要摆脱这种控制。这一行动背后或许蕴含着他对国家主权的坚定捍卫,以及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执着追求。他不再满足于被欧美牵着鼻子走,而是要以乌克兰的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塑造国家的命运。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看到了乌克兰在国际格局中寻求自主的决心。
泽连斯基准备掀桌子
乌克兰反腐败局遭到搜查的风波仍在发酵。
22日晚,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泽连斯基合并乌克兰反腐败局(NABU)和特别反贪腐检察官办公室(SAP)的声明,现场抗议民众高呼“泽连斯基是魔鬼”。
同时,七国集团和欧盟委员会也批评泽连斯基的做法“将阻碍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并威胁可能会取消对乌克兰的援助,布鲁塞尔的援助“取决于乌克兰在透明度、司法改革和民主化等方面的进展”。
《金融时报》急眼了
不过,平时一贯反对泽连斯基的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这次却罕见对泽连斯基表达了支持,她指责“西方伙伴”试图通过这两个机构控制乌克兰。
季莫申科所说的“机构”,指的还是乌克兰反腐败局和特别反贪腐检察官办公室。
22日乌克兰反腐败局办公场所遭到了乌安全局等多个部门的70多次搜查,两名官员因“通俄”而被逮捕。
随后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再度抨击乌反腐败局和特别反贪腐检察官办公室“通俄”,并表示乌最高拉达已经通过法律修正案,上述两个部门将合并归入乌总检察长办公室管辖。
必须承认,泽连斯基这一手确实出人意料
然而,泽连斯基的“通俄”指控纯粹是无稽之谈。
乌反腐败局和特别反贪腐检察官办公室与俄罗斯没有任何关系,这两个部门实际上是2015年乌克兰为了满足获得西方贷款和加入欧盟的标准,而应美国和欧盟要求设立的机构,其人事任命和资金来源完全由欧美控制,比如臭名昭著的美国国际开发署至少向乌反腐败局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活动资金。
由此也就可想而知,这两个机构平日的工作是什么了,无非就是以打击腐败之名、行干涉乌克兰内政之实,反腐败机构的设立并没有解决乌克兰的贪腐,反而让乌克兰逐渐沦为西方的傀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时任乌反腐败局局长阿尔乔姆·瑟特尼克爆料乌克兰政党有人给特朗普竞选团队塞钱,导致其竞选团队主席保罗·马纳福特被迫辞职。
西方开始动员乌克兰民众反对泽连斯基
特朗普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但由于民主党在乌克兰的提前布局,他在第一届任期时几乎指挥不动泽连斯基。
直到特朗普卷土重来后, 今年3月泽连斯基才宣布制裁与拜登之子亨特·拜登勾结的乌能源企业“布里斯玛”,并批评拜登政府的政策,这被认为是向大权在握的特朗普示好。
那么基于上述背景,泽连斯基为何突然对乌反腐败局和特别反贪腐检察官办公室出手,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两个机构本来就是欧盟和美国民主党用于干涉乌克兰内政的工具,虽然现在还不好说特朗普是否也借助过这套工具插手乌克兰的内部事务,但泽连斯基只要想有点作为,势必会想办法摆脱美西方的控制。
这里需要多说一句:政治人物本就充满了复杂多变的一面,有时候我们不能以绝对的好坏善恶观念去评价一个政治人物。
但泽连斯基无动于衷,仍在继续抓人
就像泽连斯基,在没步入政坛之前,2014年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时,他一直呼吁乌克兰和俄罗斯应保持团结,刚当上总统时也并不反俄。
但一个人的努力显然无法对抗历史大势。当西方已经决定将乌克兰作为消耗俄罗斯的棋子时,身在局中的泽连斯基只能按照西方的剧本表演下去——只不过,习惯于操控他国命运的美西方,从未想到“棋子”有朝一日会撕毁他们准备好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