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指出特朗普涉中国的言行调整十分显著,这一变化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曾有诸多强硬举措,但近期其态度明显转变,不再像以往那般激进。这种言行的调整或许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可能是美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也可能是对国际形势的重新评估。无论原因如何,这一现象都凸显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特朗普对华态度的走向,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带来的影响。
美国白宫周二上演了戏剧性一幕,来访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当着特朗普的面表达菲律宾对中国的强硬立场,试图取悦特朗普。他说:“我们并非孤军奋战......我们最强大的伙伴一直是美国。”没想到特朗普当即插话说,他不介意菲律宾与中国融洽相处,“因为我们和中国相处得很好,我不介意总统与中国打交道。我认为他必须做对他的国家有利的事情”。“我一直说‘让菲律宾再次伟大’。做任何你需要做的事。你和中国打交道根本不会让我担心。”
菲律宾是美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盟友,阿基诺三世时期和当前的马科斯政府都是美国在这一地区最好使用的反华工具。菲律宾因岛礁问题与中国激烈对抗,拜登政府反复做出保卫菲律宾的海上目标的“坚定承诺”。马科斯现政府自愿充当了美国在南海地区挑衅、骚扰中国的一杆枪,然而特朗普的最新表态将马科斯置于尴尬境地。
▲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周二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白宫会晤。
周二白宫发生的这一幕是特朗普近来对中国示好的表现之一。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非常希望今年晚些时候访问中国,而且他决心要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就在周二会见马科斯的时候,他再次做了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的表达。美国媒体认为,特朗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已经缓和了对中国的语气。
《纽约时报》近日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特朗普力图拉拢北京,对华鹰派正在失利。另一篇彭博社的报道说,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已经软化,不再强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及其造成的“失业”问题,报道强调说特朗普对华的缓和姿态与他正在用高额关税威胁其他贸易伙伴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彭博社援引“一些人”的话说,在与团队成员的会议中,特朗普往往是房间里(对华)最不鹰派的声音。
《纽约时报》和彭博社都重点描述了特朗普撤销英伟达对中国出售H20人工智能芯片的禁令,声称它在政府内部决策者以及外部顾问中引发担忧。“现在人们更加担心美国此前与中国划定的红线如今已经可以谈判。”彭博社的报道这样写道,并且称这“颠覆了华盛顿宣称的将关键的美国技术排除在北京手中的方针”。
▲美国财长贝森特。
报道还说,“为了进一步缓解紧张局势,美国官员正准备推迟8月12日的最后期限,那是美国对华关税将在90天休战期结束后恢复至145%的日子”。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暗示:“最后期限是灵活的。”
彭博社还注意到,上周特朗普赞扬中国加强对芬太尼制造化学品管控的举措。“中国一直在提供帮助。”特朗普说。而之前特朗普对中国两次加征10%的关税就是以中方没有管控好芬太尼流向美国的名义实施的。
《纽约时报》认为,最近的变化凸显了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该报说,今年4月,特朗普大幅上调对华关税时,他的团队成员认为北京方面会迅速屈服,然而北京方面却通过限制美国汽车、军事装备、医疗设备和电子产品制造商所需的稀土,打破了特朗普的虚张声势。随着这些材料的供应中断,特朗普和其他官员开始接到许多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电话,称他们的工厂即将关闭。福特、铃木等公司因供应不足而关闭了工厂。《纽约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特朗普及其高级顾问对北京反制措施所造成的影响感到意外,这促使美国重返谈判桌。
《纽约时报》说,过去10年,反对中国一直是两党合作的动力。而如今,那些强硬的鹰派正静静地注视着总统重塑共和党的对华战略。一名布什政府时期的前官员说:“我猜想,中国接下来会要求我们在出口管制方面做出更多让步,以换取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报道说,中国从制药到太阳能电池板,再到无人机等众多行业都拥有强大的控制力。
▲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华盛顿白宫向全国发表讲话。
特朗普真的如《纽约时报》和彭博社所说的那样改变了对华政策基调吗?这两家媒体也都提到,特朗普善变。对特朗普任何政策的观察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参照。
但是有几个因素非常重要。第一是中美力量的对比关系与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开打贸易战时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手中的筹码比7年前多了很多,中方的报复也能够真正打痛美国了。中美之间的力量悬殊有了根本性改观。
二是特朗普本人对意识形态的东西没有太多兴趣,这让中美之间的突出战线比以前少了,主战场更加清晰。特朗普上任半年来最投入的就是关税战,以往美国对华动辄使用的“人权牌”等明显边缘化了。美国取消了国际开发署,国务院宣布不再干预其他国家选举,美国对外搞政治渗透和干预总体上处于一个收缩阶段。
▲稀土矿。
第三,特朗普现在最大的兴趣是给美国搞钱,而且热衷见效快的短线操作,耗时费力的地缘政治项目他不想花太多精力,而他的很多短线目标都需要中国支持,至少不给他搅局。因此阶段性缓和同中国的关系,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腾出手来最大限度地剥削盟友国家,这对他来说最有利。由于特朗普四处敲诈,导致西方内部出现前所未有的涣散,现在也不是美国拉拢盟友们一起针对中国实施地缘政治运动的最佳时机。特朗普希望捡“好收的租子”,因而展现了新的对华面孔。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前局面的最大塑造力量是中国的实力和我们对正义立场义无反顾的坚守,同时也包括我们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能力。继续坚持我们的做事逻辑,情况就会朝着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