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社会中,月薪 2 万看似是一份令人艳羡的收入。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尽管拿着高额薪资,却不敢轻易去体检。他们或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巨大,整日奔波忙碌,害怕体检结果会暴露出隐藏在身体里的健康隐患,一旦得知可能患病,会担心工作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这来之不易的高薪。又或许是对未知的恐惧,害怕体检会揭开那层看似光鲜背后的脆弱。他们在高薪与健康之间徘徊,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这种不敢体检的无奈,着实令人唏嘘。
《喂帅哥!!》
近几年,高工资与高压力逐渐画上等号,用健康换钱成了职场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脆皮打工人”一词也在社交平台走红,主要形容部分上班族身心脆弱,很容易因为工作出现健康问题。
越来越多打工人发现自己患上了颈椎病、腱鞘炎等“职业病”,由工作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愈发普遍。
工作与疾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工作对健康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吗?面对职场上与日俱增的身心压力,打工人有哪些应对方式?
讲述|王行坤
01.
工作与健康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23年的社论中指出,工作和就业是影响健康的重要手段。当适量的工作给人带来意义感、自尊感、社会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感的时候,打工人会感觉到心情愉悦,有益于健康。
工作结构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天的时间通过工作划分。早餐以后大家投入到工作里,在工作中度过白天,然后享受剩下或多或少的闲暇时光。如果没有工作,那就意味着全天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自由的,但这些时间也是空洞的,需要其他活动来填满。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怎么填满这些自由时间,从而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例如,整天沉迷于游戏或者视频,不能按时按点吃饭、睡觉。甚至有人觉得,闲下来可能会更焦虑,反而是周末加班的时候感觉充实。
《百元之恋》
在一定条件下,工作有益于身心健康。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合作进行了一项长期调查项目,研究表明:只要有工作,人们落入“最糟糕的心理健康状态”的风险能降低30%。也就是说,工作的确有益于心理健康。
人有一种匠人本能,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去对外部世界进行改造,留下自己的印迹。当工作能够满足我们的匠人本能,而且工作量适度时,自然会让我们的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02.
工作与疾病
但是从个体经验出发,很多情况下,工作会损害我们的健康,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些情况大致分为两类:第一,时间太长的工作;第二,压力太大的工作。
很多导致疾病的工作都是长时间的工作。当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过长,自然就会出现过劳问题。与过劳相关的健康问题有很多,比如“过劳肥”“过劳死”“过劳自杀”等等。
“过劳肥”指的是工作过度、生活压力大或者长期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导致体重增加的现象。在现代社会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过劳肥也会引发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过劳死”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类似的现象。根据2016年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过劳,成为过劳死人口最多的国家。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称,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5小时,导致2016年全球有74.5万人因中风和心脏病死亡,比2000年增加了29%。
“过劳自杀”这个概念也来自于日本,指的是劳动者长期处于过度的工作压力和过度劳累的状态中,导致心理崩溃或患上精神疾病,最终选择自杀。例如,富士康发生过好多起员工跳楼事件,这些跳楼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因为过劳而自杀。在2008至2009年,有35名法国电信员工因为过劳而自杀。
很多研究都发现,长时间工作和死亡风险的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过劳问题的日本学者森冈孝二,本人就因为严重过劳,心脏病发作而离世。这实在让人感到唏嘘。
随着长时间工作带来的过劳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打工人开始明确反对加班的不良之风。在前几年反对996工作制的浪潮里,网上列出一些实行996工作制企业的黑名单,让求职者避开那些加班严重的企业。在21世纪初的日本,很多年轻人也用“黑心公司”指代“不想就职的公司”。这些黑心公司要求员工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班费要么少得可怜,要么干脆没有。
《不干了,我开除了黑心公司》
如果老板给的钱多,打工人加班是不是就天经地义?这种观点也需要警惕,因为长时间加班会带来健康乃至生命危险,拿钱换命实在不划算。
长期加班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比如加班会导致注意力下降,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容易出错,反而会影响工作进度。如果是在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受伤乃至于死亡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而且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需要,不能把家庭责任推给另外一半。
虽然有一些工作能够锻炼能力,增长见识,但是想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还是需要在工作之外投入大量时间。总是加班的工作更多是机械重复,很难提高能力,甚至还有可能让大家的能力退化。
人不是工作机器。即便一个人足够幸运,拥有高技能的工作,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感,但是人类还有工作以外的社会交往、政治参与或者发展个人兴趣等等需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自由时间。接受长时间加班的人在根本上是把自己看作工作机器,遗忘了人还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和追求。
工作压力太大也有可能带来各种疾病。比如“大厂病”,就是指大厂打工人长期处于巨大工作压力下,最终产生的各种身心疾病。这种病并非大厂独有,一些所谓的“小厂”也有可能给打工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从而导致身心健康问题,比如肠胃疾病、失眠、耳鸣、焦虑和抑郁等等。
对于城市白领来说,很多肠胃问题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而心理问题则由工作压力导致。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一位医生说过,他每天接诊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没有发现脏器病变。这些病人患有的不是器质性肠胃病,而是功能性肠胃病,这种疾病和心理压力紧密相关,所以这位医生会建议病人去精神科检查治疗。
除去心理问题诱发的肠胃病之外,焦虑、抑郁等已经成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据估计,截至2024年,我国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这些心理疾病不仅给个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而且也造成医疗支出的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损失,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些精神问题也和工作压力紧密相关。
长时间的高压力工作,还会让打工人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概念首次由心理学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描述的是因长期工作压力引发的情绪衰竭和身体疲惫状态。
职业倦怠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打工人感觉精力枯竭,疲惫不堪;第二,打工人心态消极,对工作对象或者同事持负面和冷漠态度;第三,打工人缺乏个人成就感,感觉自己工作能力不足,没有办法胜任工作,或者感觉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意义。研究表明,在经历职业倦怠的群体里,90%都符合抑郁症的临时诊断标准。职业倦怠还会加速衰老,和死亡紧密相关。
个体心理疾病的原因绝非个别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性问题。并不是因为个体心理脆弱、敏感、想不开,才会得心理疾病。个人的心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工作压力。
03.
压力从何而来?
最早关于工作和心理疾病的论述,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异化劳动,虽然对于不同的工作来说,异化的程度有所不同。
异化概念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打工人和劳动产品的异化。虽然劳动产品由打工人生产出来,但是这些产品跟打工人没有关系,因为这些产品是老板想要生产,生产出来之后归老板支配。很多打工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是什么,或者自己生产的产品有什么用途。
异化的第二个内涵是打工人和劳动过程相异化。在劳动过程中,很多打工人没有自主性,对生产流程没有任何掌控力,只能像机器一样,去执行管理者规定好的工作任务。
异化的第三个内涵是打工人和老板以及其他打工人相异化。一方面,很多打工人受到老板专制权力的压制和剥削,和老板处于对抗关系;另一方面,打工人和其他打工人处于相互竞争、对立的关系,这种竞争、对立的关系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同事之间,也存在于社会领域当中,比如当人们竞争工作岗位或者其他稀缺资源的时候。这就破坏了打工人之间的团结,造成ta们的分化。
异化的第四个内涵是打工人和自己相异化。打工人会感觉掌控不了我自己,或者说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差距太大,由此产生深刻的无力感。
《嘲笑的淑女》
异化这四个方面的内涵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伤害。人和其他人、人和自己的异化,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以及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很多人把现代社会看成丛林,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相互算计,看谁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对方,这跟丛林法则有相似之处。我们经常说,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但是现代私有制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鼓励大家把其他人视为自己获利的手段,其结果就是造成各种各样的异化。
马克思异化内涵的第一、二方面与工作更为相关,在工作过程中,很多打工人丧失了自主性,对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几乎没有掌控权。当打工人失去自主性和掌控权,ta们就沦为活的工具,劳动过程没有办法给ta带来任何自我实现感。
有学者认为,若要认识并解决心理疾病的问题,就必须认识并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心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而产生的。在心理疾病的诱因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作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有学者指出,工作中的异化,比如掌控感的缺失,对打工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负面影响。
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英国学者进行了著名的白厅研究,这项研究主要是调查,在英国的公务员群体中,社会因素怎样影响他们的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地位越高,越拥有权力的人,寿命越长;反之,社会地位越低,越没有权力的人,寿命越短。两个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非常显著。在死亡面前,人和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死神更“青睐”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这个研究虽然针对公务员,但是也适用于私企的打工人群体。相较于有权有势的人,社会地位低的人之所以更短命,很可能是因为ta们在工作中缺乏掌控感,更容易遭遇工作的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
在当下社会,大部分打工人在工作场所都缺乏掌控感,丝毫没有主人翁的感觉,反倒有当牛做马的感觉。他们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的恶化成了现代工作的标准后果。
有研究者指出,除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等,很多一般的心理问题,例如长期持续的不满和不安的感觉,都被认为是对工作的正常反应,也就是理所当然的。这其实造成了现代社会难以言说的隐痛。
人们没有办法讨论和工作相关的痛苦感受,因为这些痛苦感受不被认为是问题。大家甚至会认为出问题的是打工人,是打工人太“脆皮”,抗压能力不足,而不是工作本身压力太大。
《跳槽的魔王大人》
就工作环境而言,职场霸凌也是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柳叶刀》杂志发文指出,职场霸凌是一种显著的心理压力源,是抑郁症发生的强风险因素之一。
职场霸凌的内容有:侮辱、讽刺或威胁性的言语;刻意排斥或边缘化员工;无理的任务要求或故意设置障碍,身体威胁等等。在工作场所,很多老板就像专制君主一样。当打工人没有掌控力的时候,就很容易遭到管理层的霸凌。
不稳定工作也是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在不稳定工作日益普遍的当下,很多人感觉自己的工作岌岌可危,这无疑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公司裁员的时候,即便侥幸保住自己的工作,但是恶劣的就业环境也会对打工人造成莫大的心理压力。裁员还有可能导致工作场所的重组,这通常意味着:增强员工对工作的不安全感,提高对员工的工作要求,同时减少员工在工作中的决策自由度。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加重打工人的压力感。
那些感觉自己工作不稳定的打工人,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不稳定工作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服务业,这个行业打工人的压力程度比其他行业更高。这个群体还要承受很多额外的情绪压力,即便被顾客或客户百般刁难,为了保住工作,也得微笑服务。这种时时刻刻处于高强度情绪劳动的状态,无疑会让服务业从业者更加压抑和紧张,有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
掌控感的缺失、工作中的霸凌以及工作的不稳定性,是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导致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
尾声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本能是追求欲望的即时满足,但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建设和延续,需要对这些欲望进行压制,否则文明就会遭到破坏。这种压制在文明的最开始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劳动,在当下则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工作。工作造就文明,同时工作也造成了人的压抑和不满。
不过,弗洛伊德也承认,有些工作可以提供释放力比多(编者注:指驱使个体寻求快感的心理能量)的机会,比如与科学和文艺相关的工作,从而让个体得到满足。
当然,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工作都让人感到痛苦和紧张,不利于健康。工作导致的疾病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问题。一方面,健康问题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个人没有办法完全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另一方面,虽然有工作会降低心理疾病的风险,但是就业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当下很多工作是“有毒”的,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各种各样的伤害。
当大家搞清楚,什么样的工作可能会带来压力并导致疾病,个人层面的选择就呼之欲出:面对有害健康的工作,要么辞职,去寻找相对更好的工作;要么积极调整心态,如果有必要的话,主动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从集体层面来说,打工人要认识到彼此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因为异化的存在,人和人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对立,但是打工人必须克服这种对立,走向团结。因为只有团结,才有可能真正夺回掌控权,才能够推动政府和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去对有问题的工作进行改造,让工作成为有益于健康的活动。
微信内容编辑: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