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收取每人 50 元维护费,这一举措看似是为了维护古城的风貌和设施,但实际上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各异。从古城管理方来看,这笔费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古城的修缮、保养和管理工作,确保古城的长久存续,对他们是有利的。然而,对于普通游客而言,这增加了他们的旅游成本,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的游览意愿和体验。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虽然维护费的一部分可能会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但长期来看,过高的费用可能会对古城的旅游经济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他们的生计也并非完全有利。总之,这一收费政策的利弊需要综合考量。
当一些古镇纷纷试图摆脱门票依赖症,致力于促进游客二次消费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的丽江古城,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近期,丽江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丽江市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进入丽江古城未按照规定缴纳维护费的,由古城保护管理机构责令缴纳,征收标准为每人单次50元,有效期延长至365天。
丽江古城将向游客征收维护费?此事迅速引发热议。据三湘都市报报道,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直都有收费,新规是对此前规定的优化,团队游客进入古城必须缴费,散客仅在古城内游览,不进入黑龙潭,则无需缴费。
↑丽江古城风景区。图据视觉中国
尽管官方人士表示“新规对游客更有利”,但很多网友似乎并不领情。究其原因,虽然新规延长了古城维护费的有效期,但扩大了景区的征收范围,游客对此显然更加敏感。在很多人看来,进入丽江古城就收维护费,实际上与“门票”何异?这难免令人如鲠在喉。
前不久,央视新闻曾报道盲目跟风建古城的乱象:有些古城古镇空有“古”的名头,没有“古”的内涵;有的项目长期烂尾,成为拖累地方经济的包袱;有的项目连年亏损,走在濒临破产的边缘。相比之下,丽江古城堪称文旅融合的典范。据中国旅游报报道,2024年,丽江全市接待游客806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45%,旅游总花费1382.23亿元,同比增长6.41%。
作为丽江文旅的金字招牌,丽江古城有实力和底气收取古城维护费。不过,这种收费行为能否促进地方文旅进一步发展,恐怕还很难说。一方面,全面开启收费模式难免令人不爽,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的“丽江古城部分街道安装收费闸口”,更是引起不小的争议;另一方面,对于游客来说,门票只是旅游开销的一小部分,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行为才是真正的“大头”,倘若大量游客因古城维护费而对丽江敬而远之,丽江不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多年来,免费的西湖备受各界推崇,尽管如此,“没有围墙的景区”依然不多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比起丰富文化娱乐配套设施、拉长旅游经济链条,坐地圈钱的“门票经济”虽然简单粗暴,却立竿见影。关键在于,景区是否具有足够的稀缺性和独特性?
针对“千镇一面”现象,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古镇旅游发展报告》指出,古镇过度商业化、失去原真性以及服务质量不高,成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最为担心的问题,原住居民流失和缺乏创新是古镇旅游同质化的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中,不少知名古镇开始选择主动降价乃至推出免票政策,希望以此引流,也可谓是一种因时而变。比如,2023年1月,南浔古镇免费开放,只对景区内的6个小景点收费;2025年4月,周庄古镇在工作日实行票价5折优惠,若购买一次原价门票还可以终身无限次免费游玩……这些率先破局者或许已经意识到,要从古镇同质化的竞争怪圈中脱颖而出,“门票经济思维”正在成为过去时。
对比之下,当一些古镇纷纷试图摆脱门票依赖症,致力于促进游客二次消费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的丽江古城,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目的?这个被称之为“对游客更有利”的新规,会不会把游客推向其他古镇?就算不考虑游客体验,仅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此事也有必要从长计议、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