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乌政策频繁“变脸”,从积极减援到推出新武装计划,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起初,减援可能是出于自身利益权衡,如经济压力或政治局势的变化。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意识到在乌克兰问题上继续保持一定姿态的重要性,以维护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地缘政治地位。推出新武装计划则是其试图进一步介入俄乌冲突,通过提供更多武器装备来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同时也为自身在地区事务中谋取更多利益和话语权,这种“变脸”行为凸显了美国的自私与霸权本质。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新闻分析|从对乌减援到新武装计划 美国政府为何“变脸”
新华社记者席玥 宋盈
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将宣布一项“武装乌克兰”新计划。此前一天,特朗普称美方将通过北约向乌方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等武器装备。
从本月初白宫和五角大楼证实美方暂停对乌部分军援,到特朗普8日批准向乌运送更多防御性武器,再到特朗普政府即将宣布一项对乌军援新计划……两周来,美国政府对乌军援立场变化明显。这其间发生了什么?究竟有何盘算?
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在俄乌政策上“变脸”主要有三重原因。
其一,有“挫败感”。
本月3日,美俄元首通话讨论乌克兰等问题。特朗普称通话“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此后又多次说对俄总统普京“很不满意”。普京则明确表示俄方不会放弃在乌克兰实现既定目标,俄方连日来还加强对乌空袭力度。
美媒认为,特朗普政府改变对乌军援立场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对俄乌谈判停滞以及俄方强硬态度的“挫败感”。美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说,特朗普对援助乌克兰“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库普钱表示:“特朗普政府现在可能意识到,如果想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协议,就必须对俄施加更大压力。”
其二,有人“买单”。
特朗普13日说,美方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系统,费用将由北约向美方支付,“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做生意”。特朗普没有披露哪些北约成员国将掏钱。据美媒报道,德国总理默茨此前与特朗普通话时表示,德国愿意向美方购买“爱国者”系统再运往乌克兰。另外,美国国防部还有意让希腊从库存中拨出部分“爱国者”系统援乌,相关磋商已持续数月。
专家分析,美国政府既不愿意在俄乌冲突上消耗过多资金和资源,也不希望看到乌克兰溃败,让欧洲盟友在俄乌战事中承担更多责任,符合其一直强调的“美国利益优先”原则。
其三,能“腾出手来”。
过去数周,美国牵绊于应对伊朗对以色列本土和美在中东军事基地的反击,“爱国者”防空导弹等美方武器迅速消耗。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丹·凯恩此前证实,在伊朗对美国驻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发起的导弹袭击中,美军实施了其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次“爱国者”导弹拦截行动。特朗普政府在本月初也以“先确保我们自己拥有足够武器”为由,暂停包括“爱国者”导弹在内的部分对乌军援。
分析人士认为,以伊停火目前尚可维持,美方在中东面临的导弹袭击威胁有所下降,可以“腾出手来”援助乌克兰。美国《纽约时报》援引多名美方官员的话报道,原先部署在以色列的一套“爱国者”系统将在整修后运往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