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明确一下“苏超”的具体信息呀,比如“苏超”是一个人、一个事件、一个品牌还是其他什么呢?没有具体的“苏超”相关内容,我很难准确地为你创作 200 字的描述呢。
苏超又又又创纪录了。
南京和苏州的比赛,有超过6万名观众顶着酷暑去看比赛。6万名观众是场地的极限,不是苏超的极限。
这个热度太夸张了,即使放在中超历史上,这也是可以排在前二的成绩。
还有几十万名观众想买票但没抢到,他们觉得没关系,有的就在场外欣赏。
而现在的苏超只是一个业余联赛。
它也不是一来就火的,第一轮踢了多场没什么曝光度。
就在大家觉得的它会像其他业余联赛一样小打小闹时,全民关注了起来。
因为互联网运气吗,还是精心准备后的一鸣惊人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苏超怎么破圈的。
要怪就怪苏超球员太拼了。
苏超绝大多数球员水平不如职业球员,但他们踢得很认真,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情感真空”。
宿迁和盐城的比赛里,球员被铲倒后第一时间起来又去抢球。
微博上大家一看表示拼的太凶了。
镇江球员舍身堵抢眼。
网友点赞说这就是足球精神。
最后苏超里每支球队不管成绩如何,都会有大量网友支持,因为球员拼到了最后一分钟。
试问面对这样一幕,你怎能不动容?
这就是“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生动演绎。
毕竟散装江苏里谁都可以不服谁。
因为江苏各市经济均衡,GDP都不错,各地文化差异也很明显,所以地域梗能持续爆火。
一般来说,地域梗一不小心会变成攻击性很强的地图炮,但这次有点不一样。
苏超里散装江苏梗反而有效淡化了地图炮。
因为大家都奔着玩梗去了。
这盛况就像去年的巴黎奥运会。
大家早起后不是直接去刷比赛集锦,而是先看热搜榜。
看看榜单上昨天的赛事资讯、运动员消息、八卦,等等。
毕竟一眼扫过去,就能明白个大概,多方便啊。
这次的苏超也一样,热搜榜通过话题的聚合,让我们看到比赛结果和衍生出来的梗。
3.1
苏超第一轮,南通队客场2比1南京队,战胜省会球队、且名字里都有南字的南京,可把球迷给乐坏了。
他们就在看台区摇旗喊话“叫南哥”。后来南通队一直赢球,就一直保持了这个喊话传统。
很多球队表示不服,一次又一次试,结果比南京还差,他们不仅输球,还很难进南通队一球。
南通就很骄傲地表示你南哥还是你南哥,我强得可怕。
既然地级市无望了,那我县里镇里来挑战。
于是谁才是江苏真南哥又进入了一轮新的交锋。
灌南县说是我。
戴南镇说是我。
南渡镇说是我。
淮安南马厂也说是自己。
可能很多人至今也不知道第一名是什么奖励,就想埋头死踢。
但一个有趣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谁是南哥。
3.2
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常州最后剩几笔。
一开始“太湖三傻”是一块儿垫底的。
所以当时常州哪怕被吐槽是吊州,被笑称是“丨”,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没想到它很快被太湖小伙伴甩掉了,并保持一球未进的状态。
没办法了,他们不得不派出恐龙玩偶,这一招侏罗纪并没什么用,常州还是被南京进了4个球。
可能因为恐龙也不太会踢球吧。
也难怪小恐龙会气晕。
看着热搜榜单你就知道场面惨兮兮的,直到周末,好消息出现了,常州战平淮安,川就变成州了。
坏消息则是常州至今没有进球。
那就叫它0州吧。
3.3
我们都知道南京是江苏省会,但苏州是全省GDP总量最高的城市。
甚至于在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里南京是垫底的,于是就出现了谁是一哥的争论。
反正开赛前火药味就很浓了。
你吐槽“一只鸭而已”。
我调侃“苏州等于输州”“你又没机场”。
南京发布在比赛前写了文章,文末调侃了一番:不服“苏”、不畏“南”。
场上也确实如此,针尖对麦芒,对抗激烈。
但一到了死球状态,双方球员还能喝同一瓶水,好哥们似的。
因为友谊也很重要。
最后双方0比0握手言和,然后话题在体育榜霸榜了。
说到这里省外的人看不下去了。
3.4
芜湖马鞍山滁州的球迷齐力支持南京,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不管输赢,小马只认一个南哥!”
只能说安徽人是懂给苏超助威的。
不过说起来,南京并不是获得最多场外援助的城市。因为:
徐州把淮海四省聚一块了。
除了网友自发的联想,官方整活也让热搜不断推陈出新。
常州高铁站自嘲了一把。
于是一个热搜出现了:
苏州日报做了恶搞视频,意思是扬州和苏州既惺惺相惜,又恨不得气的对方吐血。
于是热搜又成了这样:
有趣的苏超的一大看点就是官方的有趣。
当大家都觉得不需要苦大仇深时,民间体育自然会爆发出无穷的想象空间。
所以,很难说是苏超让这些热搜有了热度,还是这些梗让苏超热度更盛。个人觉得两者原因都有。
毕竟这种随便玩梗、触手可及的比赛想不火都难。
只不过苏超破圈过程中,各平台起到的作用不太一样。
抖音里,用户随手拍个现场,能让人身临其境。
地方公众号负责本地化解读,用文字展现江苏的多元性。
小红书擅长推广生活化内容,教你看球穿搭攻略、旅游笔记等。
微博则成了全民话题讨论场,在这里热搜话题、网友互动和明星转发都在扩大苏超影响力,“散装江苏”一下子凝练为文化IP。
于是,一个月内300多个热搜上榜,十三个城市各有各的贡献。
梗密集到你不知道先笑哪个。
这时候苏超也远远不止是足球比赛了。
不止球迷会看,我身边平时完全不看足球的朋友也看。不止在电视上看,还会买票去现场看。
这其实就是足球最有魔力的地方,也是苏超最强的地方。
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获得乐趣。
他们都懂球吗?都是真球迷吗?
不如换句话问,需要他们都懂球吗?
其实不需要,非常不需要。因为伪球迷比真球迷多,是一项运动良性发展的关键。
而且重要的是你在里面可以做任何事,说任何话。
跟着老高吃东西借苏超让大家看看十三太保的美食都有哪些。
安森垚asu科普地理知识,让你知道散装江苏有哪些“天时地利”依据。
有什么不可以呢。
因为大家对苏超的关注早就超越了赛事本身,而是围绕话题的全民讨论,并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轻松有趣和谐的氛围。
这时候意想不到的效果早出现了:
景区预定量暴涨;
相关文创热销;
整个赛季有不错创收,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整个赛季能创造3亿元以上的综合经济收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两千多万元。
我觉得这是非常保守的预测。事实上,苏超已经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也让本就富裕的省份更加富裕了。
这也太难承受了吧,怎么办呢?
所以,面对如此美好的体育氛围,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