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过剩,是时候告别编制情结了
创始人
2025-07-11 11:04:06
0

在当今社会,博士过剩的现象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导致博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编制曾是许多人追求的稳定保障,但如今,是时候告别这种编制情结了。博士们不应仅仅局限于编制内的工作,而应拓宽视野,积极投身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他们拥有深厚的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在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非编制岗位上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告别编制情结,让博士们以更加自由和灵活的姿态去追寻自己的职业梦想,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博士应该退下一种光环,这没有什么特别的附加意义,只代表一个人很爱读书,仅此而已。

撰文丨青柳

日前《自然》杂志发文称,全球博士毕业生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然而学术界的职位增长却远未能跟上。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统计,在其38个成员国中,博士学位持有者的数量在1998年至2017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持续增加。于是有研究人员警告,博士项目需要变化,为帮助博士生们进入大学围墙之外的多元化职场做好准备。

而在博士增长方面,中国当然也很醒目,十年间博士生的数量翻了一倍——从2013年的在读人数约30万人到2023年的逾60万人。

于是又一个常见的声音再度响起:“博士太多了。”这句话是如此的熟悉,“博士”可以置换成“本科”“硕士”等等。

博士太多未必是个问题,但“求稳心态”“编制情结”,倒可能是个问题。

01

今年5月,东南大学官网发布的一则招聘公告引发网友关注。公告显示,该校总务处计划招聘一名膳食管理办公室管理岗人员,其中学历要求“博士”,被解读为“博士掌勺食堂”。

2024年,西北师范大学招聘“入住公寓专职辅导员”,其中学历要求“博士”,引发舆论热议,涉事高校马上出来回应,不是宿管员,是“专职辅导员”。

2022年2月,广东省河源市下属和平县发布了年度引进高学历人才公告,当时计划引进82名毕业生,随后慕名而来通过资格审核的700余人中,博士有31名,硕士700多名,其余均为名校本科生。

▲2022年广东省和平县人才引进资格审核通过名单(图/网络)

这些新闻出来后,总有很多声音说“理性看待”“不是坏事”“不必感叹大材小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这里面有点违和感——接受了十几年的高等教育,就为了去膳食科?

这当然是因为博士找工作太难了。博士传统的出路就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这很容易理解,一般的工作岗位,哪需要接受了十几年高等教育的博士呢?

但据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胜军称,全国高校可以提供的教学科研岗位、辅导员岗位和其他行政后勤岗位,加起来只有3.5万个左右。

而2024年博士的毕业人数,是9.72万。

所以根本无法嘲笑那些去当辅导员、后勤人员的博士,他们已经是胜利者了,还有总数三分之二的博士,连这些稳定有编的工作都挤不进去。

这也是为什么,在各种中小学招聘、基层公务员招考,博士都开始大规模涌入了。

而即便如此,博士就业依然不乐观。这不能怪博士学历“眼高手低”,而是从经济理性来说,长期的高等教育投入必然会拉高回报预期,但用人单位却不会轻易买账。

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曾发布了一份《陕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其中提到,2023年该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6.68%,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19%。由此可以看出,博士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还低。

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说,博士确实是多了,市场根本接不住。

02

而即便求职成功的博士,境遇恐怕也让人一言难尽。

在太原某高校,“博士满五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保卫”的政策引发过一片哗然。而这根本不奇怪,这就是非常流行的“非升即走”。

“非升即走”,即学校保障“准聘”学者的生活和科研待遇,学者需限期拿出代表性成果以获得“长聘”。而近些年,关于“非升即走”给年轻学者带来的压力,早已备受讨论。

除了“非升即走”,像青年教师收入低、教学任务繁重,也是不绝于耳了。

2023年湖南一高校召开了教代会,有代表提出“青年教师每月发放四五千元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建议青年教师的绩效工资能每月足额发放”,这些声音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不少青年教师立刻站出来,说“俺也一样”。

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不缺科研人才。手握编制、名额的单位,已经变得非常强势,开始颐指气使,他们并不担心这会气走一些青年学者,这不就是再挂一张招聘简章的事?

图/图虫创意

就在前几天,湖南省一地发布《2025年事业引才博士公开引进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其中要求“28周岁及以下,优秀的可放宽至30周岁及以下”。

对高等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实这已经是把门槛提到了脖子,在刷博士生了。假设一个人18岁上大学,22岁本科毕业,读一个三年制硕士,25岁研究生毕业,再读一个三年制博士,正好28岁。

这期间他们不能有任何复读、再战、延毕、先工作,才能勉强卡进这条标准。这完全就是一个“博士严选”,只要最新鲜的博士。

这其实就是现在博士的生态。且不说读博本来也不容易,中间要经历升学,要熬到头秃的写论文,最后还有经历职场的毒打。这已经从根本上摧毁了“做题”的信仰:我那么会考试,怎么到头来是这个结局?

03

其实,站在更超然的角度说,博士无所谓太多。

就像很多媒体辩护的那样,博士下基层也不是什么大材小用,“谁说中学老师不能是博士呢”。那么按这个逻辑,博士就不会太多,大不了去干体力活,“谁说博士就不能送外卖呢”,各行各业人均博士又有什么关系?

而这,可能就是“博士太多”的唯一解,让博士走向市场,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要指望社会许你一个稳定、有编的契约。

最近这些年,总有很多声音在呼吁提高博士、教师待遇的声音,呼吁要给他们更体面的生活,这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给上了年纪的博士、出于公益而进行学术研究的人一些补助,是成立的。但仔细一想,这背后的逻辑也很可疑:市场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博士已经太多,找工作已经不易,却还在不断地涌入,并要拿全体纳税人的钱,像无底洞一样去补贴一个群体,这到底凭什么?

当然,人们有很多价值判断,说他们是高学历人才,是栋梁,要善待。但价值判断是可以随意操弄的,就像有人反问,为什么不能补贴外卖小哥呢?他们或许不被视为“栋梁”,但没有小哥,你明天吃什么?

这其实是比“博士太多”更值得深思的问题,即博士快速扩张之后,背后蔓延的“求稳心态”“编制情结”——有太多的人,是把博士当作一个安稳人生的安全垫,指望博士就必然关联着一个编制,这是一条稳当的道路。

任何稳当,必有代价,现在就是直面代价的时候了。没法接受自己的市场估值,却要反复呼吁社会资源的倾斜和投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自私”的。

就像在很多文章里,都呼吁“创造更多高精尖岗位,让博士有用武之地”。是啊,都在呼吁别人冒险去创造,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岗位,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图/图虫创意

博士应该退下一种光环,这没有什么特别的附加意义,只代表一个人很爱读书,仅此而已。读博者至少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就业、赚钱这些命题,都应该自己考虑。而不是吵着要聚光灯,在已经供大于求的时候,让社会兑现一个稳定工作的承诺。

这不是对博士群体有什么意见,但博士叙事也应该经历转型:过去,读博意味着进入科研院校;未来,博士只代表一个人的学术兴趣,“是给那些热爱知识的人探讨真理和思想的体验与经历”(同济大学教授张生语),这更现实、也更松弛,更自由。

也希望近些年引发热议的名校、高学历的困境,能够引发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不要迷恋做题,也不要迷恋学历,这些都不会天然带来价值。创造和市场,才是价值真正的来源,离开这些,一个人可能真的什么也不是。

相关内容

美议员催着查大疆,没想到全...
美议员急切地催促着对大疆进行调查,仿佛大疆是个危险的存在。然而,戏...
2025-07-11 16:42:08
终于赢了官司,却成钱房两空...
在漫长的官司历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那喜悦仿佛在心头瞬间绽放...
2025-07-11 16:23:01
访华前夜,阿尔巴尼斯或许在...
访华前夜,阿尔巴尼斯想必在苦思那道港口难题。这不仅关乎澳中两国的贸...
2025-07-11 15:45:46
会不会带大熊猫回来?澳总理...
澳总理在面对关于是否会带大熊猫回来的提问时,态度较为谨慎。他表示会...
2025-07-11 15:22:59
水稻喜丰收 亩产飙升140...
  盛夏时节,湖南常德市的稻田一片金黄,稻穗饱满低垂,处处洋溢着丰...
2025-07-11 15:03:10
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专家赋能...
  近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
2025-07-11 15:03:10
海南农垦水稻新品种通过省水...
  海南农垦旗下海南南繁种子基地有限公司选送的“闽糯6优276”“...
2025-07-11 15:03:09
大而美法案下的加州困境:无...
在“大而美”法案的背景下,加州正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无医保居民数量众...
2025-07-11 14:42:32
特朗普要征50%关税,巴西...
特朗普宣布要征 50%关税,这一举措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动荡。而巴西方...
2025-07-11 14:02:52

热门资讯

美议员催着查大疆,没想到全美一... 美议员急切地催促着对大疆进行调查,仿佛大疆是个危险的存在。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却在全美上演,大疆产品竟...
终于赢了官司,却成钱房两空大怨... 在漫长的官司历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那喜悦仿佛在心头瞬间绽放。然而,当尘埃落定,满心以为可以收...
访华前夜,阿尔巴尼斯或许在考虑... 访华前夜,阿尔巴尼斯想必在苦思那道港口难题。这不仅关乎澳中两国的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更牵扯到地区的稳...
会不会带大熊猫回来?澳总理回应 澳总理在面对关于是否会带大熊猫回来的提问时,态度较为谨慎。他表示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包括两国的...
大而美法案下的加州困境:无医保... 在“大而美”法案的背景下,加州正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无医保居民数量众多,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他们在...
特朗普要征50%关税,巴西回怼... 特朗普宣布要征 50%关税,这一举措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动荡。而巴西方面毫不畏惧,果断回怼称扛得住。巴西...
苏超上过的热搜,越扒越有 请你明确一下“苏超”的具体信息呀,比如“苏超”是一个人、一个事件、一个品牌还是其他什么呢?没有具体的...
朱立伦喊话民进党“各退一步”?... 朱立伦喊话民进党“各退一步”这一举措曾引发广泛关注。在两岸关系等敏感议题上,民进党当局往往顽固坚持“...
湘潭大学投毒案二审宣布择期宣判 湘潭大学投毒案二审宣布择期宣判,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此案件曾引发社会热议,其背后的故事和影响令人深...
白家在缅北掌握武装力量约200... 在缅北地区,白家凭借其强大的势力掌控着约 2000 人的武装力量。白应苍频繁出镜,语气坚定地自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