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中产的“破产三件套”,其一当属汽车。在县城,拥有一辆汽车曾是中产的标志,然而,随着车辆购置成本、保险费、油费等各项开支的不断增加,以及县城交通状况的日益拥堵,汽车成为了不少中产家庭的沉重负担。不少家庭为了维持这辆“面子车”,不得不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甚至陷入债务困境。从光鲜亮丽的标志沦为压垮中产的“元凶”,汽车当之无愧地排在县城中产“破产三件套”之首。
文/面二
编辑/章鱼
对工作在大城市的人来说,回县城是一场充满矛盾的社会观察。
游子们往往一边惊叹县城好友的生活水平出奇之高,两相对比暗生自卑;另一边,又难免被老家街头的县城盗版宇宙逗笑——在这里,KFC改成“KEC”,瑞幸变成了“端幸”,真功夫变成“假功夫”,霸王茶姬变成了“霸道茶妃”......
但也正是这些盘踞在商业街的店面、这些眼熟的盗版招牌,吸纳着县城中产多年积攒的海量金钱。
没错,可隆、始祖鸟、迪桑特只是县城的中产消费。
街边的加盟铺面,才是县城中产的投资。
只不过创业路上充满不确定性,加盟之前总部说好的40万落地,开业时却发现实际花销高达85万;开业前总部信誓旦旦说过的日营业额过万,实际日流水可能只有几百......
这些损失,全部需要县城中产自掏腰包。
但即便如此,“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依然是县城创业的宗旨。过去很多年里,快招加盟都在瞄准县城福地,致力于把这里变成捞金沃土。只是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
“加盟创业”的财富神话,正在掏空县城中产钱包。
加盟店,精准「收割」县城中产?
快招餐饮连锁店在下沉市场中的密集程度,足够让一个多年没回过家的游子怀疑,自己是不是掉进了什么餐饮平行宇宙。
这些门店从招牌到装修,都或多或少有些眼熟的元素,但仔细一看又不是那么回事。
“真功夫”变成“假功夫”,“塔斯汀”旁边开着稍微带点东北口音的“塔诗汀”。
KFC改成“KEC”、华莱士爆改“华孝士”的招数已经不算新了。
在县城街道上,不仅能看到刘文祥的远房亲戚“刘文样”,还能目睹霸王茶姬孪生姐妹“霸道茶妃”以买一送一形式霸道绽放。
有些商家会利用人的大脑会自动纠错的功能,极尽可能颠倒字序,反正大家在二三百米开外看到的都是红色招牌加雪人,蓝色门面加鹿头。
直到走到跟前迷雾散去,才发现这些茶饮的真身原来是“冰蜜雪城”和“端幸咖啡”。
而且从门脸重磅精装修的程度来看,店家显然有一副要在商业版图上大展宏图的野心。
但其中大量餐饮笑话的结局,大多都是在开门后不久,就在门口上贴下“旺铺招租”。
是的,下沉市场有自己的散财流水线。
县城中产和破产之间,有时只隔着一家加盟店。
如果仔细观察家附近的线下门店新开张近况,就能发现有的店铺从开始装修到装修完毕要花上几个月。
紧接着就是一场锣鼓喧天的盛大开幕。营业初期,伴随看似优惠力度很大“买一赠一”“充100得200”“奶茶3.9一杯”的活动。最终在某一天里毫无征兆地突然倒闭,细算一下前后时间,会发现很多店的营业期还不如装修的时间长。
同城的海鲜市场上,很快就会有人以极低的价格转售二手原料和餐饮电子屏。
尤其在县城,连同很多专业回收二手厨具设备的“餐饮收尸人”面对批量九成新的冰箱冷柜,都会感叹“这不上个月刚从我这拉走吗?”
平均每个季度,都有大批县城中产主动跳进快招连锁店的圈套。这些新手老板的创业背景,相似度高达99%。
一、有钱有闲有车有房;
二、有稳定工作、曾有稳定工作或是有不甘于稳定工作的雄心壮志;
三、手里有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可支配闲钱。
哪怕满足以上一项条件的县城中产,日常就总有留意创业机会的习惯。
除此之外,他们大概率还拥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大抵没经历过大挫折的前半生,让他们相对乐观,且无比坚信事在人为的力量。
能处于县城中产的家庭,极大概率会有一个按标准路线按部就班进行、有样学样的前半生,常年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创业者,无比相信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按章办事依靠大树,就大概率能做到稳赚不亏。
于是加盟品牌成为很多人的创业首选。
在创业项目同时满足“0经验”“易上手”“有品牌背书”要素的可选择范围内,早已长满了快招公司。
快招加盟品牌,顾名思义就是短时间内通过包装手段打造出的“预制爆款”。
一个常见的品类 + 有点花头的项目 + IP/代言人加持 = 一个看似千载难逢的创业项目。
〓 图源:已爆雷的茶芝兰就是很典型的案例组合
县城中产选择赛道时,通常会把自己代入消费者的身份。
比如一个潜在创业者平时爱喝奶茶,自然就会被“下一个霸王茶姬”的名头吸引,相信连自己都会为瓶装的新中式气泡奶茶心动,把品牌挪到家门口就一定有受众。
平时爱吃炸鸡,就觉得芝士瀑布一定有赚头;
自己爱吃螺蛳粉,就打算干家加盟店,占领全城螺蛳粉脑袋;
北方小县城几乎没有广式烧腊,自己要做这不是妥妥打出差异化吗?
心动紧随的就是行动,并在部分品牌“包机酒免费考察总部”的诱惑下立刻动身。
殊不知下一步,就已经走进快招品牌的雷区。
快招加盟店
县城中产的「破产三件套」之一?
“三句话让人为我花了几十万”这种桥段,在县城确实存在。这三句话分别是:
“三个月回本”;
“月入十万” ;
“零经验也能做到”。
很多县城中产靠快招加盟创业,很像做了一场盛大瑰丽的美梦,直到睡到后半段发现自己醒不过来,才发现是一场恐怖的鬼压床。
招商,就是整个过程中的造梦大师,从创业者心动起就不会给人醒过来的机会。
加盟快招有自成一套的入坑三部曲。
谈及第一步,还要说回到下沉市场大街上常见的众多山寨餐饮连锁店。
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想加盟盗版,而是在一些不讲武德的招商游说下逐步落入的圈套。
每个想加盟蜜雪冰城的创业者,最初通过互联网联系到的可能都是自称“是蜜雪冰城招商的工作人员”。初接触中,问询的信息也是加盟一家蜜雪冰城需要多少钱,对面会用自己的一套说辞将创业者劝退,比如报出个天价加盟费,或者“你所在地已经过于饱和”等理由,再循序渐进地推向真正的目的: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不错的新项目。”
入坑第二步,就轮到品牌招商和创业者的真刀真枪博弈。
选址、装修、物料这三点,不仅能迅速烧干创业基金,还能伸向一个县城中产家庭多年攒下的积蓄。
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快招加盟案例中,“选址老师”被称为伸向待割韭菜的第一招狠刀。
一个创业者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察觉到租金、店铺、人流基本是“不可能三角”。
好在总部派来的选址老师看似有独成一套的战略方针,能为创业者选定“一个月内必旺”“旁边写字楼正陆续入驻”“这里租金虽然贵,但人流量大你回本也快”“那个地方虽然好,但旁边也要再开一家奶茶,拼性价比你拼不过他们”的风水宝地。
想打动一个准备创业的餐饮小白也同样很简单。
看过几个地点后,都因位置和租金都不满意而精神、身体双双疲惫的时刻,被选址老师带到一个粗看还不错的地点,听对方拿租金、流水、毛利率上下一加减乘除,听见保本营业额和回本周期后,餐饮小白心头大概也只剩一句:
“时不我待,听专业人士的,开干!”
哪怕有能力逃过上一步,还有逐渐加码的装修费用黄雀在后。
总部的装修报价常会在筹备开店过程中一再提高,从几万、十几万再到几十万,最后连同三四台电子显示屏都要花上两三万。
到这一步,已经有人会隐隐察觉到不对。
未来是否能经营成功无法预计,眼前能够肯定的,是最初承诺的“几万轻松开店”绝对不可能。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加盟费也付了,商铺也租了,作为创业者只能祈祷别再有额外的开销。
物料层面还是相似的剧本熟悉的结局。
一旦在哪个环节问询“买这些有必要吗?”就会收到“因前期不配合达不到标准,后期营收不理想我们总部不负责”的侧面警告。
一个花了大钱的创业者越到筹备后期,这种丧失自主选择权的感觉就愈发明显。除了按照总部要求一笔笔追加掏钱外,没有其他办法,一旦中途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算打了水漂。
熬过以上种种,终于到了开业的时候,快招创业加盟也到达了梦醒的最终章。
到了这一步花了这么多钱,再没经验的创业小白多少也能读懂一部分市场的信号。大家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发现,自己所加盟的所谓“下一个茶饮头部”,无论在价格、品牌效应、性价比、品控和风险管理等各个层面上,都实在没有一个能打的优势。
回本遥遥无期,每天只有几百甚至几十的流水,睁眼就面临大量经营、人工支出。
草草倒闭抓紧收场,才是结束这场噩梦的唯一途径。
县城中产
怎么就被当成了「完美韭菜」?
在今天的互联网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割过一茬的县城中产,正在各个餐饮直播间积极自救。
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拿着相似的故事剧本,在倒闭的边缘尝试亡羊补牢,甚至有很多人面临店根本开不起来、刚开起来不到一周就闭店的现实情况。
而快招加盟对创业者们大概率也就只负责到画饼这一步。创业失败后,快招推脱说辞核心基本就是一个概念: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很多人会在连麦中透露,加盟前身边和网上都有人在努力劝自己慎重考虑,但那时候自己就是鬼打墙一样听不进去任何劝阻。把时间倒退到创业前,已经决定干加盟的县城中产,无一例外有一腔热血式的冲劲。
广泛的失败案例之下,是精确到个人头上现实生活,听不进去劝说的县城中产,可以大概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永远爱创业,永远做着发财梦。
在这之前,已经通过自营美甲、后备厢摆摊、摆摊卖鲜花等微小型创业上小试牛刀过。有人成功,有人吃亏,但无论盈亏大家都能在一点上达成共识:想走长线,更希望少走弯路。
暂时不求赚大钱,但绝不满足于小打小闹。
另一种,可能是有闲有钱的县城职场人,却有稳定工作无法承载的野心。
或者是全职妈妈终于得了点空闲想以创业形式实现点自我价值。
无论是哪种情况,快招加盟总能在初期对症下药,帮县城中产批量圆梦。
招商面对启动资金不多的创业者就主打“小本创业”,个人经济状况比较吃紧就说“三个月快速回本”;
对于有家庭要兼顾的县城主妇就可以用上“过了前半年运转起来就能脱手,精力允许还能开个分店”。
面对有些拿不定主意且瞻前顾后的创业新手,会在口头上承诺“只要不懒就没风险”。
甚至连同县城中产在互联网求教合适的创业项目时,评论区都全是针对创业新手的一场定向狙击。
相近的敛财手段在小城市创业史中永远存在,今年流行加盟奶茶、炸鸡、轻食、螺蛳粉,之前可能流行去外地学几个月手艺,回来以加盟形式开家卤味、捞汁小海鲜和炭烤五花肉。
再往前倒退几年,这些县城中产可能还是本地第一家泡面小食堂的原始股东,时间拨回二十年,小时候还最爱在电视上看反复观看“多功能小吃车”和“水晶泡泡锅”的加盟广告,本质上都是换汤不换药。
哪怕曾经失败过,人们也会单纯觉得是自己没有选对项目没有站上风口。
事实上,当一个所谓的“风口”能被你我得知的时候,勇敢冲上去的人大概率也只会呛风。
为什么哪怕接连失败、亏损和负债,都无法动摇县城中产创业的热情?
追根溯源,一切脱离不开下沉市场的社会关系的搭建结构。
在县城,一个真正的体面人构成是:
一份体面工作+一个自创业项目。
到了现在,哪怕没有旱涝保收的前者,有一份有盼头的事业“体面”也算成立。
并非所有创业者都想着直接冲上“财富快车道”,毕竟在小地方拓展新可能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本身就不多。
近几年的普遍情况是,县城中产们的稳定工作一面上升渠道、工资绩效都常年不得寸进,另一面又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花销只有增加很难减少。
“县城中产”标签之下的生活,也只是在县城中有恰好的存款,以中端收入维持中端消费。
能实现不费力的温饱,不代表人能够就此满足。
既然生活没法节流,只能想办法开源,现实压力结合对财富自由的憧憬,让县城中产在平稳生活中忧患且焦急,大家都想要迫切抓住机会,实现机会,选择新手创业,自动为快招加盟贡献钱包。
快招加盟模式,更接近一场海市蜃楼中的金屋,凑得足够近才能发现已经踩进一片沼泽。但说到底,误入快招加盟的实质,也只是:
一场县城中产想改变生活的尝试罢了。
众多县城中产的创业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也不过是想要拓展乏味人生中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