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2025年甘肃“三农”工作这么干
创始人
2025-01-20 09:02:25
0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1月15日在兰州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明确,今年要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坚守两条底线为基础,以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为抓手,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确保全省一产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守牢脱贫成果 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省将强化防风险措施,持续优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实做细“一键报贫”,加快建设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实现风险排查从“人找人”到“数据找人”的转变。

  在产业和就业帮扶方面,我省将持续发力,保持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同时保障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190万人以上。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清查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帮扶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深化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劳务协作品牌培育、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四项行动”,全力构建区域协同、双向奔赴新局面。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我省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60万吨以上”目标任务,着力强基础、稳面积、提单产、增产能。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头号工程,全省单产提升工程面积将达到130万亩以上;持续巩固去年5个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区成果,今年新增的瓜州、敦煌、民勤、临泽、秦川园区5个试点县区突出“以种适地”,为盐碱耕地治理探索路子。

  创新农业科技 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今年,我省将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聚焦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八字诀”,以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为基础,深入推进“八大行动”,发展壮大“八大产业集群”。聚力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区,着力实施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牛羊菜药4个千亿元、果薯粮3个五百亿元、种业1个三百亿元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将达6100亿元以上。

  扩量上,打造一批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打造3个百万头肉牛产业带和河西走廊奶牛产业带、3个千万只肉羊产业带;提质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管控,确保全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延链上,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企业。

  同时,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增效”方面,加快“甘味”从“树品牌”向“拓市场”转段。持续推进“甘味出陇”“甘味出海”,加大“甘味”线上线下门店布设力度,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海外布设一批“甘味”展销中心。推进“甘味”农产品进商超、进景区、进社区,推动省内门店、展区、专柜“三个全覆盖”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力争“甘味”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50亿元、出口额增长20%以上。

  农业现代化最终还是要靠科技、靠装备,要加快推动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让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成为“三农”发展的最大增量。

  今年,我省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重点解决从产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科技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将拿出4000万元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其中2000万元重点用于种业、农机装备、绿色高效种植养殖等核心技术攻关,2000万元用于搭建农业科技协作攻关平台,加快破解农业发展技术瓶颈和成果的集成转化应用。

  深化改革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农村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2025年,我省将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全力抓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各项部署的落实,切实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抓好土地二轮延包试点。二轮承包合同将于2025年至2029年陆续到期,今年将在到期的34个县开展整县试点;抓好宅基地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宅基地审批制度,引导村民集中建房,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抓好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鼓励长期留村的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推动农民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联结关系,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开展扩面提质行动,服务内容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抓好“三资”监管问题整治。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数,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今年我省将继续建设约100个省级和美乡村,完成5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州)和5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任务。聚焦短板弱项,优先布局建设产业发展所需的农村道路、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防汛抗旱、数字乡村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农村“八改”工程,精准对接群众需要,让群众可感可及。聚焦民生实事,有力有效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治村庄公共空间,不断改善村庄风貌;聚焦治理效能,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相关内容

夏粮主产区走稳小麦“田管棋...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
2025-02-21 14:31:57
80万亩小麦“喝上”黄河水...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农田灌溉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
2025-02-21 14:31:56
南繁育种培育一批小麦新品系
   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中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
2025-02-21 14:31:56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
2025-02-21 09:31:36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
2025-02-21 09:31:35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
2025-02-21 09:31:35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
2025-02-21 09:31:34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
2025-02-21 09:31:33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
2025-02-20 11:05:47

热门资讯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监测...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珊迪家中走访。刚进院子,任珊迪就起...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难”...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变得热热闹闹,敞亮的食堂里坐满了前...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计划...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上...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精神,按照《...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医养健康...
7万吨钾肥自天津口岸通关 保障...   2月13日凌晨,“令白”轮在天津大沽口港区完成接卸后驶离码头,标志着天津口岸今年立春后进口的首批...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现场...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军垦肉羊”新品种进行了现场...
按下春耕春播农资“保供键”   “在提前谋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源头管理、保障农资质量,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的基础上,...
重庆启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从产业...   2月18日,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会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启动仪式举行。会上发布了《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携手市农林科学...   2月17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