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举行的2025年优质高产水稻示范推广项目测产现场传来喜讯——经实地测量、取样、称重、水分测定与数据分析,示范田种植的“云大25”多年生水稻首季平均亩产达380.68公斤。这是三亚市首次成功试种多年生水稻,标志着热带稻作制度创新迈出关键一步。
“云大25”并非普通水稻,而是由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通过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远缘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而成的突破性品种。它颠覆了数千年传统水稻耕作模式,实现“一次栽种,连续收获3至5年”,无需每年播种、育秧和插秧,实现“割一茬长一茬”的免耕轻简生产,被誉为“像韭菜一样的水稻”。 为扎实推进粮食安全战略,在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深圳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2025年优质高产水稻示范推广项目”,在吉阳区六盘村田洋和海棠区水稻国家公园国家农作物展示评价基地共种植12亩多年生稻示范田,推动热带粮食生产向轻简化、高效化、绿色化转型。 今年7月15日,示范田开始播种,7月31日完成插秧。11月14日,两个基地的多年生稻在机械轰鸣中迎来首季收割,专家现场进行田间测产。 测产过程中,专家选取代表性地块实割0.74亩,随机抽取3个样品检测水分,平均水分为16.73%,合计收获湿谷292公斤。按标准含水量13.5%折算,示范田平均亩产干谷380.68公斤。 “云大25”是全球首个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可商业化多年生粮食作物,具备耐旱、耐盐碱、再生力强等特性,每年可收获两季,大幅减少犁田、育秧、移栽等环节,显著节约人力与资源成本,兼具突出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多年生水稻在三亚的首次试种表现出良好适应性,不仅产量稳定,还在节约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方面成效显著。”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热带稻作制度创新的重要探索,也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为提升区域粮食自给能力、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据了解,多年生稻是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只要管理得当,就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年生稻从第二季起,每亩可节省种子2~3公斤、减少人工投入5~6个/季,直接降低生产成本约600元,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方面,其“一种多收”模式每年每亩可固定二氧化碳20公斤、增加土壤有机质54公斤、提升土壤全氮0.061公斤。 此次多年生水稻在三亚试种成功,为热带地区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下一步扩大示范面积、推动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院士团队赋能高标准农田 浦口兰花塘4248亩水稻开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