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丰收”的水稻技术走进农民家门口
创始人
2025-08-19 18:02:55
0

  8月的福清,稻浪翻滚。在江镜镇柏陈村的189亩核心示范稻田里,来自全省水稻行业的三十余位专家们正俯身查看稻穗长势——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优质稻健康栽培与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现场观摩与验收会正在这里进行。

  “这里的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成本低、用药少。”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刘国坤教授拨开田间麦穗,向我们自豪地介绍。原来,在这片非高产和全程机械化的稻田里,有一项孕育了两年多的“健康密码”——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

 

  农民“有得挣”:减肥减药 降本增效

  “过去一亩地只能收600多公斤干谷,这两年采用‘5C技术’以来,产量稳定在750公斤左右,今年预计会达到800公斤!”种植大户杨德飞望着田里长势良好的水稻,高兴地“算起账”。杨德飞是福清本地的农户,2022年起,他跟着何敦春教授团队学习使用了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从原先对水稻种植没什么信心,到现在看着亩产直线上升,自己也成为了超千亩大户,用杨德飞的话来说,现在种地的“性价比”太高了!

  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的经济性体现在“一降一升”。农民常规种田,需要多次施肥、三次用药,每次还要多药剂混配;而在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的加持下,农民只需施两次肥、打一次药,每亩工本降低了120元,但产量却提升了近30%。

  人人“干得来”:省工省力 懒人福音

  如此经济划算的技术,操作起来会不会很困难呢?“完全不会,农民用我们的技术,一边打着牌一边就把水稻种了。”何敦春教授笑着说。

  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的另一大特点是操作简便,施肥、打药都由无人机来完成,全程机械化,农民只需管水,真正实现“懒”管模式。“现在种田就记住两件事:看水送水、坐等收钱!”杨德飞笑着说,“有更多时间陪家人了,还有更多精力和其他农户交流水稻种植心得,我们都对水稻种植越来越有信心了!”

  技术“看得懂”:三本四因 一学就会

  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究竟为何能实现如此出类拔萃的效果?这离不开它的技术源头——谢联辉院士“植物健康为导,三本四因八加四”的植物生态调控理论,强调“种为先天之本、根为活力之本、苗为后天之本”,因时、因地、因种、因苗进行合理调控。在此基础上,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的核心步骤“稀播旱管化控长秧龄”应运而生,通过改进现有育秧技术,实现大壮苗移栽,与传统小苗相比,大壮苗分蘖早、发苗快、施肥少、大穗多,为后续高产奠定基础。

  如此高大上的技术,农民能明白吗?“只要是种过田的人,看我们示范一遍都能学会。”谈到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技术创建人之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专职特派员程兆榜研究员常年深耕田间地头,颇有心得,“光有技术不行,得用农民听得懂的方式告诉他们才行。太复杂不行,必须是一套无论什么地、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品种都能直接拿来用的方法。”

 

  平台“靠得住”: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离不开无数扎根农田大地的科研工作者,在他们的身后,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在技术示范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是由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主导建立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体系,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农科所等科研机构及企业,形成产学研团队,重点开展优质稻提质增效、轻简化栽培及绿色发展等技术研发,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水稻产业竞争力,助力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酒香也怕巷子深。”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向我们介绍了体系近年来的工作重点,“我们的体系设置了栽培岗位专家、植保岗位专家、推广岗位专家,就是为了系统性地解决‘从种子到餐桌’的难题。”

  智慧“走得远”:顺应自然 行稳致远

  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经济轻简、绿色安全,专家们现场考察并测定了示范田水稻产量,认为该技术符合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建议进一步在福建省示范推广应用。

  “人类耕作要顺应自然,而‘5C技术’的核心就是绿色。”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谢联辉教授对水稻5C健康生态种植技术也表示高度认可,“技术实现了‘一优三高五效益’。高效高抗高产多管齐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规模效益、持续效益齐头并进,将来一定能把这项优质技术推广到更远、更多的地方。

  盛夏的福清,稻穗摇曳飘香,农人闲适自得,这或许就是现代农业技术落地最生动的注脚:再高深的科技,最终都要变成农民易学易得的“土办法”。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相关内容

巴基斯坦军方:与阿富汗武装...
新华社伊斯兰堡10月15日电(记者蒋超) 巴基斯坦军方消息人士15...
2025-10-15 13:47:19
怒其不争,张亚中的呐喊或成...
再过几天,10月18日,国民党将举行党主席选举。71岁的张亚中拼了...
2025-10-15 13:23:50
蒋万安表态了,力挺郝龙斌是...
蒋万安认为国民党需要“世代团结”,并认为郝龙斌是稳健务实合适的党主...
2025-10-15 13:03:02
男子南太行徒步失联已8天,...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见习记者 毕若雪10月15日,商丘男子饶某某在南...
2025-10-15 12:46:16
男子手机被运营商“保护性关...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近日,第一次出国旅行的李先生发声称,从尼泊尔回...
2025-10-15 12:44:34
重建加沙“账单”:700亿...
据《参考消息》报道,当地时间10月1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巴勒...
2025-10-15 12:29:49
英伟达事件处理得当,王世坚...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民进党民代王世坚过去担任台北市议员期间,在议会质...
2025-10-15 12:28:39
国考打破“35岁门槛”,反...
年龄放宽固然让更多人能有机会进入体制,但进入之后,能不能适应、能不...
2025-10-15 11:43:35
缅北魏家、刘家犯罪集团专案...
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犯罪专项工作以来,中缅双方通过警务执法合...
2025-10-15 11:27:13

热门资讯

五年十代攻关 浙大成功培育高锌...   金秋十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郡沃村的300多亩示范田里,28个高锌水稻新品种(系)长势喜...
筑农高科水稻实验品种迎丰收 “...   金秋时节,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的120余亩水稻育种科研示范基地迎来丰收,由贵州筑农高科种业有限公...
科技赋能丰收季 成都青白江5....   10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的盛丰成林粮油种植家庭农场,连片稻田翻起金色波浪。伴随着机械的轰鸣...
苗情好于上年 全力备战秋收——...   眼下,田野里稻浪翻滚、金穗饱满,一派丰收的景象。据了解,今年我市水稻长势总体较好,呈现面积、单产...
桐城省级指挥田项目区水稻单产再...   10月11日,在新渡镇桐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经营的一处省级指挥田里,连片的“玮两优8612”中...
晋宁区沙堤村800亩水稻丰收   晋宁区晋城街道沙堤村的田园里一派喜人景象:空气中弥漫着稻香,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泛起金色波涛,收割...
应对持续降雨,玉米抢收与小麦播...   据10月9日全国农技中心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受近日持续降雨影响,华北黄淮地区0-20cm土壤渍涝(...
黄淮海小麦应对连阴雨抗湿晚播技...   9月以来,黄淮海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河南山东大部、江苏安徽北部、陕西山西南部部分土壤水分饱和,...
华亭市神峪乡:加速推进冬小麦秋...   为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华亭市神峪乡近期抢抓农时,开展冬小麦播种工作,按下秋播“快进键”。  宣...
衡水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专家建...   近日,衡水市出现持续较强降雨,土壤湿度持续偏高,玉米收获推迟,机械进地困难,对冬小麦播种造成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