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麦早播早熟技术的科研领航者
创始人
2025-08-05 14:30:48
0

  谭飞泉,民盟盟员,农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雅安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小麦遗传改良与高产育种研究,主持或参与育成小麦新品种20余个、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发明专利3项。作为四川早播早熟型小麦遗传改良革新者,主持育成“川农30”“川农32”“寒露麦”等突破性品种,累计推广数百万亩,增收小麦数亿斤。

  四月的邛崃基地,春风拂过初熟的麦田,涌起层层绿色麦浪。一位务实内敛的学者躬身其间,指尖轻抚麦穗,身后绵延的试验田里,“寒露麦”正挺立着沉甸甸的穗头。

  这片打破传统农时的试验田,见证着谭飞泉28年的育种坚守:让小麦播种期提前30天、亩产跃升200斤,并通过稻麦无缝衔接的种植模式,把闲置光热水资源转化为粮食产能,在稻麦两熟的土地上书写“向时间要产量”的科技传奇。

  破局:从“迟播”到“早播”的跨越

  四川盆地光热资源呈现“三熟不足,两熟有余”特征,稻麦两熟制下,9至11月土地闲置两个月,这段时期被谭飞泉视为小麦高产的光热水资源“富矿”。

  1997年,初入小麦育种领域的谭飞泉敏锐地发现,传统“迟播”品种因生育期短、易受高温,亩产长期徘徊在400至500公斤。2000年,“绿色革命之父”诺曼·布劳格考察时提出“提前播期或成增产关键”,让谭飞泉受到了启发:早播早熟型小麦既能延长生育期,又能避开高温,产量或许不可估量。

  2004年,谭飞泉正式提出早播早熟型小麦选育方向。然而,这一理念挑战了四川半个世纪的种植传统。为验证早播可行性,他开始分析邛崃11年气象数据,开展播期试验并收集省内外种质资源。

  经过十余年攻关,谭飞泉成功育成四川首个早播早熟小麦“川农30”,播期提前至10月中旬,亩产增产6.8%。随后,兼具抗倒伏与适应性的“川农32”问世,成为长江上游麦区对照品种,年推广50万亩,入选四川2025年主导品种。新品系“寒露麦”更是实现9月底播种,生育期延长40余天。

  因早播特性与现行审定标准存在差异,“寒露麦”暂未通过审定,尚未进入市场流通。“‘寒露麦’因为生育期长、光照足,植株健壮能增产,许多会员都想种,可市场上压根买不着这个品种,大伙儿只能自己留种扩繁。”崇州市农经协会会长王茂君感慨地说。当前,谭飞泉及广大种植户最为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早播早熟型小麦品种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尽早实现社会效益。

  变局:在“零竞争”中解码高产基因

  传统小麦育种采用150株/㎡的高密度种植,个体间资源竞争导致单株产量无法真实反映基因潜力,影响选择准确性。

  谭飞泉便另辟蹊径,创新提出“零竞争单株选择法”,将密度降至4株/㎡,通过消除资源争夺,使每株小麦充分展现遗传潜力。该方法不仅能精准定位高产单株,克服传统筛选易遗漏目标基因的缺陷,同时产生更丰富的性状数据,为人工智能育种奠定了基础。

  “小麦单株产量在零竞争情况下,就像给小麦私人定制生长空间,单株产量越高,携带的高产基因就越优质。”谭飞泉说。

  在四川盆地独特气候下,10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分蘖数按斐波那契数列增长,单株可达89至144个,较传统品种增10倍,穗粒数超100粒,10月的光热资源和时间就像给小麦打开了生长加速器。这也意味着,高密度种植非唯一高产途径,运用智慧农业(3.1600.010.32%)精准配置,同样可以较少植株实现更高产量。

  此外,谭飞泉研究发现,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系需携带隐性Ppd-D1b基因,该基因对光周期敏感,须在冬至后日照增长条件下完成幼穗分化,3月中旬抽穗。而四川传统小麦携带显性Ppd-D1a基因,对光周期不敏感,早播时提前抽穗致减产。因此,携带Ppd-D1b的小麦更具高产稳产优势。

  为精准快速筛选出早播早熟型小麦,谭飞泉团队引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精准筛选携带光周期敏感基因Ppd-D1b的品系,避免了环境因素对表型选择的干扰,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传统育种周期从8年缩短至5年。这一技术有效克服了早播小麦在抽穗期易受冻害的问题,确保了小麦能够在10月上旬播种后稳定生长,3月避开春季寒潮顺利抽穗,并在5月上旬成熟收获,从而为下一季作物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新局:“稻套麦”模式改写种植逻辑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高产,更是让每一寸土地在每一季都发挥最大价值。”品种突破后,谭飞泉开始将目光投向耕作模式。

  传统稻麦两熟模式中,小麦播种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水稻收割后,但整地成本高。随着早熟小麦品种推广,播种可提前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水稻未收时,为此他引进和革新了“稻套麦”模式。

  该模式在水稻收割前1至5天用无人机或人工撒播麦种,收割机粉碎稻秸覆盖田面掩埋麦种。不仅省去了耕地环节,也延长了小麦生长期,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每亩还能节约成本130元以上。此外,未翻动的稻田土质也更利根系生长。

  自2020年开始,谭飞泉已连续2次向崇州农经协会赠送1000公斤早播早熟型小麦种子,正式开启“稻套麦”种植模式示范。崇州市耘丰锦年农机育秧合作社的800亩示范田验证了“稻套麦”成效:由于省去打田整地工序,避免了土壤板结,稻茬秸秆也起到了保墒护苗的功效,使小麦亩产增长150至200斤。周边农户争相引种,合作社技术员每日接听品种咨询电话不断。

  “稻套麦”技术的应用,为“寒露麦”系列品种的推广锦上添花。由于在9月底就能播种,相比于普通小麦播期提早了40天左右,充分利用了9、10月份的光热资源,大大延长了小麦的生育期,提高了土地、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种植户的收益,让过去当地无人在意的“冬闲田”也能再产一季粮。

  谭飞泉也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全省90%的水稻种植面积采用“稻套麦”的种植方式,便可以使得本区域小麦总产量增加165%,并且每年可节省36亿元,从而有效提高农户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为小麦种植拓展更大的种植空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良种良法缺一不可。”望着试验田,谭飞泉目光坚定。从青春年少到鬓角微霜,他用近30年在四川盆地绘制出“早播-早熟-高产-稳产”的农业新图景,这是对“天府粮仓”的质朴承诺,也是中国农业科研者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生动实践。

相关内容

一个骂的挺脏,一个选择硬刚...
美印这对“塑料盟友”又闹掰啦!近日,双方因某些利益分歧再度吵翻,言...
2025-08-05 21:03:58
特朗普:若欧盟不履行义务,...
特朗普曾扬言,若欧盟不履行相关义务,他将对其征收 35%的高额关税...
2025-08-05 20:44:44
免费学前教育惠及哪些人群?...
免费学前教育惠及众多人群。从年龄上看,涵盖了 3 - 6 岁的幼儿...
2025-08-05 20:44:12
塞总统自曝9.3阅兵内幕,...
你可能存在一些误解,目前并没有所谓“塞总统自曝9.3阅兵内幕”的相...
2025-08-05 20:22:31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
“决胜‘十四五’,打好收官战,加力稳外资!”我国正全力打造全球投资...
2025-08-05 20:07:26
中俄联演期间,解放军向外国...
在中俄联演的紧张时刻,解放军展现出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威严。当面对外国...
2025-08-05 19:44:02
情侣旅游遭遇车祸死里逃生,...
一对情侣在旅游途中遭遇了可怕的车祸,然而幸运的是他们死里逃生。事后...
2025-08-05 19:42:56
中国搞出了第三款六代机?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搞出了第三款六代机。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2025-08-05 19:03:44
本地人198外地人298,...
在呼伦贝尔,一家火锅店因“阴阳菜单”引发了关注。本地人菜单价格为 ...
2025-08-05 19:02:37

热门资讯

玉门:9.89万亩小麦开镰收割   又是一年麦收忙,麦浪滚滚穗飘香。玉门市各乡镇的麦田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放眼望去,饱满的金黄麦...
四川小麦早播早熟技术的科研领航...   谭飞泉,民盟盟员,农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雅安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小麦遗传改良与高产...
安徽高产小麦,这样种出来   麦浪翻滚的丰收季刚过,近日,一组数据引发关注:2025年,安徽夏粮(主要是小麦)播种面积4332...
永靖县新寺乡6600余亩小麦喜...   眼下,永靖县新寺乡全乡6600余亩小麦开镰收割。在新寺乡后坪村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
古浪县万亩小麦迎丰收   风吹麦浪香,开镰收割忙。眼下,古浪县14.25万亩小麦陆续进入丰收季,各乡镇积极抢抓农时,组织收...
突破!新疆攻克小麦“节水高产兼...   新疆节水小麦育种迎来里程碑式突破。日前,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与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春小...
酒泉万亩小麦基地——戈壁绿洲上...   在甘肃酒泉这片传奇的土地上,霍去病清酒成泉的豪迈与航天人问鼎苍穹的壮志,如今正孕育着现代农业的奇...
小麦亩均增产70.4斤,山东精...   盛夏,阳光正烈。辽阔田野间,一株株玉米拔节生长,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特有的清香。  一行人跟在齐河县...
黑龙江林甸:小麦迎丰收,奏响夏...   7月23日,黑龙江省林甸县鹤鸣湖镇三合村的千亩小麦迎来丰收,广袤的田野上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在...
庆丰分公司:颗粒归仓!小麦喜获...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的田野上,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掀起层层金色的波浪,随着小麦成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