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玉米“吨粮”计划,助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
创始人
2025-05-14 16:02:59
0
  “万亩农田,只需要两个人管理?”几年前初到村里时,当地农户们对陈玉亮和同事们口中的“新技术”持怀疑态度,直到庄稼一年比一年茁壮,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这才由衷地信服。   5月初,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58公里的侯家营子村,万亩玉米“吨粮田”试点春耕已全面展开。田间地头,滴灌带沿垄铺设精准到位,带有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穿梭作业,一粒粒玉米种子被精准送入土中。农艺师陈玉亮在远程系统上实时监测、调控着各项数据。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去年,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内蒙古粮食作物总产量首次迈上800亿斤新台阶。陈玉亮和同事们觉得当地农田集中连片、光热资源充足,还有进一步挖掘单产潜力的广阔空间。   给农田铺设“毛细血管”,水肥精准滴灌   侯家营子地处黄河“几字弯”地带,年均降水量不足340毫米,灌溉节水是这里农业生产绕不开的“底线”。2022年,陈玉亮和中化农业MAP即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的同事们来到达拉特旗建立示范农场种植玉米,他们尝试通过“土壤检测、选种播种、精准灌溉、高效水肥、综合机收、数字化管理”的玉米种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提高当地玉米单产。   侯家营子示范农场就成了他们的“综合试验田”。当地缺水,那就先从水资源利用上下功夫。今年春播一开始,播种机、滴灌带协同运行,种子落入田间后,灌溉随后“跟上脚步”。   “一亩地浇多少水,施多少肥,不是凭经验拍脑袋,而是数据在说话。”陈玉亮介绍,侯家营子农场率先引进国际先进滴灌系统,结合中化农业MAP创建的玉米灌溉决策模型,在北方规模化农田中率先实现小流量精准灌溉,能定时定量将水送到作物根部。“我们会为每块田定制施肥方案,根据它们不同的生长期,以及墒情、苗情和天气变化等,动态调整水肥补给节奏。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我们还会通过‘一喷多促’精准补充微量元素和调节剂,为玉米稳产增产提供充足养分支撑。”   “在玉米生长的5个关键环节,我们集成了16项技术,可以精心把控每个细节。预计7天左右,就能完成1万亩玉米播种。”张永丰是陈玉亮的同事,也是中化农业MAP内蒙古大区副总经理。这种玉米种植模式效果如何?张永丰拿出了一组数据:2024年高产示范农场玉米亩产达到1016公斤,比周边农户平均高出20%左右。同时,每亩用水量仅为238立方米,节水160立方米左右。“以往浇一亩地得三四百立方水,现在用两百多立方。产量提升了,水也对半省下了。”   单产提升方案,让轻中度盐碱地“开花结果”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位于黄河沿岸引黄灌溉区,土地盐碱化较普遍,很大程度制约着农业生产发展。侯家营子农场的单产提升方案也应用到了轻中度盐碱地上。   在土默特右旗海子乡的苗六泉农场,有一条近15米宽的蓄水池,其中荡漾着从水渠引到田间的黄河水,沉淀泥沙后,再经过泵房里一个个过滤罐体,将清澈的黄河水精准地输送到每粒种子身边,将大水全田漫灌变为一个个由滴灌形成的只包围在根系周围的湿润球。   选择耐盐碱的种子和作物,如向日葵、高粱,同时结合精准水盐调控、耕层构建、窄行距播种等技术措施,精准管控播种、施肥、灌溉和根际水分与盐分水平,实现精细化种植管理。2024年苗六泉农场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对比地块未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之前,粮食产量提高63%。   张永丰表示,针对水资源紧张、盐碱地分布广等主产区难题,“我们将在更多具备条件的区域复制推广这一模式,持续提升农业单产水平,为内蒙古不同场景下的‘吨粮田’建设提供成体系的落地方案。”   经验可复制,助力粮食安全   “吨粮田”建设不仅提升了玉米单产,更推动了当地基层农业组织方式和农民参与方式的变化。2019年以来,中化农业MAP在内蒙古区域创新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品种、耕种、管理与销售,既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难题,也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推动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   去年,侯家营子种植示范田,村民付来忠粗略算了一笔账:入股后,自家土地每年每亩有稳定收益约1400元,腾出手来在农场打工,自己每月还能拿6000多元务工工资。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永祥表示,近年来,内蒙古把以中化农业MAP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作为推动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创新发展“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模式、“高标准农田+社会化服务”模式,并在230个村推行“统种共富”经营模式。2024年,全区“吨粮田”面积达到850万亩,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到每亩779.7斤,每亩地较上年增加24.2斤,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今,这套源于内蒙古的玉米全周期服务模式向全国多地拓展复制,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关内容

平顶山市石龙区:多措并举应...
   5月12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龙兴街道泉上村种植大户...
2025-05-14 16:03:07
万亩玉米“吨粮”计划,助力...
  “万亩农田,只需要两个人管理?”几年前初到村里时,当地农户们对...
2025-05-14 16:02:59
柳州柳江:水稻种植机械化奏...
  眼下正值早稻种植黄金时节,在柳州市柳江区广袤田野间,种植户们抢...
2025-05-14 16:02:51
“三亚农礼”焕新登场 芒果...
   “虽然三亚芒果已成为本地农户的支柱产业,但产业升级需求迫切。...
2025-05-14 14:30:48
湖南油菜亩产创新高 首次突...
  5月9日,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周家村“沣油2118”油菜种植示...
2025-05-14 14:02:00
潼南 “潼享田园”绘就城乡...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
2025-05-14 11:30:39
甘肃张掖:农产品“出海”拓...
  拥有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的重点企业33家,出口农产品2.8亿元,...
2025-05-14 11:30:39
市农村中心深入蓟州区开展农...
  农村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
2025-05-14 11:30:38
辽宁大面积单产提升稳步推进
  近日,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工作推进会...
2025-05-13 16:30:50

热门资讯

平顶山市石龙区:多措并举应对干...    5月12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龙兴街道泉上村种植大户郭同亮的麦田里,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
万亩玉米“吨粮”计划,助力我国...   “万亩农田,只需要两个人管理?”几年前初到村里时,当地农户们对陈玉亮和同事们口中的“新技术”持怀...
柳州柳江:水稻种植机械化奏响春...   眼下正值早稻种植黄金时节,在柳州市柳江区广袤田野间,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翻耕整地、移栽秧苗,一...
内蒙古东部粮仓通辽:2000万...   5月以来,多场接墒雨润泽了内蒙古通辽市的广袤平原,天时地利双重利好,2000万亩玉米迎来播种高峰...
澜沧:田间“把脉问诊” 守好农...   眼下,正值水稻生长和管护的关键时期。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连片的水稻种植基地,一株株正值分蘖...
抗旱浇麦进行时丨让小麦喝足灌浆...   “喝了灌浆水,你看这田地里绿油油的,麦粒也很饱满。”5月9日,新乡县大召营镇店后营村的一块麦田里...
青岛市小麦“一喷三防”面积超七...    当前青岛市小麦正值扬花期,正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青岛市级财政统筹安排小麦“一喷三防”资金...
山东冬小麦在宁夏“挺直腰杆”   近日,宁夏多地迎大风沙尘天气。不过,在宁夏农林科学院的两处试验田里,从山东远道而来的多个冬小麦品...
玉米种植新路子铺就乡村振兴“黄...   近日,在吉林省白城市的生产村,成片的耕地已经休整完毕,准备开启新种植季。一眼望去,有一片金黄色秸...
筑牢小麦赤霉病“防控网” 保夏...   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期,也是赤霉病防控的“窗口期”。为有效遏制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保障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