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南湖区11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一时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关键节点。为确保小麦稳产高产,南湖区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全面推进小麦赤霉病的统防统治工作。
4月15日,在南湖区凤桥镇嘉兴禾南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00余亩麦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在农技人员的精准操控下,灵活穿梭,进行小麦赤霉病的飞防作业。均匀细密的药雾如春雨般洒落,为正处于扬花初期的小麦披上了一层科技赋能的“防护衣”。公司负责人郑华军介绍,今年共种植小麦1200亩,一架无人机每日作业面积可达500余亩,仅需数日即可高效完成飞防任务,这为小麦第二次植保预留了充足的间隔时间。
“这一期小麦长势较好,但小麦田块间存在一定差异,早迟田块相差10天以上,生育期接近去年。”南湖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部分小麦处于扬花期,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确保灌溉后田间无明水,以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一喷三防”是确保小麦丰收的关键举措。小麦赤霉病属于常见的气候性病害,也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了防患于未然,抢占夏粮丰收的先机,南湖区农水局积极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连日来,南湖区的农技人员奔赴各地,详细掌握小麦的生长情况,为系统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准备。
据了解,南湖区小麦抽穗扬花期时间跨度大,遇雨概率较高,今年小麦赤霉病有中等以上流行风险。南湖区土肥植保与农村能源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赤霉病防治,区农水局宣传和科普双管齐下,已于3月31日下发麦类病虫害情报,各镇(街道)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广泛宣传,及时向农户发布相关信息。同时,区农水局抓住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指导小麦大面积种植地区进行药剂防治;指导各镇(街道)根据当地小麦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各镇(街道)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清沟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改善小麦生长环境,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农技人员提醒,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且预防窗口期短。广大农户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小麦长势,做到见花打药,早扬花早打药,迟扬花迟打药。如遇连续阴雨天气,要抢在雨前用药;如打药之后几小时内遇雨,农户要及时补打一次。药后一周左右可开展第二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