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岁首,农为行先。近日,青岛市春季农业生产暨绿色增粮单产提升工作会在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区举行,进一步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示范推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关键种植技术。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观摩活动同步举行,我市集中展示了绿色增粮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
新质生产力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
与会人员参观了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区运营中心和数字农业平台,智能收获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智能农业新装备纷纷亮相。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区构建“无人农场”数字化平台,农田实现耕作、播种、水肥管理等6个模块智能决策,远程操作。
人工智能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变量,今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青岛市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数据驱动—人才支撑”的全链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农业生产,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今年,青岛市大力推广机艺协调化、功能集成化、作业精准化的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全市智能农机保有量达到1.6万台(套),机艺融合水平居全国一流。
“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助力粮食单产提升
现场会上,运用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设备,水肥通过自动伸缩杆从地下喷涌而出,上千亩麦田同时灌溉,精准滴灌代替了大水漫灌。
近年来,青岛市创新集成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从试验田进入规模粮田,2024年全市推广应用面积达150余万亩,对比传统水肥管理,水分利用率提高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冬小麦轻简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支撑青岛高产示范田小麦单产突破875公斤大关,成为全市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粮食生产由中产阶段向高产阶段跨越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绿色增粮大面积单产提升有保障
在随后召开的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上,总结了2024年粮油生产和绿色增粮情况,部署了2025年春季农业生产,动员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误农时抓实抓好春耕春管,全面落实粮油及果菜生产任务,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近年来,青岛市将绿色增粮先行区建设作为粮油单产提升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绿色增粮“青岛场景”,创建集高产创建、快速烘干、仓储物流、加工销售、数字应用、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样板。2024年,10个绿色增粮先行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超过600公斤、700公斤,其中平度市蓼兰镇小麦绿色增粮高产攻关田,经省实打测产亩产875.8公斤。
万象“耕”新全力打赢夏粮丰收第一仗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人勤春早,万象“耕”新。当前,全市麦田处于返青期,一二类苗合计占比近九成,苗情总体好于去年,丰产基础较为扎实,正值春季小麦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全市开展“稳粮保供”农技服务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两联盟十团队”作用,实施农技大推广、大培训、大服务活动,下发各类技术指导意见11个,全市1000多名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墒情和病虫情,指导农户科学应对“倒春寒”天气,落实镇压划锄、浇水追肥、防灾减灾等措施,全力打赢夏粮丰收第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