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2024年工作总结会暨2025年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会上获悉,小麦产业专家团将通过加强技术集成、强化服务指导、推进示范引领等途径,全面助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小麦是我国两大口粮之一,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小麦产业专家团团长刘录祥表示,过去常说科学家试验田的产量,这好比是万里挑一的“样品”,而农户生产田的产量才是万无一失的“产品”。只有好“产品”才能最终走向大市场、大生产。目前,大田产量与区试产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如2023年水稻、小麦、玉米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00公斤、420公斤、650公斤,比大田生产分别高130公斤、40公斤、230公斤。 2025年初,农业农村部提出,“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持续发力提高技术到位率、装备匹配度,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 如何才能让科学家的田,变成农民的大田?推进会上,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局长彭文君表示,产业专家团要加强技术创新与集成,聚焦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构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深度融合的技术体系。还要强化技术服务与指导,建立产业专家团与地方农业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也要扎实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万亩连片示范田为引领,强化监测评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刘录祥表示,小麦产业专家团将进一步对标“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农民、服务科研”的职责使命,着力打造专家领办的万亩示范田,推广“四良”融合促单产模式,强化技术培训与观摩交流,实现提单产与强品质的双重目标,持续提升技术到位率、产品竞争力和产业支撑能力。下一步,将积极响应部、院党组工作部署,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主产区,确保单产提升措施落地见效,为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