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央广网记者走进德阳市罗江区,映入眼帘的是成方连片的油菜和各类蔬菜,生机盎然。
近年来,罗江区积极响应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在水稻育种、油菜育种和蔬菜种植等领域不断深耕,取得了丰硕成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崛起之路。 种业发展:48年的坚守与创新 罗江区发展水稻、油菜制种产业已有48年历史。在略坪镇长玉村,记者见到了村党委书记丁洪生。“长玉村是国家制种基地核心区,也是全国双季制种的发源地。从1982年我们就开始探索制种发展,最开始只有50亩,到现在规模已近万亩。”丁洪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罗江区是四川最大的油菜制种基地,油菜制种面积达2.6万亩,占四川省油菜制种面积40%以上,年产出油菜种子占全国用种量20%以上,在内蒙古、陕西、贵州及长江流域市场占有率居首位。 除此之外,罗江区还全力打造全国高标准“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样板基地,全区制种面积5.5万亩,年产种子930万公斤,可满足400万亩水稻、2300万亩油菜的用种需求。作为全国首推水稻与油菜双季制种模式的区县,已发展双季制种9000亩,油菜制种亩均单产147公斤,全省领先。
保障粮食安全:科研助力种业发展 为保障种子质量,罗江区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占比达100%,建成3万亩“五化”基地。通过建设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1%,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水稻育种方面,罗江区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培育出多个优质水稻品种。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还具备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能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据了解,该村生产的种子主要供应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保障国家种业安全贡献力量。
蔬菜种植:产业兴旺促增收 罗江区的蔬菜种植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仅在鄢家镇,蔬菜种植面积便达3900亩,年产量2200万斤,为群众增收440万元。冬季种植的花菜、榨菜头、莲藕、莴笋等蔬菜,预计春节期间产量可达510万斤。 此外,罗江区略坪镇还大力发展生菜种植产业,总种植面积3000余亩,全镇生菜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全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全年生菜周期供应,促进了集体经济与农民群众的双赢共富。 2004年9月27日,罗江区启动了四川设施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成立了蔬菜科技服务专家工作站。该项目致力于建立优势特色蔬菜育种基地,培育“罗字号”特色蔬菜品种,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目前,已初步完成1个蔬菜新品种认定,并在略坪镇松花村、长玉村及金山镇大井村建设了3个蔬菜高标准示范基地。 未来,罗江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篇:我省水稻分子育种研究有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