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销售普遍下滑 中原家居再迎变局》
上半年,中原家居市场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销售普遍呈现下滑态势。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形势的波动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购买力。在市场竞争方面,家居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线上家居的崛起对传统中原家居实体店造成冲击。消费者消费观念也在转变,对家居的品质、环保性等提出更高要求。而中原家居企业在这种变局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产品定位与营销策略,寻求突破困境、适应市场新变化的方法,以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重新站稳脚跟。
【旺季不太旺】 建材商家忧心销量下滑
近日,记者在“郑汴家居商圈”的一些知名家居卖场走访,发现很多建材品牌专卖店都在进行优惠促销活动,但并没有引来太多顾客,用“一片冷清”来形容毫不夸张。
“今年的生意明显不如往年,签单量太少了,市场里都没有几个人逛!”一位相熟的建材商家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的旺季还不错,销量和往年相比基本没有减少,但最近两三个月的生意实在是太差了,“一天不开张很常见”。
“没有人买房子,哪有人搞装修、买家具?”谈到市场低迷的原因,这位建材商家直言,楼市调控导致交房量减少,让今年的建材市场经历了一个意料之中的“超级淡季”。
这位建材商家还认为,郑州的家居建材卖场有些过剩,供应已经大于需求,也是生意难做的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注意到,在某个建材市场,边角处的几个铺位已经空出,这在往年是很难见到的景象。
【凡事有例外】 楼市调控仍有受益者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对于那些知名家居卖场和建材品牌而言,真正的大力度让利依旧有很强的吸引力。
6月12日,鹰牌陶瓷五洲奢华店重装开业。鹰牌集团总裁林伟与鹰牌陶瓷郑州总代理、河南三箭家居董事长吴建平现场签售,带来了难得的购物机遇,平时售价每块400多元的精品瓷砖仅售100多元甚至几十元,引得消费者早早赶到现场,900平方米的店内被热情似火的消费者堵得水泄不通,签单量惊人。
6月18日、19日,红星美凯龙郑州商场借助公司25周年庆典的机会,精心筹备了一场“璀璨之夜星级酒会”,超值的巨惠、优良的购物环境,同样引来了很多有着很强购买力的中高端消费者。
红星美凯龙郑州商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行业的大环境不太景气,但商场的销售额仍然一直在稳步攀升,每一次促销让利都能取得相当不错的业绩。
这位负责人认为,红星的成功恰恰是楼市调控的影响,在大政策的影响下,消费者购房多用于自住,且不再考虑短期换房,直接导致中高端建材产品热销,红星美凯龙“主打中高端建材家居产品”的市场定位恰好迎合了今年大部分新业主的消费需求。
【政策有变动】 明码实价加剧两极分化
最近,记者身边有不少同事在讨论装修房子。在这些“装修一族”的话题中,花什么样的价钱能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品牌家居建材,理所当然地成为最火热的问题。
其实,每一位到过家居建材卖场或品牌建材专卖店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比如,一款标价四五千元的座便器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实际成交价只有五六折甚至更低,标价四五千元的窗帘布艺打折后也能便宜1/3左右。即便是价格相对坚挺的整体橱柜,万元的标价也可以优惠到八折左右。
消费者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建材标价这么高,水分到底有多少?
“我和一位朋友买了同一款座便器,价格却足足相差了200元!”在郑州市某机关单位工作的读者李女士认为,价格,应该意味着价值。消费者认为商家的报价值得出手,就会签单,觉得不值,就会走人。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在家居行业却变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很明显,家居卖场中普遍存在的“价格虚高”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选购心态。家居建材行业距离“明码实价”到底还有多远?
事实上,在商业领域,“明码实价”已经是个老话题,百货等行业早就开始实行。只不过,在大宗消费领域,比如房地产、家电、建材、家具等,“明码实价”一直无法顺利推行。今年“3·15”期间,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行业都要积极倡导“明码实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导师陈光明教授认为,家居建材类的消费是刚性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明码实价”意味着可以放心消费,不必再费力地货比三家,不必再费心地讨价还价,价格实一点,水分少一点,对于家居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只有益处,没有坏处。不过,陈光明教授也指出,对于商场和商家而言,“明码实价”无异于一场“大考”,既然在哪里买价格都差不多,消费者自然而然会选择环境优良、服务完善、售后可靠的购物场所,高端家居卖场将因此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