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濉溪,感受种子的力量
创始人
2024-11-29 11:03:32
0

  一粒种子,藏着改变世界的潜力。有着“国家级制种大县”之称的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在种业发展上可圈可点。 

  近年来,濉溪县每年农作物制种面积50万亩,种子年销量5亿斤,年销售额6.4亿元;建有稳定的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3个,生产的良种销往皖豫鲁苏鄂等省,能满足黄淮海2000万亩田地的用种需求…… 

  一粒粒小小的种子,让一方方肥沃的田野芳华无限、希望满满。不过,濉溪县的种业发展不只强在“品种创新”,更强于“产业链整合”。 

  眼下,濉溪县正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以种业振兴为突破,带动种粮一体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小种子“育”出大产业的新路子。   

  厚植沃土,育好“一粒种” 

  濉溪县尽管位于安徽北部,却与山东、河南、江苏三省接壤。 

  同时,当地气候多变,冬天比较严寒、春天容易倒春寒、夏天容易出现旱涝天气,在这种环境下繁育出来的种子适应能力更强,到了环境好的地方,就更容易高产、稳产。 

  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使得濉溪成为种子试验的优势地带。在濉溪县207万亩的耕地面积中,有四分之一是用于良种繁育,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及种业龙头将目光投注于此。 

  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安徽省种业龙头企业,也是濉溪本土第一批种子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赵德民介绍称,近年来,公司种子产销率达90%以上,年销售额1.2亿元左右,公司主推品种“皖宿01-15”“中豆63”市场占有率位居相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前列。 

  这些年来,永民种业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经费200多万元,又与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宿州农学院展开紧密合作,先后研发出优质小麦省审品种“永民1718”“永民麦718”、国审品种“永民麦1号”“民研186”,选育出省审大豆新品种“永民豆9号”“永民豆4号”“永民豆5号”,目前还有多个小麦、大豆新品系正在试验。 

  其中在2020年,公司还参与承担了安徽省“高产抗倒春寒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科技项目,2024年又承担了国家“南方高油高脂大豆新品种选育项目”。 

  永民种业公司向“新”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濉溪县种业拔节生长的一个缩影。要知道,在濉溪种业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是一股特别的力量,现有22个持证的良种企业中,民营企业就占三分之二。 

  今年四五月份,濉溪县百善镇几乎成为大型车展现场,全国各地牌照的车纷纷涌来,为的是抢购良种。 

  “在观摩会上,有客户想订1万斤种子,但我们只能供应他9千斤。我们正着手扩大与大户的联繁联销面积,进一步增加制种规模。”当地另一家种业龙头企业——柳丰种业公司销售经理刘国浩如是说。 

  为扶持这些种子企业的发展,濉溪县专门出台相关举措,对农作物良种繁育的规模化经营主体进行相应的补贴;打造集中连片的良种繁育基地,提升制繁种过程的专业化程度。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县城还拥有1个国家区域试验站、1个院士生物育种实验室和4个首席专家工作室。依靠基础设施和科研实力,濉溪县累计育成了52个新品种,其中小麦的新品种就有25个,玉米的有18个,大豆有9个,其中14个通过了国审。 

  延链强链,成就“大产业” 

  在种业的沃土上播撒创新的种子,不仅需深耕技术的田垄,更要让产业链如枝蔓般延伸,才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经济之花。对此,濉溪县深以为然。 

  近年来,濉溪县积极发挥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制种大县生产优势,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用深加工撬动品牌粮食生产,在产业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大力推动小麦全产业链建设,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以安徽昊晨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营粮食购销、面粉及制品加工和酥性饼干加工销售、仓储服务,年加工面粉生产能力达20万吨,酥性饼干2000吨,年小麦收储能力达20万吨。 

  眼下,该公司与多家种子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产业联合体,从良种选育开始,到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公司在小麦全产业链生产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从小麦种子研发—繁殖推广—大田生产—面粉加工—方便面、糕点、饼干—销售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 

  截至目前,濉溪县规上品牌粮食(小麦)加工企业17家,其中粮食精深加工行业5家,2024年粮食精深加工产值为64.71亿元,“鲁王”牌、“淮鲁”牌、“孙候”牌、“昊晨”牌面粉先后获评安徽省“放心粮油”称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幸运”牌方便面、“法士顿”牌饼干成为国内市场热销产品。 

  一个个龙头企业犹如灯塔,照亮濉溪县粮食产业化、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通过签订订单合同,统一回收、加工、销售,形成以百善镇为圆心,方圆15公里的“濉溪粮食”加工集群,年加工粮食能力1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40亿元,实现品牌粮食“1+1+1>3”(农户+种粮大户+企业)的效益,从而助力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一来二往之间,种业已成为濉溪县的一张黄金名片。在这张名片里,一条集研发繁育、种植加工、流通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也让濉溪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看,这就是濉溪“种子”的力量! 

相关内容

夏粮主产区走稳小麦“田管棋...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
2025-02-21 14:31:57
80万亩小麦“喝上”黄河水...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农田灌溉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
2025-02-21 14:31:56
南繁育种培育一批小麦新品系
   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中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
2025-02-21 14:31:56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
2025-02-21 09:31:36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
2025-02-21 09:31:35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
2025-02-21 09:31:35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
2025-02-21 09:31:34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
2025-02-21 09:31:33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
2025-02-20 11:05:47

热门资讯

织牢“点线片面”防止返贫“监测...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珊迪家中走访。刚进院子,任珊迪就起...
乐享“暖心餐” 告别“吃饭难”... 每天中午11点开始,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都会变得热热闹闹,敞亮的食堂里坐满了前...
促进粮食生产单产提升 长沙计划...   记者在2月18日举行的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上...
天津:农机服务促春耕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委“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精神,按照《...
青海科技创新惠民更惠农   2月17日,记者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医养健康...
7万吨钾肥自天津口岸通关 保障...   2月13日凌晨,“令白”轮在天津大沽口港区完成接卸后驶离码头,标志着天津口岸今年立春后进口的首批...
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通过现场...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羊专业委员会专家,对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军垦肉羊”新品种进行了现场...
按下春耕春播农资“保供键”   “在提前谋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源头管理、保障农资质量,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的基础上,...
重庆启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从产业...   2月18日,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会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启动仪式举行。会上发布了《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携手市农林科学...   2月17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