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白
堂哥死亡的帖子火了,当朋友发来给我看的时候,捋了一遍脉络感觉这个话题能争议起来是很莫名其妙的。
事件不复杂,一个女生在视频发了则帖子,大意是49岁的堂哥突发脑溢血走了,堂哥是她们家唯一的男丁,女主的爸爸很喜欢这位堂哥,但堂哥这一辈子好高骛远,一辈子创业无数次,油嘴滑舌,他一辈子没结婚更没生孩子,最后靠着他老父亲的钱混日子。
女主一直不服气堂哥,很多时候都想着比他强,心里也鄙视他,甚至私下里也会议论他,但等到堂哥死了,脑海中出现的却是堂哥微笑着叫她妹妹的样子。

这则帖子到这里,
一是,我的一个思考;
就是普通的小镇家庭的一种乡土气息,堂哥49岁,女主年龄也差不了多少,首先在她们那个年代家族的传宗接代观念还很强的,女主从小在自己的家庭里成长,而自己的父亲却偏爱这个家族唯一的男丁堂哥,那么这种成长环境下,她在内心里暗暗与堂哥憋劲谁厉害,是一种成长的心结。这种心结存在是很正常的,在我成长的小镇,一个家族里的老大有七个女儿,一直想要个男孩要不到,父母迫切想要男孩的心理就影响到了七个女儿的成长,甚至在她们未来事业有成之后一直都自卑于这个心结。为何要自卑,有啥可自卑的,女儿都事业有成,父母比有儿子的家庭要幸福得多,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她们幼年在成长的时候,父母的愿望,周围邻里七嘴八舌的闲言碎语等等对她们的心理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这个影响折射到现实,就是即便父母都用不到,她们几个姐妹也要集资给父母盖很大的楼房,即便父亲不会开车,也要给父亲买一辆比村长还要豪华的车,在每年的节假日,会带着女婿一起特意的来老家陪父母过节。她们为何要这样,本质上其实都是做给外人看的,坐到最后自己都疲惫不堪。
说这个例子,要说的就是现实中因为乡土的文化是存在这种成长心结的,每个年代的人都有着每个人不同的心结。再说白了,如果说这个女主有错,唯一的错就是即便到了今日,依旧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心结。而且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心结。
二是,没来由的网络戾气
再看网络上对这则帖子的其他思考,像下面这位,不理解他是如何读出女主是在嘲讽堂哥,说堂哥风凉话的。

这位说的则是堂哥如果成功了,会是女主在饭桌上引以为傲的堂哥等等。

还有说女主在堂哥走后评价不好。

网上的一些大v也在跟进诉说这个话题,但一轮的画风也很莫名求秒:

至此,我的几个观点:
一是女主被骂是很冤枉的,一如上面所说女主的这个帖子更多的是一种心结的表达,像是在阐述和释放这个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其次,女主并没有在说风凉话,在堂哥死后用恶意的语言来攻击堂哥,甚至油嘴滑舌,好高骛远,一辈子没结婚没留下孩子,最后花父母的钱这些描述更多的是一种亲人之间的恨铁不成钢。现实中其实也只有对于至亲才会这么讲出来,没有感情谁在你死了之后还要发个帖子释放感情。
他们这一代人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是这样来表达问题的,不信看一眼家里的长辈。
二是这则帖子之所以引发指责,归根到底是因为刺痛到了这些年很多压力满满的人,尤其是年富力强正在养家的群体。他们也尽力了,他们耗费大半生的积累贷款买了房,他们耗费了大半生的积蓄去创业打算让家人过上好的日子,但很不幸,他们的时间点选错了。
于是在看到女主发帖缅怀自己堂哥,释放心结的这几句话后,抓住的点都是去做了而失败的一种内在心理共鸣。再说白了,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深深的代入了其中最不重要的,失败的这个点。而女主成为了他们发泄压抑的对象。
三是,网上的性别对立已经愈发严重,对个体的宽容度降到冰点,网上任何一个话题,只要突出女或者男都会引发性别之争。
像下面这个因婚姻不满而导致的犯罪悲剧,本来是一个可以认真分析的社会伦理情感导致犯罪的议题,但上了网之后就是男女之争。

就是说到了今日,人们在看待一起事件的时候要么是冲着最极端的冲突而去,没有的话就人为制造冲突,所有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讨论都不会有了。
这个问题是如何来的?
PS:
为何要到现实中才能叩响真实的内里,网络社会的一个变化就是很大的原因。
今天又到了一个小镇,加油站看老人因为车电瓶坏掉,一个人用手将车从加油位慢慢推出来,

好心的过路司机拿着自己的电瓶去给他搭电。我因为在栅栏里正在自助洗车便只能远远看着,默默拍下这个画面。
一个细节是,这位老人瘦削,加油付款的过程是颇费一番周折,收费员问询他微信支付,他不懂,问询支付宝,他折腾了很久才找到怎么用,看着后面排着长长的付款队伍,面对收费员的催促,老人的额头都急出汗来了。
结果好不容易付完款,出来车又打不着火了,如此,这位本就沉默内敛外加很不好意思的老人家更捉急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