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国家来说,少子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同国家展开了各自的努力。其中,日本的少子化倾向出现得较早,据调查,日本已经连续16年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
今天的文章,我们从日本的现状出发,以此窥探少子化问题的症结,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
讲述 | 潘妮妮
01.
人口减少的危机
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1日,日本不包括外籍人士在内的本土人口是1.2065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0.8万人,这不仅意味着日本已经连续16年都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90.8万的年度降幅,也刷新了日本自1968年有统计以来人口减少速度的纪录。
按照这个趋势,日本在2026年总人口就会跌破1.2亿大关,比之前预测中的2030年还提前了几年。
与此同时,整个国家的年龄结构也进一步趋向老龄化,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29.58%,接近3570万人,15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则占不到60%,有7120多万。
在近年的调查里,单身家庭的数量占比超过了家庭总数的三分之一。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日本男性中可能有三分之一、女性有四分之一会选择终身不结婚。
面对这样的一种人口发展趋势,日本一些人士发表了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人口自然减少没有关系,这样既可以解决日本食物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抓住机会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替代。当然,这种乐观的看法立刻就被各种各样悲观的声音压过去了。
日本左翼人士认为,人口减少说明了日本人生活的艰难,政治和社会体制存在巨大问题,所以必须要推进相关的改革;中间派人士担心人口减少后,经济发展和福利制度就没有办法良性循环。右翼人士宣称,日本人再减少下去,会被移民占领,文化要断绝。
那么,为了应对少子化,日本政府都采取了哪些行动?这些行动的效果又如何呢?
客观来说,少子化并不是只有日本才有的特殊问题。全世界的国家,但凡经济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就会出现显著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日本只是少子化问题发生得比较早的一个国家。
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每届政府都会把少子化问题写在政府施政纲领的重要位置,并在十几年来尝试了各种政策,但效果都不太明显 ,又因为效果不明显,社会变得更加焦虑。
02.
“异次元少子化政策”
2023年,岸田文雄政府推出了一套解决少子化问题的政策,名字叫做“异次元少子化政策”。它和以前政府应对少子化政策的思路是一样的,都是从经济保障角度鼓励民众生育,但区别在于,岸田政府承诺会加大支援力度,同时又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支援方案。
这项“异次元少子化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是直接的金钱保障,提高对于有小孩家庭的福利补贴。过去,日本政府的传统政策是给3岁以上的小孩每个月发放补贴,根据家庭收入和地方财政的情况而定,这项补贴最多可以达到每人每月1万日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五百块,一直发放到小孩上初中为止。
而岸田政府的“异次元少子化政策”延长了领补贴的年限,可以领到18岁,也就是高中毕业。
另外,以前的补贴政策有收入限制,家庭年收入900万日元以下的家庭可以全额领取补贴,但年收入超过1200万的家庭就不能领取。
“异次元政策”把这个收入限制直接去掉了,理论上所有的有孩家庭都可以来申请领这个钱。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异次元政策”再加了一个码:多孩家庭的补助金额还可以再提高。
但是,一个小孩每个月最高一万块的补贴,说少不算少,说多也不算多,对于有稳定工作的家庭,这一万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而对另外一些家庭来说,例如受教育程度不高、到处打零工的单亲妈妈,一万块的国家补贴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从日本的媒体舆论和网民评论来看,大家并不看好这一举措。从二十年前开始,政府应对少子化的政策核心内容就是撒钱,但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效果。
人们觉得,撒钱只是一种偷懒的不负责任行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好好评估一下钱的去向和用途,要把钱花在刀刃。如果政府不思考具体的政策,只知道撒钱,反而说明政府不想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只想通过撒钱的举动来安抚舆论,收买人心。
此外,民众还有一个更直白的批评,这钱究竟由谁来出?国家现在刺激经济要钱,修整国内老化的基础设施要钱,地震灾后重建要钱……民众本能地就联想到,政府要“异次元”地解决少子化问题,只怕还是要加税。
经过两年的讨论,日本政府最终决定要从2026年开始向全体纳税人征收“儿童和育儿支援金”,和医保一起征收。
一个年收入200万日元(大约10万人民币)的日本人,每个月需要多交大约350日元,也就是大约人民币17块5毛。看起来数额并不高,但是日本近年加了消费税,医保、水电费、物价都在上涨,所以每个月交的钱又多了一笔,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但事实上,说日本政府只会撒钱还是很不公平的,因为这项“异次元少子化”政策还是提了两个具体的政策内容。
一个政策是计划要提升托儿所和幼儿园老师的配备标准。托儿所从6个儿童安排1个老师的标准,提高到5个儿童安排1个老师,幼儿园则从30个儿童配备1个老师,提升到25个人配备1个老师,以此来提升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保育质量。
另一项政策,是为了要保障父母能够同时兼顾工作和生育而提出的一些计划,包括要争取实现父母在产休假期间也可以全额发放工资,以及如果家里有2岁以下的小孩,母亲可以申请缩短工作时间并且工资不变等等。
政府还计划到2025年的时候,要实现让百分之五十的男性也能够休产假,现在这个数字是百分之十五左右。
这两项政策听上去似乎比发补贴更有人文关怀一些,不过它们本质上还是经济的思路,要防止大家因为害怕收入减少就不生孩子,想要降低育儿的金钱负担。而且,这种政策究竟能不能落实,又能在多大范围内落实,也要打个问号。
这十来年日本学者已经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政府想推行一些公共政策,比如提高薪资,增加工作岗位,或者提高女性工资收入,政治家和政府就会去和大企业商谈,说服ta们率先推行这类政策,让大企业员工享受到这些福利,让民众感到政府是在办实事的。
同时,反过来说,政府也要对那些给予支持的大企业“投桃报李”,提供政策、资金、市场等各方面的便利。
可是政府提供支持,也就意味着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这项成本就得由全社会均摊,会反过来导致很多人享受不到提高薪资或者增加工作岗位的好处。
因为常有这种体验,所以“异次元少子化政策”一出,日本人的第一感觉是怀疑。
03.
《重启人生》中的“自愿独身者”
除了钱怎么来和钱怎么分配,日本政府要想解决少子化问题,还有一个群体要面对,那就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自愿独身者”。
不只是日本,所有希望通过金钱补贴来刺激生育的国家,都会遇到同样的障碍。因为金钱补贴针对的,本来就是有结婚和生育意愿的人,既然ta们由于现实的压力望而却步,那么政策上的补贴可以帮助这样的人群舒缓现实压力。
但所有发达国家已经采取的生育政策,都没有办法触及一个正在不断扩大的群体,那就是从一开始就缺乏结婚和生育意愿的人,日本媒体把这个群体叫做“自愿独身者”。
2023年,也就是岸田政府提出“异次元少子化政策”的同一年,有一部日本电视剧,在日本和中国都引起了特别关注,叫做《重启人生》。
和近年来日本拍的很多催婚催育、强调单身焦虑的连续剧不同,《重启人生》没有刻意催婚催育,自然地表现出了“自愿独身者”这个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ta们的人生态度。
剧中有四个主要的女性角色,而故事的核心线索就是她们之间的友情和日常生活,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看这四个女性角色的生活状态,应该都是没有结婚生小孩的,而且她们的年纪都是在三十岁左右,也就意味着,她们的人生,是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同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现实中的日本政府里,那些制定少子化政策的精英,ta们是在高速发展的年代成长起来的,自然也看不到、理解不了这些三十岁女性的生活和人生的志趣。
《重启人生》里的女性所代表的,是在“一亿总中流”崩溃之后,仍然可以维持基本的小康生活以及岁月静好的人群。
四位女性都出生在一个靠近大都市圈的小城市里,也就是在东京附近的埼玉县。医院、超市、药房、家庭餐馆,以及简单的娱乐设施、养老院等等,在这个小城市里都很齐备。女主角所在的社区里就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虽然高中要坐电力火车去市中心,但也不远,市中心有各种专科学校,甚至还有一所私立大学。
不过其中最关键的,不是这个小城市生活环境,而是这一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对角色们世界观的影响。在女主角意外身亡之前,她的人生是这样的:她和她的朋友在同一个社区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在一个地方,高中、大学也隔得不远,最后工作了也都还是在这座小城市里上班,幼儿园的朋友是她一辈子的朋友。
对于剧中的这四个女性角色来说,让她们感觉到最舒适的东西,就是那些不变的东西。不结婚、不生孩子,并不是因为抗拒,而是她们的生活舒适区里没有结婚生子的选项。
电视剧里也确实描写了恋爱,但是这些恋爱也都是发生在同一个城市里的同学身上,并没有走出舒适区。在度过了青春的年龄后,主角们就对恋爱没有什么兴趣了,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性,目标就是年纪大了一起住进高科技养老院,愉快地在养老院里讨论中学的时候爱看的肥皂电视剧。
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剧中的这种生活状态,和我们今天认知中的“躺平”不太一样。这些女性角色们也在奋斗,也很卷,几乎是从幼儿园就在努力了。只不过她们奋斗的目标,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小愿望,而不是为了大的社会责任,她们生活的环境没有什么变化,稳定、安全,什么事情都已经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站在剧中角色的角度,这样的社会缺乏奋斗动机,即便女主角在意外身亡后有机会重启人生,并且开始努力奋斗、积极帮助身边的人解决各种困难,但她奋斗的终极目的,仍然是维持平静舒适的普通人生活,就算最后发展到需要拯救世界,也是因为自己朋友的原因。她们奋斗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恢复原状。
可能在政治精英的眼中,这些人人到中年还要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电视剧的男演员帅不帅,娱乐就是在同一个餐厅吃饭,吃完去KTV唱中学时候爱唱的流行金曲,真是毫无长进,实在是太可怜了。但是对故事里的女主角们来说,这种“无聊”的人生非常地充实,就是她们所追求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自愿独身者”是不可能被日本政府所理解的,也是不可能被日本政府的“异次元少子化政策”关照到的。
尾声.
不得不承认,人口的延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近现代很多国家的高速发展都和人口的高速增长有关。当然,我们不是说人口高速增长就会有国家高速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但是,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在享受到充分的发展成果后,人口的增长的确会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大多数现代国家应对人口问题的方法也基本和日本一样,力求减轻生育和育儿的经济负担,比如欧洲的经济补贴力度比日本还高,但仍然没能阻止少子化。
这里并不是说经济补贴不重要,而是想要指出,经济补贴的实际效果,是让出生的小孩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对本来就缺乏结婚和生育欲望的人,不太可能因补贴而生育。
社会越是发展,物质越是丰富,喜欢自己的现状、不再寻求改变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