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又被一声枪响撕裂。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这位今日美国最杰出的播客主,最伟大的辩论手,甚至是最了不起的年轻人,很多人预测他以后会是美国总统,在犹他谷大学的一场公开活动上中弹倒地,送医后不治,年仅31岁。
消息出来,震惊世界。特朗普评价他伟大且传奇,要求全美降半旗悼念。去年的竞选,查理帮特朗普拉了很多年轻人的票。
朋友圈里,有朋友写:在地铁上看到消息,哭了一路。这不是矫情。一个才31岁的生命,一个以声音与辩才改变无数学子的年轻人,就在讲台上被按下了暂停键,而且是永远的暂停,这很难不让人悲痛。
少年时,查理是童子军,还拿到“鹰级”证书,那时就显露了他的领导才能。高四时,他写了一篇评论,批课本里的意识形态偏见,被电视台请去访谈;只读了半学期大学,便认定现在的美国校园会把学生教坏,于是退学。18岁时,他创立 Turning Point USA(美国转折点),四处演讲、筹款、辩论,把组织一步步做成覆盖全美校园的青年保守派平台。
他不只在讲台上。他还把演讲、音频、视频与写作集为一体,每天长达数小时的广播与播客,训练出一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听众群。让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种“你来证明我不对”的现场姿态。在对手人群里,面对尖锐的问题,从不躲避,而是用常识讲道理,说服了很多年轻人。
2016年,他在22岁时公开力挺特朗普;2024年,他为共和党争取年轻选民奔走,却不求官位,继续把全部精力用在和年轻人的沟通上。许多人相信,如果没有今天这一枪,他完全可能在未来的美国政治版图上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比如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
这些传记式的点滴,解释了为什么他有那么多支持者,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这么多人会哭。
这些年来,美国政治越来越趋于暴力和黑暗。美国两百五十年的政治文化,总要以辩论与文字为荣光。可以反驳、可以反对,但不能说不过对手就开枪。
民主政治的核心,不是让你爱上对手,而是让你学会在不相爱时依然共处——靠程序、靠文字、靠一场又一场吵到脸红脖子粗、但散场还能握手的辩论,而不是靠枪。
去年,特朗普险遭暗杀。今年,查理终于没避开那颗子弹。美国的政治从来没有今天这么黑暗和危险。
特朗普说没人比查理更懂美国青年的心。或许美国很多年轻人会因为他的死,而重新思考美国的教育和政治光谱左移的问题。
查理的离世是这个世界的巨大损失,他的死亡堪比马丁·路德·金之死。1968年,那位黑人领袖的遇刺,开启了美国向左转的进程。如今,查理之死,可能也是美国右倾的标志性事件。
查理之死,不仅仅会让美国人深思和悲痛,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对中国青年来说,也值得多想一步:一个国家的未来,终究要靠青年去塑造。青年要有表达的勇气,要敢于进入公共讨论场,要能用常识与逻辑说服别人,而不是被动接受、沉默退让。一个社会是否健康,就看它是否愿意给年轻人留出辩论和试错的空间。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枪,而在于敢说、敢辩、敢想的青年。一个社会如果能保护这种力量,它就会更有未来。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查理倒在枪口下,他的一生被粗暴终止,但他的思想、他的风格、他的勇气,已经落进无数年轻人心里。麦子死去,却可能孕育出新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上一篇:美国的无力,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