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政治史上,上一次在两年内更换五位总理,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动荡不安的“第四共和国”时期。而如今,这样的政治动荡竟有可能在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体系下重演。2024年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任命了四位总理。眼下,第五位——中间派政治人物弗朗索瓦·贝鲁正面临下台危机。
贝鲁决定在9月8日就其提出的2026年440亿欧元削减财政赤字计划发起信任投票。此举震惊各方,因为这可能直接导致其政府垮台。尽管法国公共债务已经达到GDP的114%,而年度赤字也高达5.4%,但他的紧缩计划仍遭到议会各派系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来自极右翼“国民联盟”(RN)和中左翼“社会党”的抵制,几乎令贝鲁无力回天。
作为少数派政府总理,贝鲁本寄希望于即便反对党无法支持,至少能够在赤字控制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法国国民议会的三大政治势力之间针锋相对,要想从中争取到合作几乎不可能。国民联盟和社会党迅速表态拒绝支持,极左翼领导人梅朗雄更是早早划清界限。尽管贝鲁本周试图与各党领袖会面进行最后磋商,但国民联盟主席巴尔德拉一句“没有奇迹发生”就揭示了结果。
社会党领袖福尔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协助组建新政府,但条件是将赤字削减目标减半,仅为220亿欧元。然而,这一提议很快也被梅朗雄驳斥为“令人震惊”,称社会党不代表整个左派,这再次表明左派内部同样四分五裂。
政坛普遍认为贝鲁大势已去。马克龙阵营内部人士甚至坦言:“他完了,一切归零。”与此同时,巴黎街头正酝酿更多抗议和罢工,定于9月10日和18日爆发。而民调机构Ifop数据显示,若此时举行新一轮议会选举,极右翼RN及其盟友将在首轮投票中获得33%的领先支持,远超左翼四党的合计25%。马克龙的中间派可能只能拿到可怜的15%。
正因如此,马克龙被认为不会冒险再解散议会,而是很可能选择任命新总理继续维持政局。但现实是:无论是社会党的福尔,还是马克龙阵营内部如国防部长勒科尔纽、司法部长达尔马南等人选,都难以在当前的议会结构中打破僵局,推动预算案顺利通过。
尽管马克龙一再强调自己不会辞职,并将履行至2027年的总统任期,但他的掌控力已明显削弱。在这种背景下,他希望尽快任命一位新总理来替代贝鲁,以确保法国能制定出2026年预算,避免财政空转。
这已经是马克龙自2024年1月以来的第五位总理人选。然而,不断更换总理并未能实质性解决法国的政治瘫痪,反而凸显出议会长期失衡、党派极化以及总统权力的尴尬处境。在无法组成稳定执政联盟的情况下,法国的政治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