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自岛内“8·23大罢免”结束后,台民意机构民进党团干部纷纷请辞,但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27日在脸书称,“大罢免”是穷尽一切可能让民进党在台民意机构过半,何错之有?岛内亲绿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28日表示,柯建铭的态度体现罢团并没有责任感、歉疚感与羞耻心,质疑台湾社会的伦理道德真的出现问题。此外,他认为免责风气不只出现在民进党罢团领导人身上,知名领衔人曹兴诚与绿营民代沈伯洋也是抱同样态度。
游盈隆指出,民进党在“大罢免”失败后出现检讨声浪,矛头直接指向柯建铭,但他直球对决,还发文反问。台湾历经半年以上的社会动荡与政局不安,“大罢免”结果32:0,柯建铭却没有一点歉疚感。游盈隆批评,这是赤裸地展现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错误认知。
游盈隆认为,柯建铭这样的表现印证了他观察罢团领导和积极参与者的普遍心理,就是免责意识、免责感。但他认为免责感强烈与否因人而异,但在柯建铭身上表现的非常强烈。柯建铭跟其他罢团领导一样,如曹兴诚与沈伯洋等,都不会有责任感、罪恶感、歉疚感与羞耻心,重要的是,台湾社会可以接受吗?
游盈隆以小孩丢石头为例表示,在纯朴的社会,如果家中小孩顽皮,丢石头不小心砸破隔壁邻居的门窗,父母会带小孩到邻居家道歉并赔偿。 但曾几何时,民进党在台民意机构的带头人竟认为可以做错事无需道歉也无需负责,还强硬地说何错之有?
针对台行政机构公布“内阁”改组,游盈隆指出,虽然人数多达16人,但“特任官”只有6人,真正重要的部门只有三个,台经济部门、卫福部门与“台发会”。,这是在回应“大罢免、大失败”吗?游盈隆觉得,这比较像是一个障眼法,一场烟火秀。民进党当局显然试图借由更换看似人数不少的行政官员,转移社会大众对“大罢免、大失败”的关注。游盈隆质疑,只变换“队形”,就能平息在野党与民众的怒火吗?如果那样想,就太一厢情愿,太鸵鸟主义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