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这对“塑料盟友”又闹掰啦!近日,双方因某些利益分歧再度吵翻,言语间尽显互怼之态。其中一方脏话连篇,尽显其素质低下,完全不顾及所谓“盟友”的脸面。而另一方则选择硬刚,毫不畏惧地回怼,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这一幕仿佛一场闹剧,昔日所谓的“盟友”关系在利益面前如此脆弱。美印本应在国际舞台上携手合作,却因短视和私利而陷入这般争吵,实在令人唏嘘。这种“塑料盟友”的状态,也让人们对其未来的合作前景充满担忧。
最近,美印这对"塑料盟友"又吵翻了!当地时间8月4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真实社交”平台上大发脾气,不仅痛骂印度“买俄油并在公开市场转售牟利”,还放话要大幅提高对印度的关税。然而,面对美国的连番威胁,印度直接选择“硬刚”,明着表态:与俄石油能源交易照常,绝不妥协!
特朗普两周三连威胁
关税大棒层层加码
这已经是特朗普半个月内第三次拿关税对印度"敲桌子"了。早在7月30日,他就撂下狠话:从8月1日起先对印度商品征收25%的基础关税,要是印度还敢继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武器,那就再加一轮"惩罚性关税"。
这是7月3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拍摄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8月1日关税正式生效当天,特朗普还自信满满地对媒体说"我相信印度会停购俄油",结果转头就被现实"打脸"。8月4日的最新表态里,他更是把矛头直指印度的能源贸易,声称印度"低价买俄油再高价转卖"的行为必须被惩罚,关税额度将进一步提升。
其实,美国对印度的关税攻势并非突发。今年4月,特朗普就曾签署总统令要把对印关税提到26%,只是当时以"谈判诚意"为由暂缓执行,给了三个月"缓冲期"。而如今生效的25%关税,已经覆盖了印度对美出口的870亿美元商品,从服装、药品到珠宝、石化产品,全是印度的优势产业。特朗普还不忘倒打一耙:"印度关税全球数一数二,我们早就吃亏了!"
印度硬气回怼:
能源自主凭啥被管?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印度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硬刚"。政府消息人士直接向媒体放话:"印方将继续与俄罗斯的石油交易。”
8月4日晚,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更是火力全开。他在声明里明确表示,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是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负担可预测的能源成本,是全球市场形势所迫的必然选择,将印度作为指责目标毫无道理。声明还强调,印度将如所有主要经济体一样,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与经济安全。
他还甩出一组扎心数据:2024年欧盟和俄罗斯的商品贸易额高达675亿欧元,服务贸易172亿欧元,比印度多得多,“美国咋不骂别人?这双重标准也太明显了!”
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在华盛顿白宫出席联合记者会。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印度总理莫迪的表态则更显战略底气。他公开宣称"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号召民众购买并推广本土产品。印媒直接点破:这就是对特朗普骂印度是"死亡经济体"的正面回怼以及对美国宣布加征关税的间接回应。莫迪这招相当巧妙——既然美国要加关税,那印度就靠内需和本土产业顶住压力,同时也向美国表明不会轻易屈服于其贸易威胁。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也给民众吃定心丸:政府会通过外交谈判保护农民、工人和中小企业利益,在农业、乳制品等关键领域"绝不妥协"。
利益面前谁也不让步
美印博弈还得继续
说到底,这场关税风波的核心还是利益博弈。美国想逼印度在美俄之间"二选一",尤其不想看到印度继续和俄罗斯做能源、军火生意。但印度有自己的小算盘:俄罗斯石油价格低、供应稳,每年能帮印度省下大笔能源开支,这种实惠谁能拒绝?而且印俄早就签了长期石油合同,哪能说停就停?
更重要的是,印度正憋着劲冲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肯定不想被美国的关税掐住脖子。通过扶持本土产业、扩大内需,印度就是要让美国知道:想靠关税逼我们低头?没门!
目前来看,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还在升级,印度的反制态度也越来越强硬。这场美印之间的"硬碰硬"会如何收场?是继续互抡大棒,还是找到谈判妥协的空间?恐怕还得看双方谁能扛到最后。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利益面前,谁都不会轻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