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却突然确诊癌症,1000元套餐还要做吗?
创始人
2025-07-28 19:42:26
0

年年体检却突然确诊癌症,这让许多人对体检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原本以为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预防疾病,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那么,对于仅需 1000 元的体检套餐,还值得去做吗?其实,体检的价值不应因偶尔的意外而被否定。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提前发现癌症,但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基本状况,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问题如果及时干预,也能避免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所以,1000 元的体检套餐依然有其做的必要,它是我们关注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张晓玲是北京一名执业律师。她43岁,自认是一个兢兢业业、关注身体健康的中年人。她所在的北京律协每年为律师们购买体检服务,从2013年起,张晓玲年年不落地在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康国宾”)体检,她称从未被告知有患癌风险。张晓玲一直对自己稳定的健康状况很满意,“人家说你这个年龄身体很好了,我就认为自己很好了”。

直到2024年10月,她被突如其来的病魔击溃:她在三甲医院确诊肾癌,几个月后,又被确诊为肾癌骨转移,已是骨癌晚期。医生告诉她,她的腰椎骨被肿瘤腐蚀最严重的地方,薄得“像纸一样”,“有一点外力就会断”,随时有生命危险。

奔波于多家诊疗机构的张晓玲听到医生说,癌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张晓玲顿时产生一丝念头,问题已经有些年头了?她回想过去10年,一直坚持在爱康国宾体检,2023年的套餐覆盖全身120项指标,在门店的销售价约1000元左右,算是相对高端的档位。她说,爱康国宾从未告知她有患癌风险。她的套餐里还包括“癌胚抗原定量”(CEA)项目(这是一种检测血液里“肿瘤标志物”含量的项目,在商业体检中心和三甲医院体检套餐中很常见),检查结果也在正常区间。

一个常年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诊断出肾癌和骨转移,是否错过了及时发现病灶的窗口期?在经过长达157天的治疗后,张晓玲目前病情稳定。今年7月14日,她公开发声,认为爱康国宾等医疗机构的误检、漏检,像一把钝刀,切断了她早期治疗的可能。

随后的17日、18日,爱康国宾两次发布声明,表示“已完成对张女士的历年体检报告与档案的核查,并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确认爱康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进一步确认爱康无责”。

19日晚,张晓玲公开表示,她不认可爱康国宾的两次声明内容,并将进一步诉诸法律渠道。凤凰网就此事联系了爱康国宾,截至发稿,对方未正面回应,但表示近期可能有进一步的公告发布。

这起医疗纠纷发生后,很多网友参与讨论:商业体检机构还值得信赖吗?癌症检查真能筛查出癌症吗?如果连癌症都发现不了,坚持每年一度的常规体检,还有意义吗?7月23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提到:“群众对一些商业体检机构医师操作不规范、检查敷衍、体检结果在不同机构有出入等方面存在质疑,需引起重视。”

凤凰网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同时也是北京京西肿瘤医院早癌筛查中心主任的张晓东,北京某三甲医院泌尿科医生刘勇针对此事的几点争议,以及公众所关心的“体检问题”,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他们建议,第一,常规体检大多只能筛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类慢性疾病,对癌症的筛查作用非常有限;

第二,每一种检查方法(如超声、CT、核磁)都有自身局限性,更有效的方式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每两三年进行“交叉检查”,不仅是换方法,还要换医院、换检查项目,轮流检查——但如果医生们要求每个患者都去做发现癌症概率更高的CT和核磁,又容易掉入“过度医疗”的指责里,他们只能模棱两可地建议;

第三,关注癌症早筛,防癌于未然,这样癌症“就可以及时打断”,降低死亡率。

屡次发声后,张晓玲的微博评论区聚集了一些称自己曾遭遇“体检漏检”的人。有人说自己在商业体检中心做了甲状腺超声检查没有问题,5个月后在三甲医院查出甲状腺癌;有人说其母亲体检时被告知没有问题,一个月后发现是癌症晚期;还有人提到,她的公公在体检机构检查显示一切正常,几天后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查出来白血病,住院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

现实中,也确有人因癌症漏检、对体检公司索赔成功的案例:如据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今年5月公开,一名职员曾参加单位体检,显示肺部“未见异常”,一年半后却确诊了癌症晚期,以“漏检”起诉了体检公司。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体检行为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也具有预防疾病、发现疾病的作用,依法判决某门诊公司赔偿这名职员13.7万元。

具体到张晓玲的病例上,她最后一次在爱康国宾体检时间为2023年10月,第二年10月却被三甲医院确诊肾癌,责任是在体检中心吗?

爱康国宾在声明中表示,张晓玲罹患的肾脏透明细胞癌,“其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引用一篇论文数据称,肾癌样本的生长速度范围是0.2厘米/年-6.5厘米/年,由此认为张晓玲在爱康体检时从没有肾癌迹象到一年后发现肾癌大小为3.3cmx3cmx3cm,属于生长速度范围内。

张晓玲表示不认可,她认为“癌症从不是突然降临的”。她发给凤凰网一封长达2300多字的公开回应中写道,“爱康国宾在长达10年的体检服务中没有提示癌症发展过程”。

2023年,张晓玲在爱康的体检报告提示了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但是她表示爱康国宾并没有告知她有患癌风险。一年后,她确诊肾癌,曾请三位北京三甲医院医生帮她分析体检报告,其中一位是某医院肿瘤科主任。这位医生告诉张晓玲,2023年体检报告的结果已经是危险的信号。“虽然它(指体检机构)不能确定(是癌症),但是它肯定要建议你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张晓玲向凤凰网转述道。她还提起去海外治疗时,一位外国医生告诉她,“肿瘤形成的时间很长,而且转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

至此,医患争议聚焦在张晓玲所患肾癌从出现发展到初次确诊时的大小,究竟花了多长时间。

北京某三甲医院泌尿科医生刘勇向凤凰网介绍,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人群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为多,男女发病率约为2:1。从高发人群的性别和年龄角度而言,他认为张晓玲的确属于“少数”。刘勇说,不同患者的癌症生长速度不同,肾透明细胞癌的年均增长约0.3-0.6cm(直径),一些高级别肿瘤生长速度能达到2厘米/年。照此计算,刘勇认为张晓玲的病灶“最快1年多长出来,最慢可能长了10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北京京西肿瘤医院早癌筛查中心主任张晓东也表示:“各种肿瘤的发展都有一个概率。”她的一位同学长期在医院做乳腺超声,仅过了半年,就从没有乳腺结节发展为癌症,且转移到腋窝淋巴结。

张晓东以她更熟悉的消化道肿瘤为例解释。一个肠息肉慢慢发展成肿瘤,90%的情况下需要5-10年的时间。但特例不时出现。有一个患者在其他医院做肠镜时什么都没有发现,一周后来张晓东医院做肠镜,肠子已经堵了。“我们很惊讶,再漏诊也不可能漏成这样。”后续治疗时,张晓东发现,这名患者的肿瘤的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很快,患者出现了皮下转移,只过了一周,全身到处鼓包。

财新报道《爱康国宾十年体检后确诊肾癌之争》中,海外医疗机构盛诺一家高级医学顾问庄时利和认为,根据患者公开的免疫组化报告显示的WHO/ISUP II级(一共4级)说明分级偏低,侵袭性应该没那么高,所以可能不会长得那么快。“但由于目前信息不充分,很难判断究竟是人为事故还是医学检测限制。”

张晓玲强调,她一直在爱康国宾做“癌胚抗原定量”(CEA)血液筛查癌症项目,这个检查是为了检测血液里“肿瘤标志物”的含量。10年间,她的相关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爱康集团声明写道,“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癌胚抗原CEA不能用于肾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与肾癌无关。在体检中,癌胚抗原CEA被用于其他一些器官的风险评估。”

凤凰网检索后发现,CEA检测普遍出现在商业体检中心和三甲医院的体检套餐中,是肿瘤筛查项目的一项常见检查内容。在爱康国宾官网,一款售价450元的体检套餐就包含CEA检测,页面对CEA指标的解释是:“系光谱学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胰腺癌的筛查、疗效观察和愈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胃、乳腺、肺癌等也可升高。”

张晓东表示CEA是一个广谱(指具备广泛有效性)的肿瘤标志物,对不同癌症的敏感度不一样。比如对消化道癌相对敏感,但对肾癌就不敏感。并且,“肿瘤标志物能筛出来都是晚期癌

刘勇认为“很多人对肿瘤标志物有迷信”。他解释道,不是所有的肿瘤都有肿瘤标志物,人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肿瘤,同一个部位也可能长出不同类型的肿瘤,而“绝大多数肿瘤都没有肿瘤标志物”。其中,胃、胰腺、前列腺癌等有肿瘤标志物。

刘勇形容,肿瘤标志物筛查就像撒了一张网,这张网不一定会捞到什么样的肿瘤标志物,有可能捞到“大鱼”,也可能漏掉“泥鳅”,出现遗漏。而张晓玲所患有的泌尿系统肿瘤,大部分都属于极易被漏掉的“泥鳅”。刘勇同时提到,在正规医院的检查中,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去做CT、核磁,因为它们发现病灶的几率更高。

丁香医生的一篇文章总结道:“普通人没必要做‘癌症标志物’筛查,目前它还不能有效筛查癌症,更多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监测。”

2023年10月,爱康国宾对张晓玲的肾脏超声检查情况的描述是:“右肾可⻅⼀个强回声,左肾实质内可见大小约为12x11mm的⾼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团块内未⻅明显的⾎流信号。”报告初步意见是红色字体的“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钙化灶”。

张晓玲注意到这行红字,她不懂是什么意思。她曾听爱康国宾工作人员说过,“如果出现重大问题,确实需要风险提示,我们一定会给你打电话。”但是她没有接到电话。她随即去了爱康国宾门店询问红字的意思。一位当值临床医生看了报告,告诉她没有任何问题。据张晓玲回忆,那次做超声检查时,她也问过做B超的医生,对方边看屏幕边说,没啥问题。

2025年4月9日,病情趋于稳定的张晓玲再次去她2023年体检的爱康国宾某门店,想让他们再次解读当时的体检报告。经理和前台为她找了一位值班医生。在张晓玲提供的一段录像中,一位女医生坐在办公桌前,对张晓玲解释什么是右肾钙化灶:“钙化灶,你看我这手上有疤,小的时候挫伤了,钙化了,好了(恢复了),不用管它。”张晓玲称,她记得这位医生说自己是“三甲医院刚退休来这里上班的”。

刘勇表示,“23年才发现(钙化灶、错构瘤可能),24年就确诊肿瘤了,你很难说当时的钙化或者错构瘤到底有没有可能是病灶,完全有可能。” 他认为,张晓玲在爱康国宾所做的常规体检以超声检查为主,如果超声医师经验不够丰富,或者扫描方式、角度不够好,从理论上而言,“误报是完全有可能的”

张晓东介绍了他们的治疗经验:如果在患者的超声检查中首次发现“错构瘤”,他们一般会缩短建议复查的时间,比如从一年一查缩到半年甚至三个月一查,以观察肿瘤的动态变化,或者增加CT或核磁检查来辅助诊断如果依然无法排除是恶性肿瘤,则会建议患者做穿刺检查。

刘勇认为,张晓玲坚持体检的习惯很好,但是她对肿瘤的筛查依然局限在肿瘤标志物和腹部超声这两种基础方式上。

“超声就像拿着手电筒往一个黑屋子里看一样,能不能看到问题、能不能准确识别很依赖检查医生的手法、照射角度和判断能力。”据刘勇介绍,超声观察到直径2cm以上肾透明细胞癌的几率是70%-90%,观察到直径2cm以下病灶的几率不到50%。这是因为超声是一种偏主观的检查。假设医师在检查时稍微调整了声波的宽窄或强度,看到的图像则完全不一样。而肾的结构像蚕豆,如果病灶位于肾的内侧(即内生型),“很难通过超声发现”。

刘勇说,对于甲状腺、乳腺这类浅表部位的肿瘤,超声检查准确率比较高。而人们熟悉的常规体检里的检查手段,包括抽血、验尿、拍胸片等,发现肿瘤的几率都很低。“除非是非常大、比较晚期、很典型的肿瘤,能通过常规的超声、X光透视发现。”比如,肺部长了比较明显的肿瘤,可以通过胸片查看到肺部阴影,再做CT进一步确认。

张晓东持有相似的观点:“病灶比较小的肾癌,特别是长在肾髓质内的小肾癌,其实是B超(即超声检查)的一个盲区。”

有一次,一个30多岁的男患者哭着去找张晓东,说体检做B超,查出了肝癌,肝上占位10公分。他在张晓东的医院又做了一次B超,B超室的同事说,他们全科人凑一块看,也看不见有个10公分的肿瘤。为了保险起见,又让患者做了肝核磁,确实什么都没有。

“现在我们都想不明白,体检中心看见的这10公分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还有医生猜是不是他们把胆囊看错了。张晓东感到无奈,“患者多倒霉,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以为自己得肝癌了,天都塌了。我们和患者解释也很困难,除了说当时体检的医生没经验、不会做B超,还能说啥?”

刘勇和张晓东都认为,更有效的癌症筛查方法是做增强CT

张晓东所在医院的早筛中心曾接诊过两名50多岁的女性,她们家族里都有人得过肾癌,属于高危人群。医生给她们做B超和增强CT,B超结果均显示没有异常,但是,在这两例增强CT上,医生发现了只有1点几厘米的小肿瘤。术后均诊断为肾癌。

之前有患者问张晓东,为什么你既给我做B超,又做核磁、CT,只选一种不可以吗?“有的时候真不行,”张晓东说,“通过不同的检查手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相同的部位,谁也替代不了谁。

“没有检查是100%准确的,检查的意义是提高发现病变的几率。”刘勇说,不同检查手段发现病灶的几率不同,CT和核磁均高于超声检查。他同时认为,张晓玲所经历的体检过程有优化的空间,更加规范的做法是,如果医生通过超声发现她的肾部有异常,应该建议她去医院进一步就诊。

尽管对于医疗机构从业者而言,这只是提醒患者去做进一步检查,但到了实践之中,他们确实面临着另一重现实考量:是否会造成过度医疗?

“如果给每个人都做了CT、核磁,最后大部分(人)没有发现问题,他们会觉得这是在过度医疗。”刘勇说,目前没有相应规范要求某个年龄段的患者必须做CT或核磁检查。

张晓东也表示,医生不能因为害怕漏诊,就让病人全都做增强CT。“肺癌的早癌筛查会做胸部CT,因为它的发病率高。但对于发病率比较低的肾癌,让普通人一年做一个CT,也是不合理的。”

南方周末关于此事的报道也引用了浙江一名肿瘤医院医师的声音:“前些年医患关系很差,动不动医闹,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医生对误诊或漏诊都是心存忌惮……”所以现在医生们常常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既不敢把话说死,也不敢不说。”

张晓玲发表公开声明后,刘勇一直在网上跟进事件的进展。他非常理解张晓玲的心情,他认为,但凡期间张晓玲能(被提醒)做一次CT、核磁检查,都有可能更及时地发现病灶。“她把小概率事件都赶上了。”刘勇遗憾地说。

刘勇看到有网友表达担忧,如果连肿瘤都发现不了,我们做体检还有什么用?

“常规体检是对人体本身状态的评估,比如肝肾功能代谢指标、血脂、血糖、尿酸等。”刘勇说,其作用是把常见风险筛查掉,对于肿瘤来说,“常规体检起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张晓东也提到,常规体检尤其是单位组织的体检,大多只能筛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类慢性病。“针对癌筛只是‘捎带手查,或歪打正着发现进展期或晚期癌’,公众不要期待值太高,也奉劝各种体检机构不要轻易就宣传自己可以筛查早癌,会冒很多风险。”她同时建议,高危人群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不要指望单位体检。

刘勇说,人们去医院看病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病史、家族史进行更有针对性检查,而体检机构不会“量身定制”,大多按照性别或年龄粗略地安排体检大项。即便是常规体检或许能发现的癌症,也存在无法被照顾到的情况。比如,国内的体检机构通常为50岁以上男性增加前列腺癌的筛查,但刘勇遇到过的最年轻的前列腺癌患者只有37岁。这意味着人们需要主动安排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

刘勇给长辈设计的体检规划是50岁以上每两三年做一次胃肠镜,女性定期做宫颈TCT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用于检查是否有早期的宫颈癌细胞),并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每两三年进行“交叉检查”——不要每年都在同一家机构体检,也不要每年都做同样的检查项目。对于每年都需要随诊复查的患者,可以定期采用CT或核磁的检查方法,避免方法学的“灯下黑”,减少遗漏的可能性。

有患者介意CT辐射,刘勇说,大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权衡。“现在低剂量CT放射量不算特别大,相当于普通胸部CT的1/3左右,所以我两三年接受一次这样的检查我是能接受的。”

有一次,刘勇的门诊来了一位女患者。她长期排尿困难,检查后需要做膀胱颈狭窄的手术。按照惯例,医生要在术前评估她的泌尿系统,也就是彻底检查她的肾、输尿管和膀胱。检查手段有两种,超声或CT。刘勇说,尽管CT有辐射,但医生通常建议选CT,因为“它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

“当时这个病人不是特别乐意,她觉得我们是过度医疗。我做一个膀胱手术,为什么给我查肾的CT?”病人选择了超声检查。此时发生了一个插曲:由于超声排队时间太久了,很可能赶不上原定的手术时间,刘勇和患者商量改成CT。恰是这个改动,让患者肝脏上的一个肿瘤得以被发现——虽然CT检查的是肾,但扫描腹部时也能观察到其他器官。经会诊后确认为肝癌。

“这就是一个偶发癌。”刘勇说。偶发癌是说那些在检查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的癌症。这位患者40多岁,由于肝没有痛觉神经,所以她先前没有感受到任何不适。更幸运的是,女患者的两场手术都很顺利。

张晓东的建议是定期做早癌筛查。“癌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不能等到有症状了再去查,她说,“别觉得身体好、从来没去过医院就是好事,这样的病人如果得癌,一定是晚期癌。”

她认为,早筛的首要目标是留下个人健康档案。比如,有个肠癌患者做肺部CT时发现了结节,这个结节可能是之前肺上就有的,也可能是肠癌转移的。“要是这个患者过去定期做早筛,有一个自己的健康档案,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

第二个目标是发现癌前病变。“如果筛查出息肉,特别是不良的息肉,我们及时打断,就可以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降低。”

第三个目标才是发现早期癌。张晓东说,并非呼吁人们筛查所有癌症,因为癌症有100多种,有的发病率特别低,有的死亡率很高(早筛晚筛对生存情况几乎无影响,还会平添心理负担)。而中国的高发癌症包括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

张晓东补充道,每一个癌种对高危的定义不一样。她自己就是胃癌高危人群的一员。首先是年龄因素,她50多岁,属于高发人群;其次是家族遗传因素,她父亲是胃癌;再次是环境因素,她的祖籍山东是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最后是个人病史,她有慢性胃炎,经常胃酸过高。张晓东每一两年就做一次胃镜,已经坚持二十多年了。

人们时常谈癌色变,对癌症存有莫名的恐惧。张晓东说,会不会得癌症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出生时就注定的,“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也包括癌症,哪个不是和你的基因携带有关?”也正因此,她建议大家关注癌症早筛,“筛出来早癌,我们就可以及时打断,是完全能够降低死亡率的。”

应对方要求,刘勇为化名

作者 王之 乔雨萌

编辑 周褶褶 |排版 魏蔚

相关内容

女子商场试驾展车误启动险撞...
近日,一女子在商场试驾展车时不慎误启动,险些撞到人,场面惊险万分。...
2025-07-28 22:21:24
中美欧砸数千亿抢AI霸权,...
如今,中美欧纷纷砸下数千亿资金,争相抢夺 AI 霸权,一场激烈的角...
2025-07-28 22:02:59
退税1300多亿、挽损57...
“十四五”期间,减税降费成绩斐然。退税达 1300 多亿,犹如一场...
2025-07-28 21:25:45
特朗普:加沙达成停火是可能...
特朗普宣称加沙达成停火是可能的。这一表态显示出他在中东局势中的影响...
2025-07-28 21:01:55
特朗普再次表示:对普京非常...
特朗普再次宣称对普京非常失望。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猜测。特朗普...
2025-07-28 20:41:49
核查:柬埔寨击落泰国F-1...
目前并没有“柬埔寨击落泰国 F-16 战机”的相关确切信息。这类网...
2025-07-28 20:22:16
男童在小区内游泳池溺亡,物...
在小区内,一场悲剧悄然发生。一名男童在小区内的游泳池中不幸溺亡。据...
2025-07-28 20:01:47
年年体检却突然确诊癌症,1...
年年体检却突然确诊癌症,这让许多人对体检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原本以为...
2025-07-28 19:42:26
“重庆姐弟坠亡案”涉事房产...
“重庆姐弟坠亡案”涉事房产以 60 万起拍,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2025-07-28 19:24:49

热门资讯

女子商场试驾展车误启动险撞到人... 近日,一女子在商场试驾展车时不慎误启动,险些撞到人,场面惊险万分。所幸未造成实际伤害,但这一事件引发...
中美欧砸数千亿抢AI霸权,谁领... 如今,中美欧纷纷砸下数千亿资金,争相抢夺 AI 霸权,一场激烈的角逐悄然展开。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科技实...
退税1300多亿、挽损5710... “十四五”期间,减税降费成绩斐然。退税达 1300 多亿,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企业注入活力,助力其在经...
特朗普:加沙达成停火是可能的 特朗普宣称加沙达成停火是可能的。这一表态显示出他在中东局势中的影响力期待。特朗普一直试图在国际事务中...
特朗普再次表示:对普京非常失望 特朗普再次宣称对普京非常失望。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猜测。特朗普此前与普京之间曾有过复杂的互动与关...
核查:柬埔寨击落泰国F-16战... 目前并没有“柬埔寨击落泰国 F-16 战机”的相关确切信息。这类网传说法往往缺乏可靠的证据和官方证实...
男童在小区内游泳池溺亡,物业:... 在小区内,一场悲剧悄然发生。一名男童在小区内的游泳池中不幸溺亡。据悉,这名男童还不到 10 岁,如此...
年年体检却突然确诊癌症,100... 年年体检却突然确诊癌症,这让许多人对体检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原本以为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预防疾...
“重庆姐弟坠亡案”涉事房产60... “重庆姐弟坠亡案”涉事房产以 60 万起拍,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2 万多人纷纷围观,然而却无人报名...
港警通缉19名外逃反中乱港分子... 港警近期通缉 19 名外逃反中乱港分子,其中不乏澳籍人员。这些分子曾在香港制造混乱,严重破坏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