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转变。而如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欧盟似乎也面临着某种“危机”。特朗普在离开白宫前,一系列举动仿佛有意断了冯德莱恩的后路。他的政策调整和决策,给欧盟在与美国的互动中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欧盟曾依赖与美国的紧密关系,然而特朗普的举动让其陷入尴尬境地,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和立场。这一变化或许将促使欧盟更加坚定地寻求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地位,也让人们对未来的国际政治格局充满了诸多猜测与期待。
欧盟是不是真的要给美国跪了?如果特朗普在关税上得寸进尺,欧盟又有什么办法应对呢?
日前,美日两国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共识,特朗普政府将原本针对日本汽车追加的25%额外税降至15%,作为回应,日本石破茂政府则承诺增加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采购。表面上看,美日双方好像谁都没吃亏,但实际上,石破茂政府同意这份协议,完全也是出于一种无奈。特朗普已经明确将关税延期的时间定在8月1号,随着时间的逼近,日本方面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不然,美国对日本加征的关税税率就是25%,现在的15%关税税率虽然对日本来说同样不是很好受,但至少少了10%,这已经石破茂政府让特朗普做出的最大让步了,如果日本不见好就收,搞不好连这15%的关税税率都很难争取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只能选择“投降”了。日本是“投降”了,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影响,那就是特朗普在接下来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谈判中,15%的关税税率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值,至少不会低于这个参考值。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日本“投降”后不久,欧盟这边貌似也要跪了。27号当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特朗普在苏格兰会面,期间双方谈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关税问题,根据之前特朗普划定的8月1号最后期限,过了这个时间,如果美欧双方没有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共识,美国将会对欧盟加征30%的关税。换句话说,特朗普在离开白宫前往苏格兰之前就已经断了冯德莱恩“后路”,虽然欧盟方面难以接受30%关税税率这个结果,但美国并没有给欧盟过多的考虑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只能硬着头皮上。目前,冯德莱恩的团队已经将15%的关税税率考虑在内了。最开始欧盟期望的是“零关税”,眼见没有任何希望,于是便改成了10%的关税税率,但依旧满足不了特朗普的胃口,现在又把15%的关税税率考虑在内,这次欧盟可能真的要跪了。毕竟,不退不行,欧盟当下对美顺差超1500亿欧元,如果双方真打起来,出现破坏性贸易战,那损失最大的还是出口大户欧盟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这次冯德莱恩与特朗普还是没有谈拢,8月1号后,美国针对欧盟加征30%的关税,那欧盟又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反制美国的手段呢?就目前情况来看,欧盟的应对措施至少有两种:首先,寻求在美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开展贸易合作。在这之前,冯德莱恩就曾明确强调,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欧盟寻求在美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开展更多贸易;其次,准备使用《反胁迫工具法》反制美国,该法案自2023年生效后,就被部分专家视为反制措施中的“关键武器”。因为根据该法案,欧盟不仅可对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同时还可限制第三国公司参与公共采购项目,或对服务贸易和投资设限。
在冯德莱恩会见特朗普之前,欧盟就已经做好了决定,如果谈判谈崩了,并且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高关税,那欧盟就对价值近100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波音飞机、汽车和波本威士忌等,并且欧盟已经将反制时间定好了,就在下个月的7号。另外,欧盟对美加征关税反制的时候,还准备精准打击特朗普政府的“痛点”,重点放在农业和工业商品上,因为这些商品将主要影响到“红州”,也就是俗称的“共和党州”,其中包括路易斯安那州的大豆和家禽肉、密歇根州的汽车、佛罗里达州的香烟以及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牛肉。要知道,这些州都是共和党票仓,如果欧盟真的这么做了,那这些“红州”的农业、制造业必然也会遭受重大影响,这或许还真能让特朗普政府“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