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特定情境或观念中,可能会出现猪被视为比人金贵的说法,这往往是一种极端或错误的认知。猪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在养殖过程中确实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并不意味着猪就比人金贵。人是有思想、情感和创造力的高级生物,拥有独特的价值和尊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是猪还是人,都不应该将它们进行不恰当的比较和评判。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合理、人道的方式对待动物,确保它们在生命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尊重。
好多打工人自嘲是“牛马”,现实很残酷,真实的情况是“牛马不如”,比如,在通风换气这个待遇上,就不如猪。
7月2号,K1373次列车被撞脱线,车厢内闷热异常,至少31°C,有男乘客情急之下砸窗透气。
广铁长沙客运段的通报却说,“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有人翻出《生猪运输管理技术要求》国家标准,里面说,从2024年4月1日开始,生猪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厢内的空气流通,温度高于25°C或者低于5°C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生猪应激。
所以你看,在开窗通风这个事儿上,人还不如猪。
其实,高于25°C猪要通风这个规定,早在2018年10月31日农业农村部第79号公告里面就有了。
2006年,《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出台,首次系统要求加强畜禽运输管理,但没有直接规定温度细节。
2010年《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建议高温时采取降温措施,但未具体到温度。
为什么要规定一个具体的温度,不再靠人评估,我估计是因为人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猪不能说话,但它会死给你看啊。
在标准出台前,中国多地曾发生因高温运输导致生猪集体死亡的案例。例如:
2003年夏天,广东一辆运猪车,因通风不足,车厢内温度超40°C,闷死50多头。
2016年的湖南,运输途中未通风,死了30多头猪,直接经济损失超10万元。
高温运输不仅导致死亡,还可能因应激削弱猪免疫力,增加疫病传播风险,比如非洲猪瘟,后来促使监管升级。
所以你看,猪的这个待遇也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回到K1373次列车该不该破窗,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无需争论的话题。因为规定早就摆在那里了。
比如:
这些规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车厢不通风,乘客有权自救。
所谓,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破窗应急预案紧急程度,没有任何依据,完全是张嘴胡来,底气来自不学无术。
K1373次列车事件,这次是幸运的,没有闹出人命。如果真出了人命,我假设一下,领导会马上拿出这些规定,说完全是下面的人不按规定来,要严肃处理。
所以说,越是基层员工,越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关键时刻,挽救别人,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