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线”给两岸关系带来诸多启示与反思。它启示我们,任何成果的取得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守。在两岸关系中,这意味着要摒弃短期功利思维,以长远眼光看待两岸的和平与发展。
反思而言,不能让时间在两岸的隔阂与对立中流逝,而应积极作为,通过不断沟通、交流与合作,磨平分歧的线条,拉近心灵的距离。就像那十年的磨砺,只为铸就一条连接两岸的坚实纽带。只有这样,才能让两岸同胞共享和平红利,实现共同的繁荣与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交通部民航局7月6日宣布,为进一步优化空域环境、提升运行效率,即日起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线。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这一举措是为缓解有关地区航班增长压力,保证飞行安全,减少航班延误,保障旅客权益,对两岸民众都有利。
图源: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
W121衔接线的启用,标志着贯穿台湾海峡的M503航线,时隔10年之久,终于完全实现预先规划,全面使用。
相信很多人不太了解M503航线及其相关争议的来龙去脉,先简单做个科普:M503是一条由大陆方面规划设计、贯穿台海的南北向航线,另有东西向的W121、W122、W123三条衔接线作为配套,以接驳福建、浙江沿海机场。
图源见水印
打个比方,为了缓解陆路交通的塞车问题,需要修筑新道路、并配套修建辅路和匝道,大陆规划设计M503航线及三条衔接线,正是为了纾解台海空域航班的拥堵问题,以提高航班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在实施之前,相关规划就已经得到了科学论证,并在国际民航组织登记备案,简单概括,M503航线及三条衔接线就是一个便民利企的好设想、好方案。
然而,由于涉及两岸关系这一因素,早在20年前规划时,M503航线就受到陈水扁当局“抗议”,当时台方给出了两个理由:一个是担忧航空安全,也就是对大陆民航水平“不放心”,另一个就是影响台方所谓“防空预警”,这就是纯纯的政治问题了。
在马英九任内,两岸关系显著改善,大陆于2015年再次提出启用M503航线,但台方仍有异议,理由还是此前说到的那两点。彼时,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保持沟通协商,大陆方面基于善意和谅解做出“妥协”:M503实际航线西移6海里,三条衔接线暂不使用。同时,大陆还组织多家台湾媒体赴一线采访,摆事实、讲道理,耐心、翔实地说明M503航线启用后,不仅不会影响飞航安全,还可以大大缓解空中“塞车”,利好两岸航运与交流。
再到后来,民进党重新上台,蔡英文当局对待M503的态度,纯粹就是“闹”了,不仅亲手摧毁两岸协商机制,还借机对大陆倒打一耙,将否决大陆民航公司的两岸春节加班机申请作为“反制”,把民生福祉当做筹码。面对蔡当局的胡搅蛮缠,大陆自然不予理会,2018年以来,大陆回调了M503航线西移的临时安排,并陆续启用W122、W123两条衔接线双向通航,直至此次W121启用。
图源:台媒
从2015年M503主航线有限度启用,到如今三条衔接线终于全面使用,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在这里变成了“十年磨一线”的故事。
之所以“磨”了十年,根本原因是台湾当局的“拖”和“闹”。台方一而再、再而三炒作所谓“安全风险”,导致一条航线花了10年才完全开通,可谓举世罕见。M503作为航空专业议题,岛内政客、绿营名嘴本没有置喙余地,但在“抗中有理”的魔怔之下,硬是把本来毫无争议的航空技术问题复杂化、政治化。
对于台方质疑、异议,大陆方面为了照顾台方感情,一开始采取了搁置争议、循序渐进的态度,稳妥推进。事实证明,回顾十年间陆续开通的M503航线及衔接线,有关空域真的出现“风险”了吗?台方往返两岸航线真的受到“威胁”了吗?显然没有。但台当局的嘴,却是越来越硬。
当民粹凌驾民生、政治凌驾专业,两岸关系势必陷入无休止的拉扯,在这种情况下,大陆方面出于善意和谅解的“忍”和“让”,反而会被岛内政治势力“蹬鼻子上脸”。可曾想,一条“磨”了十年的航线,“磨”掉了多少本应创造的便民惠企红利?“磨”掉了大陆官方和民众多少耐心?“磨”掉了多少两岸互信?
图源:台媒
俗话说“好事多磨”,但民进党当局一味地在两岸正常交流交往议题上阻挠和添堵,好事“磨”久了也会变成憾事、坏事、糟心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如果台当局和某些岛内政治势力总是搞拖后腿、恶意拆台的伎俩,得利者是谁?损失者是谁?台湾民众应该好好算算这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