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猫冬”到“借雪生金”——吉林乡村冰雪旅游掠影
创始人
2025-02-25 09:31:41
0
松江铺银,长白飞雪,冬日时节的吉林大地银装素裹。   “哇,雪,快看!”飞机还未落地,来自浙江的小朋友刘恒就扯着妈妈衣角迫不及待地说。这是她第一次和家人到吉林看雪。   和刘恒一样,冰雪对南方游客有种特殊的吸引力,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等待他们的是滑雪、温泉、漂流、美食,那将是一个别样的冰雪之旅。   近年来,在冰雪产业的带动下,冬季的吉林乡村变得热闹起来,冰雪资源、民俗文化、特色产业、乡愁情怀融合成了一个个冬季文旅“卖点”,让一处处乡村旅游打卡地蹿红。以前习惯“猫冬”的村民,如今笑称自己在“忙冬”。隆冬时节,本报《翠花走千村》栏目组记者走进我省一个个冰雪小村,感受不一样的魅力。   端起冰雪“金饭碗”   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被称为“长白山第一村”,原始自然的面貌、鸡鸣犬吠的农家生活、各有特色的冰雪项目,让游客在冰天雪地中乐不思蜀。特别是内有朝鲜族大炕、榻榻米的民宿,一到雪季就处于满房状态,部分项目需提前预约才能体验。   近年来,安图县委重视边境村发展,建立了边境村协调联动机制,开展特色民居改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陈等项目建设,将奶头山村打造成“长白山第一村”国家AA级风景区。随后,红色旅游配套工程、民俗历史文化展馆、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游客服务中心、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先后落地,景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   二道白河镇副镇长、奶头山村党支部书记金文表示,多年来,村里以“旅游+农业+科技+互联网”模式运营,和全国各地的500多家旅行社、各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1.5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9万元。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纷纷端起“金饭碗”,吃上“旅游饭”:有人开办民宿、农家乐,有人养殖“溜达”鸡、鸭、鹅,也有人在家门口摆摊卖起特色小吃、民俗工艺小物件……共同绘就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幸福生活新图景。   冰雪小村万象新   正月里,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喜庆热闹。   南沟村与北大湖滑雪场山水相依,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时,村民们只是开饭店、做民宿,踏上“借雪生金”之路;而如今,南沟村已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与雪场实现了优势互补,打造出了一座充满魅力的“冰雪小镇”。   在南沟村经营温馨雪营民宿的村民李秀霞,这个春节被温暖与感动包围着。她向记者展示手机微信里一位四川小姑娘临行前的感言:“温馨雪营民宿是我来东北的第一站,它开启了我对东北的热爱,李阿姨一家的照顾,让我这个异乡人也有了家的归属感,未来的路都好像更加明亮了,我会记住大家的。”   这个雪季,许多年轻人为东北冰雪而来,小姑娘也是其中一员,她通过在李秀霞的民宿做义工解决食宿。春节期间,大家相聚于此。起初,小姑娘连春联上下联都分不清,经李秀霞耐心讲解,学会了贴春联;包饺子时,李秀霞又手把手地教,让她从手忙脚乱变得熟练。众人围坐分享生活的乐趣,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让这个小村庄在春节里收获了满满的温馨与欢乐。   据村党支部书记张增发介绍,近几年冰雪热,来这里的雪友越来越多,滑雪生意火爆,村里的冰雪旅游生意也蒸蒸日上。目前全村共有经营实体131家,带动周围农民就业400余人。   坐家门口把钱挣   “一年算下来,收入能到30多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付文亮望着室外纵横驰骋的雪地摩托满意地说。   他所在的抚松县东岗镇果松村,紧邻长白山度假区。守着“金山银山”不能错失商机,这几年,他与家人经营的雪地摩托、越野车生意火爆,雪季里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靠着位置优势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日子过得美滋滋。   东岗镇沿江村并不在景区附近,能把游客吸引过来下的是绣花功夫。   沿江村党支部书记于丽说,“这里冬天的雪美到了极致,令人陶醉,前些年我们村里的出租车司机、雪场服务员积极推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沿江村的发展得益于于丽这位“领头雁”。2016年沿江雪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于丽将原来的松散经营拢成“拳头”,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研融为一体,开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变“民宅”为民宿。   “有党的好政策引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于丽说,如今,全村92户412口人都加入了合作社,成了旅游业、养殖业、种植业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农家乐、特色餐饮业遍地开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果园民俗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体验特色朝鲜族饮食的制作,还能通过歌舞、民俗表演感受地道的朝鲜族风情。纷至沓来的游客,让村民守家待地把钱赚。   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一个个冰雪小村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冰雪资源,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实现了从“猫冬”到“借雪生金”的转身。未来,随着冰雪经济的持续升温,这些冰雪小村将继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吉林日报 毕玮琳)

相关内容

于家务果村百亩芹菜长出好“...
当下,正是芹菜收获的季节,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果村芹菜迎来了一...
2025-02-25 09:31:42
接入DeepSeek 借力...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助力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近日,辽...
2025-02-25 09:31:42
青海玛沁:生态畜牧业跑出绿...
  2月19日,记者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两会”上获悉,20...
2025-02-25 09:31:41
从“猫冬”到“借雪生金”—...
松江铺银,长白飞雪,冬日时节的吉林大地银装素裹。  “哇,雪,快看...
2025-02-25 09:31:41
云南省4个食用豆新品种测产...
  2月20日至22日,在云南省澄江市食用豆科技特派团、云南省峨山...
2025-02-25 09:31:41
人勤不负好春光 小麦春管正...
  孝南区农技推广中心专家团队重点走访了肖港镇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
2025-02-24 15:31:37
阿图什:冬小麦“顶凌”施肥...
  当前,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正处于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阶段,为扎实...
2025-02-24 15:31:37
太子务村7000亩春小麦抢...
  春小麦抢播黄金季,却因为冬灌水在土层里还没有完全化冻受到影响。...
2025-02-24 15:31:37
湖南零陵:黄牛产业成农民增...
  “黄牛养殖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好三关就ok了,第一,购买好黄牛品...
2025-02-24 09:31:48

热门资讯

接入DeepSeek 借力人工...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助力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近日,辽宁12316金农热线成功接入Dee...
于家务果村百亩芹菜长出好“丰”... 当下,正是芹菜收获的季节,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果村芹菜迎来了一派好“丰”景。  走进蔬菜大棚,绿...
从“猫冬”到“借雪生金”——吉... 松江铺银,长白飞雪,冬日时节的吉林大地银装素裹。  “哇,雪,快看!”飞机还未落地,来自浙江的小朋友...
云南省4个食用豆新品种测产获高...   2月20日至22日,在云南省澄江市食用豆科技特派团、云南省峨山县优质食用豆产业科技特派团以及国家...
青海玛沁:生态畜牧业跑出绿色转...   2月19日,记者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两会”上获悉,2024年玛沁县共出栏牛羊10.87万...
湖南零陵:黄牛产业成农民增收致...   “黄牛养殖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好三关就ok了,第一,购买好黄牛品种;第二,有较好的草料来源;第三,...
河北省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2月20日,在康保张纪现代农业园区的节能智慧型日光温室大棚内,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红柿长势喜人。  ...
87.8%、 100% 、75...   87.8% 、100%、75%,这三个数据分别是去年重庆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
播种番茄种苗拓宽致富路 春耕生...   蔬菜育苗,是春耕生产的“第一仗”。眼下,位于永乐店镇大务村的鑫福农业育苗基地内,“育苗女王”高杰...
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力做好农...   记者近日从省供销联社获悉,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开展农资保供和调运储备工作,确保春耕农资供应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