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64个前沿水稻品种亮相“浙东粮仓” 浙有好稻初长成
创始人
2024-11-17 11:31:24
0

   金秋田野里稻香四溢。浙江的秋收正如火如荼。

  水稻,是我国14亿人的第一大口粮作物。继夏粮、早稻之后,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三季,也是年度粮食丰收的决定性一季。

  在大农业观与大食物观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今天,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水稻?

  不久前,2024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在绍兴嵊州举行。

  根据我国各地水稻种植的生态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等方面差异,全国共分为华南稻区、长江中游稻区、长江下游稻区、西南稻区、黄淮稻区、北方稻区等6个稻区。浙江连续8年牵头举办这一大会,组织展示的正是适宜长江下游稻区种植推广的水稻新优品种。

  现场,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全国11个省(市)的464个前沿水稻品种田间“初长成”,集中亮相“浙东粮仓”。

  浙江“稻缘”

  说来也怪,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小省”,却是个“稻作强省”。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字头”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就定址杭州。为什么?浙江“稻缘”很深。

  一粒不足4毫米的炭化稻种,出现在浦江县上山文化遗址,实证金衢盆地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浙江人种植水稻,往前可追溯上万年。

  在“种质资源”展区,记者看到了“野猪糯”“大粒粳”“庆元黑米”“红壳糯”“雪糯”等一系列浙江先民驯化传承至今的古老地方品种。它们虽已不直接参与种植生产,但却是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珍贵的“育种材料”,为开发选育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优质品种奠定基础。

  据统计,浙江目前共保存水稻资源8.9万余份,稻种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家底”甚厚的浙江,抓住优势,把水稻育种创新这件事,干得风生水起。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浙江大学等涉农高校,省、市级农科院和众多种业企业,湘湖实验室,南繁公共实验室……浙江架构的水稻种业科技研发体系,很完备。

  提起浙系优质稻,与会代表都会提一个词——“甬优”。本世纪初,宁波专家团队率先破解水稻籼粳远缘杂交这一世界性难题,育成兼具籼米、粳米优点的“混血”甬优系列水稻。迭代至今,已连续多年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多次刷新各省水稻亩产最高纪录。目前,以“甬优1540”等为代表,每年浙江水稻品种的全国推广面积超2500万亩,省外占七成以上。

  找寻好稻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单位面积的稻谷产量,是水稻品种发展的世纪命题。

  这个过程中,中国育种先驱先后开创的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被誉为水稻培育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绿色革命”,相继让我国水稻单产有了质的提升。

  株高适中,抗病抗倒,长势繁茂,穗型大,着粒密……记者在田间看到,这些都是现如今高产水稻的共性特征。

  “超级稻”正是对一批“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的特定称谓。在这个赛道上,浙江格外上进。

  省种子管理总站有关负责人透露,自2005年农业农村部开始对全国选育的“超级稻”进行年度认定以来,目前一共确定了129个“超级稻”品种。其中,浙江累计育成28个,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向山向海要空间,扩充粮食生产面积。在田间,记者结识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水稻品种——节水抗旱稻。不仅有时下水稻良种的优质高产,还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

  “这是我们公司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旱优73’,种植过程中,比传统水稻节约50%以上的用水、30%以上的用肥,因而减少70%以上的面源污染,减少水田沼气的发生,从而降低90%以上的碳排放。”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区经理韦帅飞报出了一串生产数据。

  他笑称,国内少有只做节水抗旱水稻育种的种业公司,上海天谷走的正是这条捡漏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何为“捡漏”?原来,“旱优73”瞄准的市场,是优质耕地资源以外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中低产田。

  种植“旱优73”等节水抗旱稻,不仅能进一步挖掘稳粮扩面的潜能,还能调理土质,让中低产田的生产性能逐步恢复。现在,“旱优73”的全国年推广面积超百万亩,在浙江就有超十余万亩。

  “今年我们在江苏类似海滩的盐碱地中尝试种植‘旱优73’,居然收获了600公斤以上的亩产。”韦帅飞向记者透露了最近的意外之喜,“我们希望明年能在浙江进一步测试‘旱优73’的耐盐碱潜力。”

  花样翻新

  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服务于地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功能性水稻,也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记者注意到,展会特别为绍兴黄酒设立了“专用糯稻展区”。绍兴市农科院糯稻研究所所长宋幼良介绍,水稻精米中,直链淀粉含量越低,支链淀粉含量越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越低,酿成的黄酒就越香醇适口。

  “你看,这片‘绍糯9714’是我们当地多年用作酿酒原材料的品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不断改良,‘鉴湖糯’系列就是接下来推广的新成果。”宋幼良透露,今年绍兴新投产约2万亩的糯稻基地。

  而田野的另一端,来自嘉兴的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戈正在介绍该公司选育的“粽子水稻”新品种——“嘉禾糯”系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五芳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戈表示,经过试验,用新品种稻米制作粽子,煮熟后,放凉也不会变硬“还生”,更适合以冷冻的形式大批量生产保鲜。目前,这批“粽子水稻”正加紧区试和选育进程,待通过品种审定后,将正式投入生产一线。

  如果水稻可以“再生”,播一回种,就能一茬接着一茬“无限收割”,该有多好。

  有育种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只要气候条件适宜,水稻都具有收割后再度萌发分蘖的“再生”能力,只是能力大小因品种而异。

  在目前农村劳动力持续收缩的当下,提高水稻的“再生能力”成为一些育种专家的努力方向。据了解,“甬优4901”“浙大荃优1610”“杭优820”等浙产“再生稻”品种,以“一年收两茬,平均亩产破1000公斤”的优异成绩,吸引了不少业界人士的关注。据悉,常山已率先开始探索“再生稻”种植,金华、丽水、宁波、温州、杭州等地近几年也有部分农户自行推广种植。

  高产稳产的多年生水稻,不仅能降低栽培的人力、物力成本,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养分流失。也许,不久的将来,它会是下一次水稻培育的“绿色革命”。

相关内容

“青鸟”又翻车?造谣黄国昌...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8月30日适逢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遭检调搜查满一周...
2025-08-31 18:07:11
美媒:特朗普决定取消原计划...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从本质上看,特朗普和莫迪的故事核心,在于...
2025-08-31 18:05:21
特朗普政府要收紧国际学生签...
作者 | 第一财经 程程美国国土安全部近日公布了一项拟议规则制定通...
2025-08-31 17:46:16
事关养老金、学前教育…这些...
9月新规来了!
2025-08-31 17:44:39
谁都撑不起票房,电影靠什么...
经历了一个低开高走、先抑后扬的过程,2025年暑期档总算有惊无险地...
2025-08-31 16:42:15
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8月2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
2025-08-31 16:04:52
羊群过马路排队跳过黄虚线,...
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见习记者 李淑仪8月30日,有网友在青海省海北藏...
2025-08-31 15:50:00
台当局文化主管部门追加预算...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台当局2025年度总预算追加预算案,台民意机构2...
2025-08-31 15:23:20
柯志恩、苏清泉有戏?吴子嘉...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根据岛内《美丽岛电子报》28日公布最新民调显示,...
2025-08-31 15:05:34

热门资讯

呼伦贝尔260余万亩小麦喜迎丰...   8月中旬以来,呼伦贝尔广袤的田野间麦浪翻滚、金穗飘香,260余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收割机穿梭...
山东省农科院专家赴青岛调研 助...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成一行受邀请,到青岛市农科院...
太空种植小麦产量超地面 15%...   今天得跟你们唠唠一个超震撼的事儿!最近太空植物种植实验又有新进展了,研究人员培育出的太空小麦,产...
科技赋能飞防植保 助力水稻产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与科技含量,由勐腊县农...
荆楚科技两水稻品种通过鉴定   近日,由湖北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选育的水稻不育系“荆940A”和“...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 “耐盐碱水稻...   家人们,你们能想象吗?在那白花花、硬邦邦,以前几乎啥都不长的海边滩涂,如今竟然能长出沉甸甸、金灿...
夷陵水稻丰收在即 科技赋能描绘...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眼下夷陵区数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而鸦鹊岭镇凤凰观村的100亩鄂香2号水稻...
从撂荒地到丰收田 从水稻示范田...   在人多地少的广东,盘活撂荒地、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近年来...
哈萨克斯坦培育出成熟期短的节水...   据哈通社25日报道,扎哈耶夫哈萨克水稻种植科学研究所培育出了成熟期短的节水型水稻新品种。  新型...
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 我市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强化粮食安...